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的艺术

 

折纸...



水泡眼的金鱼,草原上猎狗追逐野兔,达·芬奇笔下的卧牛……在民间折纸艺术家董兆寿的手中,一张普通的纸不粘贴、不插接便可幻化出线条简洁、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着实令人称奇。



在很多人看来,折纸只是儿时的一种动手游戏,而对于董兆寿来说,年龄的增长并没有抹去心中的童趣,凭着自幼对各种动物的喜爱,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在他已创作出百余种飞禽走兽的折纸造型,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折纸风格。

中国民间的折纸艺术成为很多孩子手工启蒙的首选,更是一种极佳的休闲消遣方式。董兆寿年少时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折小裤、小袄、纸船、纸鹤等。从那时开始,折纸艺术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关于折纸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西班牙起源说,至今无从考证。虽然纸诞生在中国,但由于早期纸的质量不高,而且产量也很低,显然不适合用于折叠。尽管很多人认为折纸应该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的文献和出土文物中始终没有关于折纸的痕迹。



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把折纸艺术发扬光大的是日本人。日本最早出现纸是在隋炀帝大业六年,高句丽高僧昙征把造纸术传到了日本,从那之后,纸和折纸艺术一同在日本迅速兴起,折纸还被广泛运用到祭祀仪式当中。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彼此交换自己的刀和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来证明友谊。后来,纸的模型还被用于庆祝婚礼。到了室町幕府时期,纸成为廉价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时期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中,日本的母亲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大约在十九世纪初,日本才正式出现了有文字记载及以图示方式教导的折纸书籍。

和日本一样,一直以来,中国民间也有折纸艺术,它成为很多孩子手工启蒙的首选,更是一种极佳的休闲消遣方式。董兆寿年少时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折小裤、小袄、纸船、纸鹤等。从那时开始,折纸艺术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后来玩儿折纸是一个断断续续的过程,比如有时我用折纸哄孩子玩儿,还有当年在工厂上班,单位组织员工展示才艺,我的折纸作品不仅获了奖,还被摆在厂门口的橱窗里。"他说,获奖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也成为几十年来坚持这门艺术的动力。



在采访中,董兆寿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无过多的艺术天赋,只是凭着兴趣一直坚持折纸,才能有了如今这些独特的创意。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金鱼两个突出的"水泡眼"、鱼鳍,还是袋鼠妈妈口袋中的小宝宝,不管造型多么复杂的作品,都是用一张纸完成的,绝无粘贴和插接。他折成的各种动物虽然没有眼睛,但外形逼真写实,这样的艺术水平和他数十年的积累密不可分。

" 那时家离单位比较远,骑车需要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中,我除了看路,脑子里全是折纸的方法,回家后再实践一下,很多时候就成功了"

" 我教别人折纸,有的人很快就能学会,甚至比我折得还好,比如金鱼的鱼尾是有褶皱的,我制作时用指甲在纸上划出褶皱的纹理,后来有位朋友学会了之后告诉我,他折好后用一块湿毛巾按在鱼尾处一捻,便出现了清晰的褶皱,效果比我这种方法好很多。不过,要说折纸的创意,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靠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后得到的灵感。"董兆寿说,他曾经在天津大学教大学生们折纸,那时他计划和大学生合作设计折叠百余种鸟,有的学生看了这门技艺,觉得非常简单,但是真正折起来却发现并不容易,最后只得放弃了。



当然,在折纸这门艺术中,董兆寿的灵感并不是说来就来的,对于某一造型的折法,有时候苦思冥想也没有思路,反而是在不经意间,想法自己便蹦了出来。他回忆,当年的上班路上是他灵感最多的时候,"那时家离单位比较远,骑车需要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中,我除了看路,脑子里全是折纸的方法,回家后再实践一下,很多时候就成功了。"

事实上,在普通人眼中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董兆寿那里却是完全不同的模样,只要将纸摆在他眼前,纸的每一部分折好之后是动物的哪个部位便一目了然。记者看到,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用旧挂历纸制作的,由于巧妙的构思和设计,在他手中,这些废旧纸张呈现出了另一番神奇的面貌,让人惊叹不已。比如一张美人图,美人肉色的胳膊部分被折成了折纸鹦鹉的嘴,美人绿色的衣服部分折成了鹦鹉的绿色尾羽;旧挂历宠物狗的图案变成了折纸牦牛身上厚厚的毛;褐色斑点图案的挂历纸则创意成了折纸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和身体……"折龙和蛇用的是一张长方纸;卧兔也是一张长方形纸,长和宽的比例为1.25比1。有时候纸的长宽、大小比例必须很精确才行,否则折出的动物身体结构就会失真。"他说,这些经验都是他经过多年推敲总结出来的。

制作"十二生肖折纸"时,龙的造型也着实让他费了一番脑筋,他回忆,为了观察龙的形象,他去图书馆找了很多资料,还收集了不少"九龙壁"的图片



董兆寿表示,折纸艺术的关键是色彩的相似度和写实性,所谓色彩就是使用符合动物本色的纸张折叠,而写实就是折什么像什么,要抓住动物形态中最突出的特点去折叠。多年来,为了达到写实性,他的很多作品都在不断完善,精益求精。他回忆,起初折叠金鱼造型时,金鱼并没有两个水泡眼,"后来我想,如果金鱼加上鼓鼓的眼睛该多漂亮、多逼真啊!就在偶然间灵感来了,我想到最初折叠小裤、小袄时,小袄要翻折一下,翻折出来的样子很像金鱼的水泡眼,但是,问题又来了,怎么把鱼眼睛加在身子上呢,还必须不能拼插。就为这个事情,我琢磨了一个星期才成功。"董兆寿说。

类似的难题在创作中比比皆是,在制作"十二生肖折纸"时,龙的造型也着实让他费了一番脑筋,他回忆,为了观察龙的形象,他去图书馆找了很多资料,还收集了不少"九龙壁"的图片,"龙的难度在于中国皇室的龙是五爪龙,五爪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般说来,一张纸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但是龙的五爪要将一张纸分为五个部分,这样设计起来就很有难度了,后来,我也是琢磨了很久才想出分五份的方法。"

如今,董兆寿已年过古稀,不过他每天依旧坚持折纸,让他继续这门艺术的动力不仅在于折纸带给他的乐趣和成就感,还在于这门看似普通的艺术有着众多的"粉丝"--现在的他经常到社区、小学和大学去教学生们折纸,在他的带动下,天津大学"折慧人生"小组的孙成龙、李庚等同学还编写了一本《天津折纸教材》,书中保留了很多折纸艺术资料,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董兆寿感动不已。

   北京时间|来源          久诣传媒| 编辑


    关注 微播陕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