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不三不四”、“狗屁不通”背后的缘由

 

我们常常用到许多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讽刺他人的时候常用的“不三不四”、“狗屁不通”,但是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我们常常用到许多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讽刺他人的时候常用的“不三不四”、“狗屁不通”,但是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1.为什么用“不三不四”来指称行为不端的人 “三”和“四”作何解释?在《易经》中,每卦六爻,而三、四爻正好居于中间位置。所以有说人说:易经中的三、四爻意味着主体正道,有端正的意味。于是“不三不四”就有了行为不端的意思。《儒林外史》中胡屠夫说范进:“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可见,“不三不四”早成了贬义词,指的就是不正派、不像样子。2.“三叩九拜”是一种怎样的礼仪 真的要求行礼人连拜九次吗?在古代礼仪中,“九拜”是明确的,礼制对其行礼方式和使用场合都有详细的规定,但“三叩”却不是古礼,只是民间对“跪拜”礼的俗称。由此可见,“三叩九拜”只是人们对隆重大礼的民间称谓而已。具体说来,“三叩九拜”便是指上文“拜”礼中的“稽首”礼。古代“九拜”包括:稽首、顿首、振动、吉拜、凶拜、空首、奇拜、褒拜、肃拜。九拜中最隆重的要算是稽首了。这种礼,不仅要求行礼人头触地,而且要“头至地多时”,是“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具体行礼细节为:行礼的时候,行礼者首先屈膝跪地,左手按在右手上,然后拱手于地。接下来,行礼人的头慢慢触地。头触地的具体位置是在膝盖之前、双手之后。头触地后,要停留一段时间。上述动作为一次行礼,古人为了表示尊重,有时候这样的礼节要反复做几次,通常以三次或九次居多,于是便有了“三叩九拜”的说法。

3.“太岁”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把胆大妄为称为“太岁头上动土”?“太岁”为我国古代星神名,指的是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赤道直径是地球赤道直径的11倍,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12年,质量比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质量的总和还要大。我国古代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恰好行经一次,十二生肖亦随太岁运转而改变。每年木星到达地球上的某个方位,便会加强这个方位的引力。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

我国古代认为“犯太岁”包括3种情况:“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牛年,属牛者即为年冲。“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 辰戌冲、巳亥冲。还有“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又称“刑太岁”。“犯太岁”多表示一些不好的含义,而“太岁头上动土”只是其中的一个运用,表示违背自然规律而行事,必然受到惩罚。现多指胆大妄为,无法无天。4.为什么把事情没办好称之为“砸锅”?“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在戏曲发展过程中,“两下锅”、“三下锅”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剧种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的不足。因而,“两下锅”、“三下锅”被视为戏曲界技艺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曲艺行里的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5.为什么人们把写得很差劲的文章批为“狗屁不通”?“狗屁不通”原为“狗皮不通”。因为狗的表皮没有汗腺,夏天温度高的时候,狗只能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热量。也正因为狗皮密不透气,常用以做床垫、椅垫,成为最佳的保暖用品。“狗皮不通”,便是就狗的这一生理特点而言。后来,因为“皮”和“屁”谐音,人们在口头上便逐渐喊成了“狗屁不通”。又因为用屁来形容文理不通的文章或者不明事理的人,更加鲜明形象,贬斥讥诮的意味更加浓厚,所以人们也便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换成“狗屁不通”了。

6.北方出行有“出门饺子回家面”之说 这是为什么呢?在北方,外出的人,临行之前都要吃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回家之后,家人会将一大碗面条放在归人面前。这便是俗话说的“出门饺子回家面”。

人们在出门之时吃饺子,大致有以下两种原因:其一,饺子其形又酷似元宝。人们认为,临行之前,能吃上饺子,外出之人便会交到好运,多财多福。古代出行之人,除了赶考书生、外调官员,大部分都是商贾,自然想在离家之前沾沾好运。另外,“饺子”谐音“交子”,有广交朋友的引申义。家人为行者包饺子,也是希望行者在外能够广交朋友,困难时能得到贵人相助。其实,出门吃饺子,不过是人们借助“饺子”与“交子”谐音,祈愿行人路途顺利的一种方式。其二,饺子大都是由面皮包馅而成,各种各样的陷被包在面皮里,煮熟后,会聚成一个团。人们借助饺子的这个特点,希望离家的行人,能够早日归来,一家人团圆。俗话说“南粥北面”。

面条作为北方的一种特色食物,本身就具有“长”的特点。回到家里,家人做碗“长”面,希望归家的人能够长留家中,一家人在一起长长久久。另外,煮熟的面条不易粘连,既顺又散。人们认为,吃了面,外面的一切辛酸不顺都会被除去,有到家归巢、万事顺利的意味。“出门饺子回家面”是具有北方特色的表达祝愿的方式,人们将对亲人的不舍与祝愿寄托在食物中。7.为什么把摆架子叫做“摆谱”?“摆谱”的说法最早产生自东北方言。在19世纪初期时,清朝统治者在对东北地区施行了100多年的禁止汉人进入的政策之后,逐渐开放山海关,允许汉人移民入关垦田。汉人自古重视宗族谱系,这些移民什么都可以不带,却一定要带一本自己的家谱,以避免后世子孙遗忘自己的宗族。这些新移民初到蛮荒之地,生活简单朴素,在一天劳作之后,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于是人们便将自己的家谱拿出来,相互比较一下,看谁家的“谱”大。一方面这可以当成一种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则有缅怀祖先的意思。所谓“摆谱”,即指此。

至于后来的“摆谱”怎么逐渐演变成了摆架子的意思,已经不太可考了,只能姑妄揣测一番了。可以想象,当初那些移民们在“摆谱”的时候,如果谁家的家谱比较大,可能会因为自己宗族可以追溯得比较久远和人丁比较兴旺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吧。而人一旦自豪,便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于是便可能摆起架子了。久而久之,“摆谱”也便有了“摆架子”的意思。8.“鼻祖”这个称谓跟鼻子有关系吗 为什么叫做“鼻祖”?甲骨文和金文中,找不到“鼻”这个字。但是,通过资料文献可以看出,古人将“自”当成“鼻”用,发“鼻”的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对“自”作了注释:“自,鼻也,象鼻形。”这说明“自”字是个象形文字,本意指代鼻子。生活中,人们在说到自己时,总喜欢指着自己的鼻子,所以“自”便有了“我”、“自己”之义,被人们拿来作代词用。进一步引申转义,又有了“从”、“由”、“本来”、“当然”、“开始”的意思。后来,为了表义精确,人们便在“自”下面加了一个声符,造出“鼻”字,专指鼻子。由于“自”、“鼻”本为一个字,所以“鼻”也继承了“自”的衍生义,“鼻”也被拿来代称创始、最开始的事物。

关于鼻祖的说法,西汉的扬雄作了这样的阐释:“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于是后世便用鼻祖来称谓那些创始人、祖先一类的人,含有赞誉敬仰的意思。
资料参考:冷知识网
www.iricn.com
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吧


    关注 领导去哪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