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连云港】诗意礼献大美港城——《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 收听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张耒.宋海上风高八月凉,乘...





- 收听 -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张耒.宋
海上风高八月凉,

乘槎亭外水茫茫。

人家日暖樵渔乐,

山路秋晴松柏香。

隔水飞来鸿阵阔,

趁潮归去橹声忙。

蓬莱方丈知何处,

烟波参差在夕阳。



作品译文
登上乘槎亭举目眺望,八月的黄海上金风徐吹,寒凉扑面而至,亭外汪洋大海无垠,一片茫茫。水乡风和日丽,人们捕鱼采樵自得其乐。一条小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秋高气爽,晴空明净,青松翠柏,浓郁馨香。

隔水仰望,一群大雁正翱翔在晴空之上,近海浮舟星罗荡漾,趁潮归去的舟子使劲摇橹真忙。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世外高人究竟在何处呢?哦!大约在那烟雾缭绕、海浪滔天的夕阳尽头吧。

作者

张耒


宋哲宗绍圣(1094-1098)初期,张耒知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这是他秋登乘槎亭的登山观海诗篇,从作者对仙境的联想和凝望,体现出他对民间渔樵生涯的赞赏与向慕,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理想,诗篇气象宏阔,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作品赏析
海州濒临黄海,靠近连云港。诗人登高揽胜,海上八月,西风送凉,乘槎亭外,波涛万顷。首联写了茫茫黄海奔来眼底的壮阔景象。海州是江北著名水乡,劳动人民下水捕鱼,上山采樵,颇能自得其乐。秋晴日暖,山路迂徐,松柏生香,别是一番佳境。次联所写是城外人家、山间小路的缩影。 第三联是全诗的警句。诗人的视野由远天的雁群转向近海的浮舟。隔水飞来的“鸿阵”,在广阔的长空不断变换队形;趁潮归去的健儿,“橹声”频传,更见出和风涛搏斗时的急迫情状。如果给长空、雁阵、海潮、舟子一一着上颜色,这幅天水相接渔舟星罗的画面,很能引人入胜。末联照应第二句,引出诗人对蓬莱仙岛的想象,飘渺有意蕴无穷。

全诗节奏,随诗人登乘槎亭的主观感受为起伏,忽上忽下,时远时近,给人以天空海阔的印象。诗人立足亭中,放眼海上,对于面前的人家樵渔、山路松柏,虽然表示欣赏,却并不感到满足。对广阔的雁阵、趁潮的橹声,虽有较大的兴趣,但更为向往的却是烟浪参差、夕阳尽处的海上三山。

读诗人

李小鹃 主播
大活西游

专为连云港人打造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合作推广:15251210735


    关注 大活西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