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济宁日报】春耕喜事多

 

本报通讯员 杨伟阳春三月,行走在汶上县军屯乡农村,只见农田小道上一辆辆满载化肥、种子的农用车来往穿梭;田间地...





本报通讯员 杨伟

阳春三月,行走在汶上县军屯乡农村,只见农田小道上一辆辆满载化肥、种子的农用车来往穿梭;田间地头里农民们忙着耕地、送农家肥,给小麦浇返青水施肥……一幅幅鲜活的“春耕图”成为春景的最好点缀。

上网“调研”忙

3月22日一大早,军屯乡丰泽农场的杨易乐向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发布蔬菜销售信息、浏览农业网站、了解市场行情,并同客商联系订单业务。“如今再用‘人山人海’的老办法抓春耕已经不行了,新农村就得依靠新方法种田。你看,只要在农业信息网站上轻轻一点,不但查出了许多种粮技巧和方法,而且对今年粮食市场走向也有了初步了解,既省时又省力。”老杨感叹地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军屯乡把信息服务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不断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并组利用远程教育网等载体,对农民进行电脑知识培训,使村民迅速掌握电脑技术,并通过网络学科技、找信息、觅商机、了解农情农事、掌握市场脉搏。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电脑与市场接轨,网络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千里眼”、“顺风耳”。

“低碳”成时尚

“旱厕改造就是好,不仅干净卫生,每年清理后还能给庄稼施肥,种出的蔬菜不仅无公害,口感好,卖得快,而且价格也高,还能改善土壤,增肥地力。”杨庄村种植户杨梅勇高兴地说。

针对过去农民种菜、种粮图省事,大量使用尿素、碳铵或复合肥的实际情况,该乡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施用农家肥、生物肥,不仅每亩地少投入资金,还提高了作物、果蔬的产量和品质,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环境污染。种“低碳”田、算“低碳”账已成为军屯乡农民致富的新时尚。时下,在该乡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往地里拉运农家肥,平田整地,忙得不亦乐乎,到处呈现出一派火热繁忙的备耕景象。






    关注 媒体看汶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军屯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