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途分享】看古文情书王子,如何诗写翁源?

 

因为爱写诗,相聚于翁源——一个山水清幽的城市...

美途美秀

让心灵去旅行,让旅途更美丽!
—第149期—


易高杰
深圳知名文言文作家&诗人&文化传媒     
Location:深圳|Shenzhen China

Ancestral home:湖北巴东
翁源:书堂石


翁源是中国兰花之乡

是唐代诗人邵谒的出身地

让翁源人引以为傲的

不是什么气派的景点

而是一座断壁残垣的小书堂

望书堂石吊邵公谒
深信归有道,转恨出无车。钻冰难取火,读书类烹蛇。公性非不智,视听自避邪。县令嫉蛾眉,蝇点制蜂衙。抱节思退守,文采著啾哗。尝叹蟢子丝,安得方目纱。青山桃花黯,鹤去留髡杈。我看此石时,卉木竟周遮。冷落滃江水,日夜生咨嗟。何处埋诗骨,地上慕纷奢。至今丛菊泪,寂寞独放葩。

作者:易高杰

书堂石里

曾有一位晚唐岭南才子

——邵谒

他在此苦读诗书

年轻时曾为县吏

因性情耿直而被驱逐出县衙

他在愤怒之下拔刀割断自己的头发

发誓道:“学苟不成有如此发!”



滃江水流奔腾

巍巍巨石屹立于江中

杂草丛生

邵谒在这里建了一座简易的书堂

开始了昼夜不分的苦读

诗作声华奕奕

最终

在温庭筠的帮助下

登上了进士第



翁源涂志伟美术馆(书堂石旁)
书堂石里

邵谒留下的古墙屋迹仍然存在

今天前来的

是新一代的90后诗人

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

因为爱写诗

相聚于翁源

一个山水清幽的城市

年轻人中

有一个男生

在2013年时

用7万字的古文

写了一本情书——《予心录》后

一夜走红


易高杰录制《天天向上》视频截图
在毕业的那一天

他将自己与那个女生

在大学四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做成了一本书

托人交到了她的手里

那一刻

《予心录》在各大网站

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他瞬间成为南京大学的传奇

成为全国网友们眼中的古文情书王子

幽兰山庄


他就像在闹市里的一抹清水

在繁琐的工作中

依旧保持着古诗词的热爱

就像翁源另一处

古色古香的幽兰山庄

徽派风格的别墅

梅、兰、竹、菊、茶与诗的文化

在这里相生相融

过幽兰山庄
世无君子所,幽居自成谷。寒条起石罅,或见抱高木。天姿难凑会,鲜芬作栖伏。擪耳避沙径,冷眼看菊竹。处士客留此,卧听百花哭。

作者:易高杰





水面澄清

溪水潺潺

一群年轻的爱诗者

畅游在兰花间

兰花横卧着

在石缝间

在土壤里

没有兰花的山谷

算不上世外桃源

即使身居闹市

世间的纷乱也不会侵扰它一分

闲卧俯瞰窗外事

有兰花的地方

自然也会留出一方清幽





同东园夜宿天然居
此峰足挺出,坐与星月邻。夜饮涧门水,轰豗侧溪漘。山中钟漏短,对语获纤新。不敢深睡去,一白忽登晨。明朝江湖事,怀抱各隐沦。

作者:易高杰



与伙伴品茶夜谈

一起讨论着工作以外的趣事

直至星辰渐起

仍舍不得入睡
原生家庭的影响


记得爷爷在一遍一遍地

教4岁的高杰读诗歌时

身为历史老师的爸爸

总是在案几前放一杯茶

然后手捧一本史书静读

易高杰手写古文
孩子

是家庭最好的表现形式

如果父母是从商的

精通商海战术

那么孩子大多

对社会隐含的商机敏锐度很高

如果成长在书香门第

那么他的文化造诣很大程度上

也会超过其他孩子



书架上满满的读物

一排排

一列列

4岁的高杰

从书海中抽下来的第一本书

就是唐诗三百首

初中时

高杰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古文来

在高中的语文考试中

他时常用古文写作文

进入南京大学读中文系后

读古书、写古文成了家常便饭

在他的书架上

90%的书籍是繁体竖排版的







也许是潜意识里

他爱古文比爱言情小说多

同桌经常捧着本小说看的时候

他捧着的是李白、杜甫的诗集

同桌经常以迷之眼神看着他

自从胡适提倡白话文之后

越来越少的人能看懂诗词歌赋

诗不必人人皆做

但不会作诗的人

绝不会真正懂诗

一些国学上的老师

如写不得一首好诗

在古代文学上的研究

基本都是扯淡

想要进入国学

第一道门就是学会作诗




现如今

喜欢诗的人虽然愈来愈少

诗词却并没有沦为古老陈旧的文化

而是被新青年拾起

作出别样的中国风情

如果你觉得诗歌没有用武之地

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它的社会价值非常高

如果一篇普通的文章值三百元的话

易高杰用古文写出的赋也许可以值三万元

你相信吗

说出你的故事,欢迎后台留言投稿!
 -作者-
张子晴,【美途美秀】专栏作者,文艺范儿。用轻快的笔伐书写我们紧凑的生活,用乐观的心态,看复杂的人生。



    关注 美途美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