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里,你也能读懂现在的人心

 

所谓温故知新,其实也是温故知心。...





十几岁的时候我看过的那些古诗,基本上就是囫囵吞枣,勉强意会,不求甚解。

现在开始靠近四十岁了,我重新把古诗翻出来,慢慢温读,再跟生活对照。有些诗句令我忍俊不禁,有些则更加感同身受。

读到岑参写诗说,他跟好朋友高适等人,一起登慈恩寺,“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慈恩寺,也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恰好前些年我参加南方卫视的节目做嘉宾,到过西安,看过这塔。整个高度刚刚65米还差一点。

我们这些现代人,在大城市里看见的动不动就是高楼,随随便便就比这塔高了。两三百米毫不稀奇,四五百米摩天大楼司空见惯。

有一年在深圳旅行时,跟友人在京基大厦约定晚餐,仰望有点头晕,实在高耸入云。就说今天的武汉,大力追逐京沪广深,绿地中心都超过600米了。

回过头读古人激动形容的诗,未免觉得浮夸。就大雁塔的那种高度,能接近天宫苍穹?

诗情尚在,意象阑珊。人的真实见识,会抵消文字的虚浮。

倒是李白的诗,就如实写来。他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那是出自《夜宿山寺》,有特定的地理位置。

我真的在山上的寺院住过,随朋友一起去黄梅老祖寺,寺院依山而建,站在山顶,往头上看,星空离我特别近,几乎触手可及的感觉。借着山势海拔,山顶的寺院高楼,夜风清寒,星云飘渺滚动,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原来浪漫如仙人的李白没撒谎,说的是大实话。在那一刻,我觉得我总算更明白了李白。没有这样的经验,就没法真正领会当时李白的感受。

李白另外的诗句,要么是“白发三千丈”这种,干脆夸张到完全离谱的程度,以正常人的生活经验和智商,是绝不会误会的。

刘禹锡写“乌衣巷口夕阳斜”,他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去南京秦淮河畔,在乌衣巷那儿看见几只很大的白色壁虎趴在墙上。如今不是贵族王谢家,也不是寻常百姓家,是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繁华喧嚣的旅游景区。

人山人海,嘈杂至极,这地方燕子根本没法筑巢,全惊吓跑了。所以剩下壁虎大白天怡然自得,因为没了天敌们。

读到杜甫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我心里想到的却是,我现在做梦,常常会梦见老朋友,但是我那已经去世的朋友,肯定不知道我的思念了。

活着的同龄人,昔日老同学,人世各有道路,志趣渐渐不相投,我梦见的人,可未必梦见我。

今时交通虽然无比便利,坐一天高铁就能和老同学久别重逢,但就是不会再相见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原来说的不是什么物理距离,是心理的距离,是岁月的疏远。

所谓温故知新,其实也是温故知心。

小时候读过的诗,长大了之后再看一遍,会有很多领悟。但那些领悟,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是人之常情,是千年不变的人性。

在古诗里,你也能读懂现在的人心。

沈嘉柯:著名作家、评论家,创办众多娱乐新媒体。蝉联2015年、2016年两届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榜。出版有《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平行塔》等小说散文作品36部,畅销百万册。微信公众号:ishenjiake




 


    关注 沈嘉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