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中国高考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会发现,起薪或许没有在校生活费高,租住条件或许比宿舍差。...





LL说:



在我们曾推送的《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可回复“高中”查看)中,作者万维钢说:

“高中的最根本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而是把人分类。从高中毕业出来,一部分学生将进入著名大学,他们日后会有很大的机会获得一份高薪而体面的工作。一部分学生只能进入普通大学,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上不了大学。”

今天我们推送的文章《变了味的中国高考》,作者白天将高中毕业生的出路做了更细致的分类:

1、无门路、没钱、没成绩,肯放低自己的人,去了职高

2、有门路、有钱、不用管成绩的人,出了国

3、成绩厉害,不用管钱和门路的人,去了重点大学

4、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也就是读了普通二三本大学的人。

而这绝大部分普通大学毕业的人,如果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是通常无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的。也像梁晓声在《中国社会各阶层深度分析》(可回复“中产”查看)中说的,最无力的阶层,要数城市平民和贫困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

现在,普通大学的扩招让大多数人都有学上,然而即使拿到有些大学的文凭,也会让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面临知识不精、能力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也像今天文章作者最后说的:可能毕业以后,月薪还赶不上上学时候的生活费,居住条件也许还不及大学宿舍。

现实残酷,你感到悲观了吗?

但即使高考被人骂一万次,对创造力和人性的扭曲和压抑被强调无数遍,高考依然是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至少对于普通人的孩子来说是如此。而素质教育,对于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更有利,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雪上加霜(回复“减负”,即可查看)。

我们是父母,我们对现实有不满,但大多数人的后代依然需要走高考的路。我们只能帮助孩子获取除学习成绩以外的更多能力,提升他们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这样才能让他们走得顺畅点。

变了味的中国高考
文 | 白天     


今年外甥高考。家人的心愿是不管考成什么样,坚决不复读。

我们县高中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省重点中学,相比河北著名的衡中,县一中算不上名校,但相比私立民办的县二中三中,一中又是一所重点。

外甥入学时,学校就分了四类班,实验班、明珠班、尖子班,其余的都叫高一班。事实上这完全是按照中考成绩划分的等差数列,前三个班涵盖了全年级的前一百五十名,其余的学生打乱混编成为了另外27个高一班。

从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外甥三个礼拜才有一天的假期,体育锻炼、课外阅读、参加活动,都没有时间。学校甚至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这在网络时代,也几乎切断了年轻人和外界的关联。

今年河北等5个省份的高考作文题目,源自5月10日安徽警方发布在微博上的一则新闻,外甥结束第一场后才得知,半天无语。

为什么不愿意复读呢?

我们县高中,曾有位著名的学长,参加了4次高考,最终考上了一所师范类大专,在大学生还没有成堆的年代,毕业后包分配回到了母校当老师。

其实他还不算极端,高中班主任读大学时,班里有位老大哥,年龄比辅导员还大,整整历经了八年抗战。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复读多次的考生,大多还会被省内的一二本录取。对于轻松考入985、211的应届生,可能很难想象,每年送走一波同学,迎来一波学弟,周而复始的心理变化。

十八九的青年,在一所封闭的高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苦读一年又一年,得到什么样的录取通知书,可以换取这逝去的青春?

河北衡中,被夸张地误读为培训基地,其实各地的高中都彼此彼此,只是出头的椽子招雨淋。



外甥就读的3年,尤其是最后一年,我们能见面的次数一只巴掌就数得过来。没有任何假期。

作为走读生,小孩子7点出发,完成一天密密麻麻的课程外,晚自习还在学校呆到21点半,回到家准准的22点,稍微洗漱下,看会书,23点入睡。

外甥曾短暂住校几天,很快被吓得搬回家。住校生要过更艰苦的生活:4点半就有奋发的舍友起床,然后陆续有人起床,继续躺在床上会莫名觉得害怕,不由自主加入其中。

有同学把牙刷毛巾放在桌斗里,每天看到抽屉里的嫩绿色牙刷柄,外甥说,有种深深的绝望和恐慌。

22点关灯的宿舍,半小时要做完下课到收拾课桌到走回宿舍到洗脸刷牙,等查房舍管走过,总有舍友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继续。

谈素质教育,谈自主创新,

谈动手能力,

谈知识拓展,根本没有时间。


特别提醒的是,这些都是学生自发,没有学校的强制或要求,学校甚至是明令禁止。

为什么同学们这么自强呢?

尽管很多的报道说,高考已经不再是独木桥。但事实并非如此。

过去,考上大学理解为鲤鱼跳龙门,是有吃公粮和包分配的附加值。而现在,考不上大学,面临着更多的尴尬。

尽管高考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公,但是目前的国家体制下,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拔制度。


尤其是从这个世纪开始的网上投档,更是断绝了投机者的后路。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有人冒死替考的原因。

除去深知一无门路二没钱三没成绩,放低自己肯去职高的一部分,除去有钱有路子不用管成绩的出国一部分,再除去不用管门路和钱成绩厉害的一部分,最多的是成绩在二三本之间的绝大部分。

对于这大部分来说,高考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呢?标准答案是:

世上本没有路,

大多数人都在走,

那就是路。


作为县级城市普通家庭的小孩,父母大多是没有能力准备其它门路。农村的学生高考失败,还有回家种地的可能,而城镇孩子高考失败,在县城找工作都面临困难。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是别想了,像样的企业门槛也提到了本科。有人说,现在政策不错,可以创业呀。

恩,我赞同你的观点,可高中3年,除了反复背诵那几本书,反复算那些题目,连电饭煲开关可能都不知道在哪。

于是,出于此,家长不会让孩子没学上。

市场经济下,
再也不会出现落榜一词。




考不上一本还有二本,二本不行还有三本,如果连民办高校也不够提分档,我们还有蓝翔技校。

遗憾的是,不管读什么,对于二三本大学的毕业生,高考结束后的狂欢很快会在4年后迎来新的挑战,不读研不出国的毕业生,要么参加更残酷的公务员考试,要么在人才市场寻找新的社会定位。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会发现,起薪或许没有在校生活费高,租住条件或许比宿舍差。

高考这块跳板,给了一张录取通知书,还有一纸毕业证。随着大学教育含金量的降低,早已不再是决定命运的转折点。

本文选自FT中文网,作者白天为FT中文网撰稿人



在后台回复“逆袭”,查看普通人如何逆袭

在后台回复“名校”,获得有关名校的观点

在后台回复“扼杀”,获得《中国学生学习时间最长,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

在后台回复“减负”,获得《素质教育、学生减负,影响的是普通人家孩子》

在后台回复“寒门”,获得《寒门学子:进得去的名校,抹不去的阶级烙印》

在后台回复“中产”,获得关于中产阶级家长的深度解读;

在后台回复“教养”,获得《教养的迷思》pdf版本;

在后台回复“”,获得关于“富养、穷养”的观点;

在后台回复“高中”,获得万维钢作品《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

专注于7080中产阶级家长

ID:jiazhang7080

微信ID:jiazhang7080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7080家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