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月赛,简评(一)

 

首先,感谢大家的投稿啊~ x0a从今天起到月末,我会从每个投稿人的照片中都选出一张进行描述简评 .........



首先,感谢大家的投稿啊~

从今天起到月末,我会从每个投稿人的照片中都选出一张进行描述简评 ,总之奖品都是次要的,交流最重要了。如果我的简评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帮助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判断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难度很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评判标准。接下来的描述简评也都是按我自己的标准来进行的,如果有什么其他好的建议意见,留言区畅所欲言。

一般来说,拿到一张照片,首先进行的是一种描述。也就是我看见了什么,有什么东西在图片里;紧接着再去阐释图片的感受、寓意等等。在这两个步骤中同时隐含着对照片结构和内容的观看。

好了,我们直接开始吧。

 1
信仰
从这张照片里我看见了一栋建筑,还有蓝天和白云。建筑、蓝天、白云就是这张照片仅有的三个元素。首先来看建筑,这栋建筑不是明显不是小区商品房,是一栋带有明显异域风情的建筑,同时建筑尖顶的月亮让我开始认为这一栋关于伊斯兰教的建筑,或许是是某座清真寺,不得而知。一座伊斯兰风格建筑,配上蓝天白云和阳光——十分简洁的构图。照片整体看上去干净通透。照片命名为“信仰”,更加强了宗教的意味。

照片里元素的简洁,在另一方面成了这张照片的不足。元素的单调,并且在构图上中规中矩,让这张照片缺乏看点。如果仅仅想通过建筑来表达信仰这一感受,这张照片是做得不够的,因为图中的建筑既不宏大,细节上也乏善可陈。我很难通过这张照片看出宗教信仰者在建造这座建筑时付出的精神以及物质力量。

这张照片更多的是在说“这栋房子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纯净的信仰”——但却没有了更进一步的描述,以至于读者感受平平。这就好比写作去描写一个苹果,我写到:“这个苹果,好吃。”

如果还有机会去拍摄这种题材的话,建议从建筑的细节或者建筑的构造入手,说不定能将信仰这一概念表达得更充分。
 2 
另一个空间
我一眼就看见很多建筑类支柱,且这些支柱并不是垂直竖立的,而是呈现一种错综复杂,从交错的缝隙中能看见阴沉的天。紧接着我看见一个人,准确的说是一位中年女士,她的帽子戴得有些高,并把自己的包背在身前。跟前一张照片一样,照片里的元素十分简洁,建筑物、人、灰灰的天空。从图片结构上看,建筑物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也就是说建筑才是重点,我在观看时也会更多的在意建筑。那么那个人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那个人在图片中的出现是没有任何必要的。甚至可以说,那人是这张照片的一大败笔。一方面这位中年女士和图片本身很不搭调,建筑物和天气都传达出一种冷冰冰的金属感。在影调上的变化很丰富,明暗交错也是吸引人的,视线往下移,却看见一位木讷发呆,帽子高高,留着马尾辫的中年女士,建筑物营造的一些氛围也被全部毁灭。(并不是我对中年女士有什么成见,这是纯粹从图片本身出发,从我看见的东西出发)

照片其实不一定非得要有人来增色,当环境足够好时,人在画面中往往承担着破坏的角色,除非这个人能和环境相得益彰、和谐统一,这本身是很难得的,能不能拍到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这张照片能在构图更加精雕细琢些,把人排除在外或寻找更搭调的人物,并把建筑物本身的形状、影调以一种更有规律、更平衡的方式呈现,那么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 
城市一角
时间是在晚上,我看见一两栋发亮的的仿古建筑,和一群人。这仿古建筑很像是重庆的洪崖洞,总之这个地方更像是一个经过打造的景点。而这一群人,似乎在围观着什么,我却不得而知。总的来说,画面没有主体,我不知道该看什么。再拍一张照片前,最好反复确认自己拍照的动机,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去拍摄,确定了以后,我们再去想办法如何把那个吸引我们的东西在照片上更好的呈现(这一过程就是构图)。

对于这这张照片来说,我如果肆意猜测一下的话,拍照动机大概是:“哇,这条街和房子挺好看的,直接全部拍下来。”但却没仔细想自己到底是被什么吸引了,这就导致照片本身没有主体,显得杂乱,让读者闹脑中一片混沌。

照片一直是在截取世界的某个片段,至于截取什么地方就要求自己非常清晰的知道是什么吸引了自己去拍摄,从而作出选择。
 4
无题
这张照片里有一台电视,还有几个人在看电视。不难发现,这个电视是在街边的,围观的人也就是路人。四五个路人围观电视本来就没什么趣味点,但如果有十几个人在街边围观电视,甚至有二十个人在围观,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了。这照片显得平淡无奇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在拍这张照片时没把更多的人框进画面;第二,时机不对,人本来就不多。

小编路过航天城时也曾经拍过这个场面,但在构图上是截然不同的。我选择了从侧面进行拍摄,一方面能让更多围观的人进入湖面,另一方面还能看清人物的特征——骑车的人、溜冰的小孩......

生化危机4
我选择了从侧面拍摄,一方面能让更多围观的人进入湖面,另一方面还能看清人物的特征——骑车的人、溜冰的小孩......同时命名为“生化危机4”,解答了画面中唯一的疑问——他们在看什么。
 5 
忙碌的沈家巷
看到这张照片,我最先看见的是橙黄色的房顶,然后是房前的湖(海)和渔船,接着是远处的山和天空的云。整体来说,这张照片构图是表较规整的的——房、船、水、山、云依次排开。但不难发现远处地平线出现了倾斜,对于这张构图本就规整的照片,地平线最好是完完全全的平整。

下面来看看这张照片的内容,渔船整整齐齐的停在码头,并不给我忙碌的感觉,反而是一种闲暇的感觉。这张照片跟之前那张“城市一角”有着同样的问题——主体不明显。我无法抓住这张照片的重点,似乎这张照片就只是起着纯粹记录的作用——即它记录了这个世界上某个时候的某个地方的某个部分。这种照片没有观念的传达,仅用作记录——这就好像我们在上课时用手机拍下老师的ppt以供复习。

并不是说这种照片没有意义,我认为这种纯记录类型的照片必须要具有巨大的规模才会发挥作用——用这种方式拍下一张码头的照片或许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拍下了全中国在2017年至2027年的数量庞大且角度多样的码头照片,那就不一样了,它很有可能就会具备某种观念(比如水运的衰落或者水运仍然蓬勃这些类似观点,显然一张照片并不能以让人信服的方式表现这种观点)而被后世用作史料照片。记录和表达本就是拍照同时兼备的两个特性,至于更想着重发挥哪一种,全凭个人喜好吧。

再次反观这照片,由于重点的缺乏,细节的缺失,并以单张呈现,表现力不足。关于这种场景类的照片,一定要更加注重构图,一定明白自己被什么吸引。

这是小编拍摄的一张场景类照片,由于元素的单调,就不得不用更好的构图来达到效果。

金字塔
 6
无题


一条鱼、石头、海底隧道的玻璃。三个信息代表这是在水族馆。既然主题是城市,应该让海底隧道更加明显些。这张照片同样存在着表意不明的问题。信息无法传达给读者的照片,就好像是“&%¥&*#¥@%#¥)((*(&......”,一堆乱码,没法识别。
 7
城市命脉
这是一张典型的景观类型照片,一座水塔和很多电线杆,拍摄者对水塔主体以外的的部分进行了过渡很不自然的虚化处理——我的视线被锁定在了图片很小的一部分,因为其他部分都是不清晰的。整体来看,这张照片在构图上没有考虑太多,以至于后期想排出掉电线杆是很困难的。

所以拍照时一定要确定自己被吸引的根源,从而在拍照以前就做出取舍,通过走位和变焦让照片一次性构图成功,而不需要更多后期的弥补。

好了,今天的照片简评就结束了。

总结来看,本期照片大都存在着主体不明和表现力不足的问题,能解决的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拍摄之前,想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吸引了自己去拍摄,是苹果的形状呢?还是苹果上的斑点呢?想清楚之后,进行有主体有重点的拍摄。当然了,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被什么吸引并不简单。总之,多拍多思考多感受吧。

大家有什么问题意见建议都可以在留言区发表,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推荐
二〇一六年|精选(三)
二〇一六年|精选(二)
二〇一六年|精选(一)
摄影,诚实、感受、爱


    关注 木人摄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