是什么减弱了孩子的学琴兴趣?

 

“妈妈,我最近不想练琴了”“爸爸,这曲子太没意思了”..........在孩子学琴的时候,家长们可能都听到过...



“妈妈,我最近不想练琴了”

“爸爸,这曲子太没意思了”

..........

在孩子学琴的时候,

家长们可能都听到过这些话。

孩子学琴到一半认为“没有意思”

对学琴的兴趣减弱了。

今天,小编转载几个学琴中常见的问题及

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全文:2235字 | 用时:4 分钟


1  家长的问题
1、 家长对学琴目的不明确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初期的目标是比较一致的,大多是培养孩子的音乐感;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锻炼孩子的耐力;掌握一技之长;还有因为别的孩子都在学习,怕自己的孩子将来无法与那些孩子竞争而学习等等,真正从一开始就明确要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的家长是很少的。首先这些目标的制定就有一定的问题,我们无论做什么,主要的目标就是一个,而不是多个,有些目标是不能够同时实现的。比如:专业训练和提高兴趣之间就是矛盾的,真正能够成为专业演奏家的孩子往往在学琴的过程中是主动形成对学琴的兴趣的,这一点通过大量演奏家的介绍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专业的训练肯定是比较严格的、艰苦的,作为普通的孩子是很能够承受的了得,除非这个孩子对音乐有着费比寻常的兴趣,通过这个兴趣使他克服了学琴中的各种困难。而如果孩子本身就对音乐缺少兴趣,我们在培养他提高对音乐兴趣的同时必然会减弱专业性的训练,这样一来学习的进度、专业性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就很难预料,虽然有一些也可能将来成为音乐家,但这些事例中往往都有一些客观或者主观的突发因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要确定一个主要的目标,而不是确定多个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跟容易实施这个目标。

2、 家长不断的变化学琴目的。

目前家长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攀比的问题,虽然很多家长明确学琴的目的是增加孩子的兴趣和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尤其是接触到其他一些学琴的琴童和家长之后,往往会出现攀比的现象。你的孩子能考级,我的孩子也能考,你考3级我就考5级,你找专业的老师,我找更专业的老师等,于是前期制定的学琴目的已经随着这种攀比逐渐的改变,学琴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3、选择教师不合适

这与教师长期受到的教育环境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关系,任何的教学都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选择不同专业程度的教师要进行不同目标的教学,不仅是各尽其用,各取所长,往往实际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2  教师的问题
1、 教师教学与学琴目标不一致。
教师教学时间短,与家长缺少沟通。因为缺少沟通,往往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学琴目的不一致,这样就容易造成很多问题。家长往往也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教师片面的要求手型,手指等技术问题,也会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方向,久而久之,家长就会受到教师的影响,背离最初制定的学习目的,转而强调各种技术要求,强调一些技术细节,忽略了音乐训练。

2、 教师教法问题

这个问题只能够简单的说明,因为每一位教师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同,所形成的音乐教学法也不同,一方面与我国的音乐教育不够系统和完整有关系,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关系。很多老师都很注意自己演奏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的学习各种教学,总结各种教学经验,这原本是件好事情。但学习教学法也是有目的性的,这与孩子学琴的目的性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知道任何一种教学都是有其局限性的,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方法,也没有适合所有方法的学生。所以要明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条件,有目的的选择一个教学目标,一类教学群体。而不是什么程度都敢教,什么学生都敢带。对于不适应自己教学的学生要勇于劝导学生重新选择教师。而自己在学习和研究教学法的时候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成为万金油一样,样样通,样羊松。

3、 教师在教学中对家长的影响

在学琴过程中,很多家长目前的改变是由于教师错误的教学引导造成的。教师片面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学琴过程成了改错的过程,手型问题,手指问题等等,久而久之,家长在家的辅导也就变成了监督改错,使家长成了孩子的对立面,造成孩子因为家长的管理而不喜欢学琴。另位教师不去总结自己教学的问题,而是将一些教学问题归为孩子的原因,使家长对孩子造成错误的印象,从而影响家长对孩子学琴目标的判断能力。



3  家长+老师的误判
家长和教师错误判断孩子的音乐天分


1、 家长高估了孩子在音乐上的天赋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的初期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音乐上有与众不同的天分,比如:听到音乐就可以跳舞,听到音乐就能够哼唱出来,可以自己在钢琴上找弹一个熟悉的旋律的等等,其实这些能力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体现,具有这些能力只能说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但远没有家长所期望的那样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赋。这种判断上的错误会使家长给孩子确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2、教师错误判断孩子在音乐上的能力。

孩子性格上的差异往往在学琴中的表现也不同。比较理性的孩子,往往自控能力较强,在学琴的初期,尤其在掌握技术动作上能力较强,往往会使教师误认为这个孩子音乐有天赋,使老师忽略这些孩子大多情感表现力不足的问题,等学习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有些训练已经为时过晚。而那些比较感性的孩子,往往情绪起伏较大,在学琴初期,动作控制、情绪控制能力都比较差,使教师误认为这些孩子没有音乐天分,等学习到一定程度,孩子的音乐感逐步的表现出来,可能已经错过的培养的年龄,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以上的这些方法介绍,可以说是很无奈的。

假如我们的家长不去攀比,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那么很多孩子学习兴趣的问题就不会发生。目前国内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式不会在短时间可以改变,那么我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劝导家长,明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师,通过良好的沟通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目的,从而解决孩子的学琴问题。提到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在以后详细的论述,但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教育!


    关注 M1音乐教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