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孩子为什么有话不愿跟妈说?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愿跟妈说?孩子不愿意表达,可能是当下的情绪堵着,父母能否体会到此刻孩子心里的委屈、难...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愿跟妈说?孩子不愿意表达,可能是当下的情绪堵着,父母能否体会到此刻孩子心里的委屈、难受、无助?而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天性内敛,对于负面情绪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比如这个孩子,可能就需要更多时间自己呆着,去体验和消化那些不舒服。

很多时候,父母能不能、敢不敢、舍不舍得让孩子充分地去体验那些不舒服......我们把孩子暂时的行为反应解释为“不愿意直面问题”、“软弱”、“逃避”、“蔫”,要立刻和孩子掰饬清楚,是因为我们对自然流露的人性的“不允许”和“不接纳”,对负面情绪的耐受和接纳也比较低。

认知决定情感反应。认知层面的不允许和不接纳,令我们内心感到了挫败,其实更深还有恐惧。一方面我们为父母角色的“失败”感到挫败、无助,有些父母还会对自己产生深深的内疚和愤怒;另一方面我们又为孩子未来人际关系而担心、恐惧。



当心被恐惧、挫败、愤怒充斥时,往往愿意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因为想用行为或动作去抵御那些负面感受。当行为没有实现,交织在一起的感受就会发酵、扩大,压抑不住最后爆发。所以,就会产生这样的怪现象:父母追着孩子沟通,最后可能并没有谈到真正要谈的事,反而因“不配合”而暴怒一通。

为什么我们会对负面情绪如此不耐受、不接纳,它们从何而来?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受原生家庭以及自己父辈的影响,这就是一直强调父母自我成长很重要。自我成长,就是去转化、松动、扩展自己从家族、父辈传承下来那些有局限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比如“哭就是太软弱”,“孩子哭就是我没有做好”,“性格内向就容易受欺负”,“不爱表达以后进入社会就混不好”,“不爱说话就是情商低”等等。

当我们内在格局大了,看事情视角多了、宽了,心里的恐惧、焦虑、内疚自然会少很多。心清明了,本来就有的“父母智慧”就会出现,那份“空性的爱”自然就能觉察到孩子心里的委屈、伤心、无助......有允许和接纳,沟通才有可能开始。沟通基础永远在关系。当孩子体验到无条件接纳、抱持和爱,内在积郁已久的负面情绪才得以宣泄,沟通才会有效。


    关注 高人教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