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新发现:遗落在武陵深处的古城堡

 

松桃新发现遗落在武陵深处的古城堡——安平寨舒 滞 梵净山山高林密,溪流纵横,发源于梵净东麓的大江与发源于梵净...





松桃新发现

遗落在武陵深处的古城堡——安平寨
舒 滞
 


梵净山山高林密,溪流纵横,发源于梵净东麓的大江与发源于梵净山南麓的小江逶迤而下,穿山越谷,傍村寨,依田畴,汇于铜岩,而后浩浩荡荡流入洞庭,这条江便是铜仁的母亲河——锦江。有了锦江,就有了“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铜仁。锦江不仅哺育了两岸的儿女,更孕育了一座城市的文明。追根溯源,城市的文明无不是一座座山,一条条水而行成的文明。



从铜仁出发,溯锦江而上,在小江的一条源头——松桃县牛郎镇的崇山峻岭中就遗落了一座有着四百年历史文明的古堡,一座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的古城堡——安平寨,她像一块落满了尘埃的美玉深锁椟中,无人知晓,无人打开。拭去厚厚的尘埃,打开尘封的历史,如今这座古堡渐渐露出了她美玉般神秘、美丽、温润、清新的面容。



安平寨(原名安塘坪)位于贵州省松桃县牛郎镇岑朵村,处铜仁、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地,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00多年。安平寨得名在当地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杨氏始迁祖杨通术,号于野。其第三代孙杨昌军,字耀武,杨氏家族中一等一的好汉,生得高大魁梧,力大无比,虽年轻,却已是安塘平寨寨主,一呼百应。一日,耀武去山中打猎,被毒蛇咬伤,被山南鸬鸶岩的苗族老人和其儿子龙老布搭救。后耀武与老布结拜为兄弟并誓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山前山后苗汉两家永远是兄弟,若有负约,天打雷劈!”

鸟瞰安平寨
明嘉靖十九年(1541年),铜仁府松桃县龙塘的龙许保发动苗民起义,龙老布参加了义军并成为龙许保的得力助手。为保存实力,龙许保将义军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由自己率领驻守正大营新寨(今苗王城),另一部分则交由龙老布率领来到了牛栏场(今牛郎),使两军成犄角之势,相互接应。经与结拜兄弟耀武啇量,龙老布决定将义军驻扎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岑朵安塘坪。杨氏族人听说是寨主耀武恩人率领义军到此,二话不说将义军迎进寨中。

龙老布在安塘坪与杨耀武同吃同住,切磋武艺,情同手足。



杨氏家族竭力支持义军,同义军一起决定把安塘坪改建为一座城堡,与明朝官军作长期斗争。他们就地取材,修筑城墙、伐木建房,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建成了这座城堡,并改安塘坪为安平寨,取汉苗相安无事,平等友好之意。



统治者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分化瓦解了义军内部,起义失败。龙许保、龙老布被叛徒设计擒住,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月从铜仁押解至沅州,两位英雄英勇就义。

耀武听到龙老布被害的消失,顿时急火攻心,口吐鲜血倒在地上,经抢救无效而死去。耀武临终前嘱咐子孙:“我死后,岑朵杨家一定要对周围苗家以兄弟相待,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安平寨的人为了纪念杨耀武和龙老布的深厚情谊,在城堡的东门外栽下两株柏树,取名兄弟树。如今这两棵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龙许保牺牲后,官军实行斩草除根酷令,凡龙姓苗人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光。为保龙姓血脉,当地苗族多改杨姓藏于汉族寨内,得以保存下来,以后慢慢回归苗寨。至今龙姓和杨姓的字辈完全相同,都是“再、政、通、光、昌、胜、秀”七个字。



安平寨,建在当地人称之为乌龟董的半山上,青山怀抱,树木葱茏,若非航拍,绝难发现“城”之所在。城堡前临溪水,背依竹林。溪水名曰岑朵溪,是牛郎河的一条源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有6000多株竹子。从前,竹林里布满了削得尖锐的竹签,用于防敌军防匪患。



如今,每到阳春三月,竹笋破土而出,寨民们用锄头挖出竹笋,带回家中做菜食用,味香质脆,十分鲜嫩。进城堡的道路,左右各一条,石板铺就,呈50度角,宽约一米,十分陡峭,从前敌军若想从这两条路打进城去,比登天还难,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进城之路
安平寨占地100余亩,城墙周长3000多米,平均高度3米,最高处7米有余,厚度近80厘米,从前城墙之上还插有削得非常尖锐用桐油浸泡的竹签;古堡建有四个城门,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城门高达四米,门洞高约两米,宽一米五左右,城门上建有碉楼,用于站岗放哨,每个城门外的一侧还修有土地庙,上写繁体“祠宇维新”,左右写“职卑显应”“礼小威灵”等字样。城内原建有三座碉堡,东西各建一座,南建一座,形如“品”字,战斗时互为犄角,现存的一座碉堡矗立城的南面,以泥巴为浆,石头为材砌成,高达数丈,前后左右各开门洞,可眼观四方,城内城外情况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现存碉堡
城内土地平旷,建有楼房50多栋,皆坐北朝南,木楼青瓦,房屋俨然,错落有致。各家各户紧贴木楼的四围皆用石头砌至楼房第一层,高3米左右,坚不可摧,可起防火作用。若某家失火,只是烧毁一家,而不会累及别家。

就在这50多栋木楼中,竟建有十几座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院落,集中体现了黔东民居的典型特色,既有单家独户一整三开间的简易居房,也有大家族同室而居的各种厢房院落,堪称神奇。



这各式各样的院落有一共同特点,由一正房接吊脚楼厢房构成,正房为高台阶,石头做基,厢房由木构楼房组成,上为客房,下为畜圈和厕所,楼上正面和侧面环绕楼廊,在正房和厢房连接处搭建木梯供人上下。院门开在正房对面厢房的正中或侧面,建有漂亮的门楼,有的还砌有拾级而上的台阶。其中“正两厢房”,由正房和左右对称的两栋吊脚楼厢房构成,称三合院(当地人称三合头);“正三厢房”,俗称“桶子式”建筑,由正房和三栋围合的木楼厢房构成,称四合院(当地人称四合头),中间自然形成“天井”。整个建筑高大狭长,以四面建筑围合,形成桶子。



各式院落的院坝用大小不一的石板铺就,平整光洁;正屋前的台阶用打磨得十分规整的长方形石条砌成,有的石条长度竟达两米多,叹为观止!用于房屋的埫蹬岩(垫基石)更为讲究,方方正正,大小相同,有的还在石头侧面雕上花草鸟兽,栩栩如生。有的人家院内还保留有石缸、石碓、石磨、石擂钵,并一直使用至今。



城内最大的四合院当属民国时任牛郎团防局局长杨武魁家。四合院占地近1000多平方米,雄伟壮观,气势恢宏;院子木楼窗户、栏杆皆镂空雕花,精巧别致;院坝用大小统一的石板铺就,整整齐齐;台阶的石条更是比寻常人家更厚更长,方正规整。平日里四合院,人马进进出出,过年过节,张灯结彩。解放后,杨武魁家被打成地主,四合院被一分为十一家。寨内若有大事,这里还是全寨寨民开会议事的地方。正月里外村外寨若来此城玩龙灯,玩茶灯,接灯和灯酒都安排在此院中,宽宽敞敞。特别是接灯“倒排”(舞龙),全寨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聚于此院看灯,院内灯火通明,楼上楼下站满了人,院坝上龙灯在年轻人手中舞得上下翻飞,呼呼生风,此时鞭炮阵阵,烟花四射,锣鼓声、叫好声、笑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连接木楼跟院落的枢纽是石巷子和石板路。

每家每户由于紧贴木楼的四围皆用石头砌成,上下左右排列而成的房子间的距离便成了石巷子。巷子大小不一,平均宽度在一米五左右,巷巷相连,巷巷相通,或成十字形,或成丁字形,纵横交错。这样的巷子在城内有十多条,若是初来此城,无寨民引路,便会迷路,走不出去。也许当年义军屯军于此就对城内巷道的设计、设置有过研究。城内大路小路皆用大大小小石板铺成,行走其上晴天不沾灰,雨天不带泥,干净整洁。



环绕城的周围和城内还生长着许多珍贵的古树,有枫树、松树、柏树、榉木、猴栗树等,有的古树树龄长达几百年,有的古树需几个成人才能合抱,有的古树盘根错节,有的古树虬根裸露。一棵棵高耸如云,浓荫蔽日,像英武的将士守卫着他们的城池。



安平寨有四口古井,城外两口,城内两口。城外两口在城背后城墙外的右边,两口井相距不远,当地人称这里为水井湾。井水,天然纯净,甘甜清冽,冬暖夏凉,四季不旱,夏天取回家可以放上两天两夜,不会变味,依然很凉,因而到了夏天最热时候,这里热闹异常,附近寨子的寨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成群结队来此取水。到了冬天,一缕缕烟雾水井冒出,缭绕不散,水又变成了温泉,城中百姓就着这井水洗衣洗菜而不会被冻着。城内两口水井,水稍小,可饮用。因安平寨水源丰富,城内还修筑有两口消防池,作防火之用,池中荷叶连连,养有草鱼、鲫鱼等。



安平寨,一座遗落在武陵深处400年的古城堡,她是汉苗友谊筑成的古城堡,是民族压迫与反抗的历史见证。远古的硝烟和厮杀已远去,她沉寂在现代的喧嚣中,用神秘和美丽继续演绎着精彩。

图片来源:微松桃 其他网络


    关注 松桃文学沙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