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心语文心遂志,汪杨老师专访。

 

我的图文...

师说

心语
文心遂志——汪杨老师专访。




寄语
大家好,“师说心语”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们采访了文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汪杨老师。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汪老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汪老师的采访现场。
人物简介



汪杨老师

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获安徽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获安徽大学2006、2007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主要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并承担多个重要课题研究项目。
魏欣欣

汪老师,您好。我是安徽大学文学院团学新闻中心的干事魏欣欣,我们想在平台上推出一个关于我们院老师的栏目,所以想简单的采访您一下,希望你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解回答一下,谢谢!

魏同学你好,感谢你的邀请,提出你的问题吧。



汪老师
魏欣欣

您觉得中文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有哪些不同之处?

就我个人而言,更愿意强调文、史、哲、政、经、法等人文学科的融合。真要说不同,主要基于专业设置的相对性,套用鲁迅的话,这世界上专业本没有什么不同,学的人多了,也就有了不同。



汪老师
魏欣欣

中文系的学生需要培养怎样的情怀?

首先是现代大学生的情怀。如公共观照和独立思考的情怀;其次是专业的情怀,比如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倡导热爱文学的风气。



汪老师
魏欣欣

有人说,中文系的学生成不了作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这种说法有不小的市场,但中文系的学生成为作家的比例和概率远比其他专业的要高,那又该作何解释呢?事实上,另有一种说法传播更广,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杨晦的名言:“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我的理解是,中文系不以培养作家为目标,同时,也丝毫不排斥一部分学生走上创作之途,仅此而已。



汪老师
魏欣欣

您觉得,应该怎样学习并学好现代文学史?

挑几部经典的文学史著作来研习,比如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等。



汪老师
魏欣欣

您可以为我们推荐一些书吗?

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至于什么是经典,可参考朱自清《经典常谈》、卡尔维诺《什么是经典》等书。



汪老师
最后,汪老师对大家表示殷切期望:
以人文之心,

遂人生之志。
小助视角

本次对汪杨老师的采访,主要围绕着中文系学生的素质养成问题,小助认为王老师你的话对我们文学院的同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首先,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需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研究中文,不该脱离其他人文学科而将其孤立,而应该将其放置到整个人文体系框架中,研究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文学院的学生完全可以成为作家,但文学院培养作家并不是文学院的目的。文学院的学生不能只关注文学创作,更该具有的是人文的情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更高的视角看待文学,乃至人类社会。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感谢汪老师传授的生动一课。


部分书目链接
该书突破了80年代前“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治史方式,成功的引入了“现代性”的文学史撰写观念,且体例新颖,内容涵盖全面,一经出版获得学界极高评价,并且成为众多高校首选的现代文学史教材。


《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夏志清,译者:刘绍铭等。中文简体字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名著,一部文学批评经典。作者夏志清教授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权威。


朱自清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编辑排版:小舟

责任编辑:火火

素材:汪杨老师采访记录

出品:安徽大学文学院团学新闻中心


    关注 文院小助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