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 好好演戏,真的就那么难吗?

 

是的。...

今天,新晋“劳模”管乐曝光了一组机场look。黑色卫衣搭配牛仔裤,加上棒球帽小黑鞋,轻松穿出自己的随性风格,简约低调又不失活力。

新电影刚刚杀青,管乐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横店进行电视剧《战时我们正年少》的拍摄,而由其主演的电视剧《执着的追踪》也正在重庆影视频道热播中。

热播剧不断,拍摄不停歇,这样的状态可能就是许多人心目中令人羡慕的“演员”的标配。

但是在这样的状态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几个小时前,一篇名为《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在朋友圈刷屏。

不久后,又一个视频获得无数人转发,内容是“宋丹丹两会痛批‘小鲜肉’比腕儿:做人很重要!”再加上前段时间的“替身门”,“倒模门”,一时之间把“小鲜肉”推上了风口浪尖。

究其实质,公众和对此发声的业内人士并不是想刻意地针对谁,只是对于一些职业素养与高酬劳高人气不匹配的演员,以及由于他们的职业素养不足,却有市场愿意为他们买单而导致的影视作品质量低下的不满日益达到了顶峰。

那么,好好演戏,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真的就那么难吗?

答案是肯定的。难。
一是演戏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个轻易能做好的职业。演员的声台形表,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感染力,他们的一切,都会被放大给观众审视。在表演的时候,他们没有自我,只有角色。将自己从自己的身体里抽离,当然难。同时,剧组的条件大都简陋,日夜颠倒,季节随意切换,从生理上说也是一件苦差事。

二是当下的社会给予娱乐圈太多好奇的目光及附加品。演员、艺人、明星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一个完全纯粹的钻研演技的演员,只有很小的可能走得长久。为什么?因为没人买单。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活动+没有宣传+没有曝光度=没有观众,没有了观众也就再没有了作品。当下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允许一个演员只会“好好演戏”这一件事。

三是如果一个人既不需要有那么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度,同时还能名利双收,那么又有多少人还能坚持不容易做到的“好好演戏”这件事。人都是有惰性的。让被惯坏的人坚持艰苦奋斗,怎么听都有点难。
名气与演技的关系,对于演员来说,就像一个女人美丽的外貌与内涵之间的关系。

都说内涵决定了一个女人能够美多久。但是如果没有美丽的外貌,就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她的内涵。

名气与演技也一样。如果并存,将是一个优秀演员的最佳状态。如果只有其一,要么就是演技不足以维持名气,要么就是名气不足以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欣赏演技。

我很佩服曾经有一个歌手,能够大大方方地站在台上说:“没错,我是想红。但是我想红的理由很正当。因为只有我红了,才能唱自己想唱的歌。只有我红了,才有更多人来听你唱歌,才有更多人真正地愿意坐下来,慢慢地品你唱的歌。”

演员同理。演戏,就是一种观演关系。观与演,缺一不可。只有当你被大众认可,有了真正的愿意品你的戏的观众,你才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而在此之前,在大部分情况下的演员都更像是被人挑选的商品。从投递资料开始第一轮被挑选。见组,开始第二轮被挑选。试戏,开始第三轮被挑选。甚至一部作品拍出来,收视率和票房都能成为演员被挑选的谈资。
总是自嘲小演员的管乐,为什么总是可以被旁人真心实意地称赞一句“好演员”。那些身为演员需要的本分和敬业都可以不提,至少在镜头前能看到的,是她把一个角色演出了生命,那就是那个角色,而不是管乐。

而在镜头之外,是她对自己的较劲。她会去研读剧本,思考人物,会主动跟导演交流表演方式,或是在哪些情节可以更多的展现人物。在导演已经喊“过”之后,如果她对自己的表演不满意,还会请求导演是否可以再来一遍。她更喜欢电影的拍摄过程,就是因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磨戏,精益求精。

并且,在拍摄现场,她的兴奋点随时都在线。在拍对手演员镜头的时候,她可能静静地坐在旁边,等到需要搭词的时候脱口而出。有时连导演都没有想到她会给出反应,说,其实你可以不在。但是眼睛里的认可是满满的。
又回到之前的问题。

好好演戏,难吗?

难。但是依然有这么多人在坚持着这件艰难的事情。并且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

有的人最终成了老戏骨。

有的人一直在奋斗的路上。

在此,只想简单的,对所有好好演戏的演员们,致敬。
【最管乐】

微信号:guanlestudio


    关注 最管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