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考试,从优秀到卓越,她从1460突破到1570

 

南模中学Y同学,从1460突破到1570.快听她分享成长心得!...



你不一定要点击蓝字关注奥!



编者按:今天上午和一个南模中学的Y同学聊天,突然发现她2016年12月的SAT成绩出来了,并且很令我惊喜:1570:阅读380,错3个,语法390,错1个,数学800满分。作文也不错,787。



要知道,2016年10月份的SAT成绩是1460,数学790,语法+阅读合计是670,更早的5月是1480,数学780,阅读+语法是700。从5月到10月,还经历了一个暑假,但是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孩子暑假前考的还不错,1480,阅读+语法700,一个得体的分数,但不算卓越,因为2016年我的学生20%+都上了1500+。孩子暑假的时候安排了很多活动,包括夏校,并没有特别重视标化这一块,想当然的认为,9月刷刷题,10月上个1500+并没有多大问题,单词也没有认真准备,刷题也搁置了。到了9月,只有周末过来模考,最后退步也不足为奇了。耽误了西北大学的ED申请,非常可惜。因此,岁月不等人,出分要趁早

很多机构为了宣传的需要,都会报很多高分,但高分是否真的对您的孩子有参考价值呢?每一个高分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路径,都有其独特的经历,只能跟学,不能复制。第一次考到1550+的都是学神,他们的经历短期内对您的孩子可能没有多少指导意义。我上外有个H童鞋,初三托福117,今年高一在我们这里作文稍微给修改了一下,119。ACT跟我学了一期,今年10月首考35,还是因为科学没发挥好,只考了34,否则直接满分36了。孩子上课问我,老师,我是否要用你的方法?我说完全不需要,你就按照你的习惯做题就好,因为你已经足够优秀,不需要改变了。这个孩子并不喜欢背单词,也不喜欢刷题,但是人家从小学就开始看英文原版名著了,如果您的孩子有好多年的英语准备时间,可以跟她学习,如果您的孩子已经高二了,可能就不能按照她的方法来了。



那究竟什么样的案例对您的孩子最有帮助呢?答案是一个和您孩子差不多的时间,差不多的分数最后考到一个够用的分数的经历对您的孩子最有参考价值。SAT考试,只要服务体系做好,该背的单词背了,该做的作业做了,该分析的分析了,都可以从没有接触过考到一个得体的分数,比如1400-1450。我的学生里有70%以上的孩子都能考到1400+,很多没有考到这个分数的孩子主要是态度不好,或者找我的时间太晚,来不及准备了。但到了1450分以后,每30分都是一个门槛,因为这个时候数学几乎接近满分了。后面的主要是提高阅读和语法。阅读和语法比较简单的题目,或者能用技巧解决的问题也都差不多解决完了,后面从1450-1600才是真正考察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真正基本功的时候。

这个阶段,阅读错的题目往往是词汇题和询证题为主,部分细节题错也是对单词把握不够精准,而语法错的题目主要是词汇(包括固定搭配)和部分知识点不熟以及粗心。知识点和技巧都可以短期内通过刻意练习(intentionally practice)来提升,但单词等基本功没那么容易。短期大量简单粗暴的“暴力重复”单词是短期内积累单词的最佳途径。但是这种背词法对具体名词的认知比较好,但对抽象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的理解则需要通过原文语境才能达到深刻。很多同学在词汇上只能做到认识,但是不能够做到掌握或精通。这个阶段需要大量“体会”文章里的意思才可以实现。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没有捷径,能否精通极大得决定了您的孩子是优秀还是卓越。



教育学不是科学,而是一个靠经验的学科。一万小时在这里完全适用。一个老师不是仅仅把课教好就够了(当然,教学时间短,也很难教得太好)。更关键的是,要碰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孩子。从零基础的孩子,到学神级别的孩子,都要经历,并且要有反思,他们有什么共性,他们有什么特性,如何帮助他们。没有深刻的经历和思考,只是看别人说,是不可能有深刻体会的。没有平台给你提供大量的孩子去操练,永远都是纸上谈兵,作为老师,也不可能从优秀迈向卓越。一个不卓越的老师,怎么指导别人家的孩子走向卓越呢?

下面看看这个孩子怎么说,看看她的经历是否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南模杨同学)

开始写这篇文章,已经离我正式开始学习SAT过去了一年多。但是细细回想,这一年漫漫征途,每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仍历历在目,我依稀记得去年一月份第一次考老SAT时的手足无措,十一月份拿到十月份新SAT成绩的心灰意冷,还有十二月末,我打开无数次的CB官网上,终于出现了让我满意的数字,正当我一遍遍反复确认成绩时,ding,申请老师询问成绩的信息出现在手机屏幕上,而这次,我终于可以满怀着心中的喜悦,对老师也是对自己说一句,it finally pays off。

准备第一次新SAT考试,起初我以为新旧殊途同归,都是同样性质的考试,又会有多不同呢,但是真正参加了考前冲刺班,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首先,新旧考试题型不同。比如,新考增加了图像题,还有在原来的细节题的基础上新添的循证题,不单要求对细节的掌握,更多的是对上下文逻辑思维的考察。其次,不仅题型有区别,考试重点也有很大不同。比如词汇题,考老SAT有毅力背完巴郎3500,那么词汇题就不成问题了。可是新SAT里,知道即正确的道理已经过时,因为考试注重词汇在上下文中的意思。这些都要求我读完整篇文章才能做题,与我之前习惯的“看题读文章”的阅读方法截然不同。于是,如何按时完成考试成了巨大的问题。

开始阶段,可汗L4较难的科学文章我甚至需要25分钟才能勉强完成,而且哪怕完成,错误率也很高,如再问我文章大意,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怎么办呢?解决方法就是老生常谈的——多做题。改革不久,没什么题目,就只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手中已有的可汗题目的作用。我的计划是第一遍计时15分钟做,结束后查词,分析错题;第二遍计时12分钟,练速度,速度慢的问题在反复的练习中渐渐少了,但可能因为第一次考试存着试水的心理,我并未在期限内完成计划就走上考场。五月,考了1480。阅读错了5道,不算太差的成绩在我看到词汇在错题中占了大半的时候,还是很懊悔,暗暗下定决心啃完巴朗3500,彻底解决失分最多的词汇题。

嗯…好像计划依然没什么用。10月考前来到美本(现并入澜大),要求每天500个单词,我也就坚持了不到五天。不出意料,10月考砸了,炸成了烟花,十几道阅读错下来,总分就只有1460了。反省之后,我意识到硬记也许不适合我,回归了题海战术。此时,新SAT的材料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多了,可汗、OG、PSAT、真题,我把能找到手的题目都放在了12月考试准备计划之中。我甚至将做题的计划精细到了考前一天的几小时,哪些用来练手感,哪些用来正式的测试,也一一分类。这次,计划奏效了。做完几十套题目,我已经能较好的控制速度,并留出检查的时间;词汇重灾区也在做错、查词、再做错、再查词的循环中逐渐消失。

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性做题,分析,并在文章中积累单词的精准含义。

作为体制内的学生,早在初中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就已经全部教授完毕了,所以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担心,甚至当我看到同去考试的战友厚厚的错题本的时候,对比自己,也并未感到十分惭愧。直到五月份当我看到语法居然错了7道,才心惊肉跳,惊觉自己对语法的轻视导致了这场血淋淋的教训。回顾考情,做错的题一类归于不仔细,没有看全文章、选择逻辑词的时候上下文理解不透彻,诸如此类;一类归于怪题,也就是不熟悉的用法。于是之后做题,我便学习了那位战友的方法,挑拣一些代表性的错误记入错题本。最后那场考试前,捧着自己的错题本翻阅一遍,不仅方便复习,也让自己沉心静气。

错题本是语法致胜的法宝。

5月考出1480的成绩,说来惭愧,只因为数学扣了二十分,我没有达到1500。数学单科直到第三次才满分,这对于中国考生是很不寻常的。痛定思痛,每次模考,我不再如之前一样跳过数学,而是认真的花上一两个小时做题查错。

数学拿满分不容易,需要认真对待。

总而言之,阅读、语法、数学,作文,每一科就我而言,似乎别无他法,只能熟能生巧。做题,做题,做题…终于,12月考试到了。不久之后,出分了。1570为我一年有余的征途画上了句号。在12月成绩出来的那天,将这个消息告知申请老师后,我斜靠在书房的门口,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材料、书本、试卷,释然一笑。

在此分享我的经历,希望对各位同路人有所裨益。也愿仍在奋斗的战友们能达到祈愿已久的彼岸。

澜大教育


电话:021-33607005 / 33685696 / 54366061

网址:http://www.landwave.cn/


    关注 澜大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