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完孩子就愧疚得直挠墙……

 

亲子的幸福是一种非常强大、无法割舍的羁绊...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市面上特别流行一种旅行书,书名叫做《一生必去的XX个地方》《一生不可不去的XX个地方》,数字可能是33,可能是66,可能是99。我曾经被这些书名搞得心潮澎湃又异常沮丧,一方面想着如果真的能循着这些指引去过那么多美好的地方该多好呀,另一方面又觉得十有八九是去不完这XX个地方的,这一生岂不是白活了一样。

许多年后我读了一本书叫《文案训练手册》,里面有一章内容专门讲如何写标题,其中特别提到标题中出现数字会对受众有神奇般的吸引力,以及标题要引起人的焦虑感和迫切感……我恍然大悟,怅然若失,蓦然回首,才知道那些起书名的编辑都是练过的。

于是,当我收到读小库的套装书,看到里面竟然有一本书叫《这55件事,妈妈不要在孩子面前做》的时候,我笑了,心想:妈妈们本来就都容易自责,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啊,吼完孩子回头又愧疚得直挠墙啊,每天后悔一万次啊之类的,看看这书名,真的有妈妈会自虐般地主动购买吗?

然后,为了避免被焦虑感碾压,读书之前我还在心里吐着舌头翻着白眼默默地说:我就做了这55件事儿了怎么着吧,我就不焦虑就不焦虑,略略略略!

做好了全套心理建设,我深呼吸三次,翻开了这本绿皮小书。很快翻完全书,我的心情也从高度紧张的防御状态慢慢归于平静,到最后甚至有点小温暖。

这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育儿书,让人感觉自己言行举止都有问题,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个毛病,而更像是一个很了解家庭生活的琐碎之处的人在聊家常。再加上日语写作带来的某种自带光环的温情效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倒很像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第X年”漫画系列。

比如,书中给出这样的实用小建议——

一个厨房计时器(类似现在时间管理界很流行的番茄钟),把时间这种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对培养孩子的忍耐确实会很有帮助。我们在家使用类似的方式,告诉孩子“长针指到6的时候就要去洗漱”,这样他也会很安心地一直玩到长针指到6的时候。钟表是把时间视觉化,而番茄钟是用声音来提示,都值得一试。

再比如,有一些内容是劝妈妈不要太焦虑——

孩子的吃饭问题可能是妈妈最容易焦虑的两件事之一,另外一件是睡觉。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一个笑话:大人为什么从来不挑食?因为他们买菜的时候就不买自己不喜欢的菜。这其实不是笑话,是现实。

我不爱吃洋葱,我先生爱吃,于是他只能想吃的时候自己买,因为我是从来想不到要买洋葱的。所以,在我家,我们对孩子说“不喜欢吃的东西少吃一点,喜欢吃的东西多吃一点”,他也就欣然接受了。然后,就像这本书说的那样,去幼儿园之后,他爱上了从前在家不肯吃的咖喱,令我大吃一惊。

还有一些内容帮助我们重新看看什么事情更重要,比如——

你知道孩子们都爱看的《小猪佩奇》(Peppa Pig)第一集讲什么吗?下雨啦,佩奇和乔治还有爸爸妈妈,全家人一起在泥坑里跳!剧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台词:不就是一点泥巴嘛!

我其实已经属于不怎么在意孩子玩的时候会不会把衣服弄脏的妈妈了,然而这一集还是看得我坐立不安。不出所料,下次下雨的时候,他果然专门找有泥坑的地方去踩了……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原著《一辈子做女孩》的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后来又写了另外一本小说叫《万物的签名》,女主人公是19世纪初的一个富二代,被她神奇的母亲培养成了一个女植物学家。作者对她小时候的这段描写,让我印象深刻:“阿尔玛去森林时,总是有合理的装束,带上自己成套的个人收集瓶、小储存箱、药棉和写字板。她总是风雨无阻地出门,因为在任何气候下,都能够发现乐趣。有一年四月底的暴风雪,带来鸣禽和雪橇铃合而为一的奇特声音,光是这件事,就值得走出家门。她学到,只为了保护靴子或裙边而小心走在烂泥巴里,这永远不能让自己的搜寻有所收获。”

总之,翻这本小书,获得不少的共鸣、一些提醒和一些支持,还是很值得。我把其中的几页折了角,放在床头。

有一天,我们把两个孩子都哄睡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我“呼”地吐出一口气靠在孩子爸爸身上,疑惑地说:“哎,我们当初是怎么想的,竟然生了两个孩子呢?!”

隔天,我翻开这本书,发现其中有一页折了角,上面写着“羡慕没有孩子的人——人这辈子不能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大笑。


    关注 读小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