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著名画家马培童

 

马培童,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特邀画师,政协委员。作品被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企业家及个人广为收藏。...



点击上方蓝色字“黄胜泉名人茶楼”

免费关注!

名人茶楼,网上茶楼,
免费关注,交个朋友!

凡黄胜泉署名文章及诗词,均为原创,享有著作权,欢迎原文转发,免付稿酬。切不可随意删改或剽窃,必予追责。谢谢!

本栏目图文资料均由黄胜泉主编亲自约稿、审稿。黄胜泉工作室联系电话:0738-8315093 或 15080834208

▲ 著名画家马培童(在博物馆自己的画前)
马培童:笔名守一,1956年7月生,江苏沛县人。自幼酷爱绘画。1978-1985年,任胡寨镇电影院美工,创作的电影海报《喜盈门》、《乌纱梦》在省、市获奖。1985-1988年,任沛县梆子剧团舞美设计。20世纪70年代,师从沛县著名画家周节文、程大利老师学习中国画创作。90年代始,拜张仃为师学习焦墨山水。2000-2002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研修班进修。2008-2009年,在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导师山水画工作室进修。守一在做书画经纪人的十多年间,坚持研究传统山水。其作品取法黄公望、王蒙等大家。在拜访当代著名画家时得到范曾、刘大为、刘文西、杨之光、冯远、刘勃舒、方楚雄、李刚等名家的指导和示范。在李刚老师的影响下,开始研究焦墨胡杨、古树等大型创作,可谓采众家之长。至今一直研究焦墨山水。2014年,创立铜柱堂焦墨研究室。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特邀画师,政协委员。作品被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企业家及个人广为收藏。

联系地址:江苏徐州沛县帝都大厦601室

邮编221600


联系电话:15162223088

QQ:2066948926
▲ 青年时代的马培童
▲ 著名画家范曾(右)与马培童
▲ 著名画家贾浩义(右)与马培童
▲ 著名画家梁占岩(左)与马培童
▲ 著名画家王有政(左)与马培童
▲ 著名画家徐培晨(左)与马培童
▲ 著名画家喻继高(左)与马培童
▲ 马培童在微山湖写生
▲ 马培童给儿女讲绘画技法


名家点评马培童作

马培童近十年来重点研究的是焦墨山水画。焦墨山水是中国画中的一个类别,黄宾虹之后,也有人研究并实践焦墨山水,但为数不多。因为焦墨山水不易掌握,靠一枝笔,一瓶墨汁,一张纸,其它甚至连水也不用,直接用墨画出山水的千姿百态,大千气象,难度可想而知。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这方面辛勤耕耘,奋发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马培童焦墨山水画的基本面貌。培童的作品多从写生中来,有真切的生活感受。今年4月,他与儿子国华一起赴黄山写生,我在微信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速写,同时也把写生中的体会、感悟记下来,以利创作,这种认真的积累是非常难得的。他的焦墨山水和以前相比,朝前推进了一大步。他更深入的刻画了各种物体的结构,在细微处他比以前更深入一些,但又不失大气,和整体。 诗书画一体把焦墨山水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

——周节文(沛县著名画家)

我不由自主地为马培童先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而叹服。他沉潜了近十几年,用富有诗性的眼光和胸怀反思社会、体味人生、观照自然,营造出了一个宁静、美好、光明的艺术新天地。这里充盈着一股人道的激情,温暖着一缕人性的光辉,蕴含着一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还有一种兼收并蓄、入古求新的气度和气魄。读画识人,我们清楚地听到一颗富有主体精神的艺术心灵在有力搏动,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人生完美、社会和谐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艰难的再创业中,马培童经历了多少精神磨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单讲由水墨走入焦墨所带来的长期寂寞,就是他人难以忍受的。他却顽强地“撑”过来了,成功地完成山水画的战略转移(由水墨表现转入焦墨密体表现),实现了自己艺术上的再次飞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矫健的身影在空中做了一个漂亮的背翻,跨越了自我,刷新了纪录。他用真诚朴实的劳动、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惊人的创造力,回答了人们多年来对他的疑问和期待!

——程大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马培童的焦墨山水很受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影响,他敢于实践,于是就开始尝试画焦墨山水画,马上产生了兴趣,就全身心地投入。经过十几年的研炼,接连不断的创作出大量焦墨山水画作品。后来有些作品发表并获奖。从此,他的山水画作品受到书画界同行以及收藏界和媒体朋友的广泛关注。焦墨山水,纯属寂寞之道,由渐修而顿悟,感悟人生万物从而得其真谛。然,说实在的焦墨山水画不如水墨山水画炒的那和红火。历来专心研习焦墨山水画的人并不多。马培童却能独爆冷门,独辟蹊径,确实是难能可贵。愿马培童继续努力,在焦墨山水画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焦墨山水画这一画法得以传承和发展。

——吴遮(沛县著名山水画家)

我觉得马培童先生的“毛毛虫”笔法在画面气韵的营造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觉得这可能对他的画意的增强是有帮助的。因为我看他的大画,一方面确实比较松活,比较灵动,而且大的焦墨山水确实有一种动感,用焦墨的动和留白的静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我认为马培童先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画家,他以自然为实,中得心源,学习自然,并能够使自然成为胸中丘壑,并以特有的一种焦墨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得非常充分,非常完美。同时我还觉得他是一位富于创造和勇于创新的这样一位画家,他能广取博收、兼收并蓄,集各家之长成就他个人的作品,并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贯穿到当代,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深深的烙有时代的精神印记。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看了马培童的反映微山湖和黄河故道的焦墨作品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不是简单的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一点不差的表现出来,而是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通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和选择之后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作品以焦墨画成,表现湖光山色,以明快的黑白对比,灵活多变的笔触描绘出他的微山湖情结。巧妙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画出了自己的韵律和节奏。另我没想到的是他能用大多数人不敢用的焦墨来表现细腻而柔和的感觉,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他画的黄河故道带给我们的是秋天收获的喜悦,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政府开发的果园、养殖场带给人们的勃勃生机的感觉,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总体来说,马培童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主题思想、表现形式,也确定了自己的焦墨表现手法和价值取向。

——马奉信(江苏徐州国画院院长、江苏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国家一级画师)

范曾先生传授的绘画理论:

艺术的成长是自然的过程,尤其是画家,他是马拉松式的长途赛跑,要靠你的耐久力,靠你的持之以恒的不断实践,使你的感悟化为艺术作品。中国从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都是以大山水画家作为时代的艺术代表,这说明山水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个主流画种。因此,你要多临摹传统,从传统中走来!
-★- 马培童作品展厅 -★-
▲ 马培童作品《密林含余情》
▲ 马培童作品《微山渔家》
▲ 马培童作品《生命交响》
▲ 马培童作品《钢筋铁骨墨铸成》
▲ 马培童作品《看山悟古今》
▲ 马培童作品《一夜春雪满树花》
▲ 马培童作品《回崖沓嶂凌苍苍》
▲ 马培童作品《富居深山有远客》
▲ 马培童作品《藤韵》
▲ 马培童作品《南阳湖》
马培童的书画人生
吴广川
马培童呢这些年,为了收藏,为了搞书画经纪,跑遍了全国拜访了许许多多的书画名家大家,亲眼看他们作画,亲眼看他是如何用笔用墨,怎样从点到线到面,亲耳聆听他们谈绘画的感爱体会,这使他的绘画眼光一下子就站到了大师名家的肩膀上,而这个学习,是在仅局限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远远不能企及的。在这方面,马培童的体会太深了。

1996年,马培童结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著名画家张仃,两人谈的十分倾心。张仃以工艺、设计闻名,曾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他传承黄宾虹,以画焦墨著称。有一次,培童把他请到浙江义乌为一个企业家画画。两人在交往中,马培童学画了一幅焦墨山水,请张仃指点一下,张仃看了非常高兴,说你的笔墨不错,有传统,可以学画焦墨,并对培童讲述了画焦墨画的一些技法和要领,叫他多临摩古画,从传统中走来。能受到名家的赞赏和鼓励,马培童十分激动,当时就拜张仃为师,走到今天,马培童永远忘不了这位启蒙老师。

马培童和天津美院一个著名画家相识,得知这位画家和范曾的关系甚好,培童带着收藏的汉画像石拓片到天津送给范曾,范曾端详了半天,十分高兴,对马培童说,我们是君子之交,有来无往非礼也。我这墙上的四幅画,你随意选一幅吧,是我送你的。从此,马培童和范曾成了忘年交,范曾对他谈自己的绘画见解,讲传统,讲境界,讲人品和艺品,有一次竟谈了二个多小时,这两个多小时的聆听,对酷爱艺术的马培童是何等的难得哦!

马培童珍存着大画家刘文西的题词:“坚持到生活中去,发现,探索”。那是在浙江义乌大酒店,马培童作为一个经纪人为一个大老板请来了刘文西作画,二人吃住在一起,绘画之余,刘文西就对马培童讲画家要亲近大自然,师造化,多写生,多速写,在技法上强调线的运用,线的力度,要叫人家看了你的画,感觉那线有金石味,有骨感。马培童一边看刘文西作画,一边听他讲绘画技法,这种近乎手把手的传授使马培童感到顿开茅塞,慢慢悟到了中国画的妙处。

著名花鸟画家贾平西,十分有个性,留着长发,袜子喜欢穿一红一绿,他来徐州办画展,打电话叫马培童来,他和他的也是画家的爱人曾迎春对马培童的人品很赞赏。马培童从他夫妻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对和他接触的每一个画家,他都注意研究他们的个性,画风,从而感悟画如其人人如其画的道理。

马培童说,这些年他当经纪人,很有收获,一是经济,二是艺术,在这个世界上,人要生存,必须要有经济基础,逼着你要挣钱;但对马培童,挣钱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学画才是根本。当经纪人的过程,为他学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当经纪人,他南跑北奔,全国三十二个省的画院全都跑遍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1999年,他一千元跑了四个省,从小受过磨难的他,能苦能累,吃的好点差点,住的简点陋的,他全不在乎,只要能找到要他要找的画家,求到画,办成事,学到本事,才是最高兴的。

收藏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敏锐深透的眼光,要辩得真伪,收藏书画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画境的过程。说到收藏的经历,马培童说,这里面的故事太多了。收藏界真真假假,可以把假的说成真的,也可把真的说成假的,有时候,画家连自己画的画都认不清,说是假的,反而把那假的一幅说成是自己画的。沛县有个收藏家在市场上买了喻继高的一幅工笔,有些人说是假的,这个收藏家来找马培童作鉴定,马培童也拿不太准,便借去南京的机会请几个名画家过目,四个人都说是假的,正巧有机会马培童见到了喻继高,他亲自呈上此画叫喻继高过目,喻继高审了半天,说是真的。还有个朋友花了几万元买了一幅名家画作,叫马培童鉴定真和假,马培童说是假的,那个朋友说怪不得我买后半个小时给那人打电话,回答是你要的电话不存在,人消失了。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长期奔波在书画市场,对马培童而言,是上了人生的一课又一课。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真真假假的画与人,让他识别,让他感悟,催他清醒,令他学会了果断和坚强,学会了忍耐和等待。真是说不尽的书画人生哦。

(吴广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词作家、文艺评论家。出版有多部诗集、词集、文艺评论专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别忘了在此点赞哦!


    关注 黄胜泉名人茶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