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人】丁玉柱·“三好”专家——章国华

 

1991年,丁玉柱从玉门技校毕业,分配到玉门油田的地质录井队,从此开始了他平凡而又充实的石油行业工作。当时进...



1991年,丁玉柱从玉门技校毕业,分配到玉门油田的地质录井队,从此开始了他平凡而又充实的石油行业工作。当时进入油田单位,等于捧了高枕无忧的“铁饭碗”,很多人有了“铁饭碗”,干着就不怎么动脑筋了,可丁玉柱不愿意,从最基础的地质采集工做起,总喜欢追着师傅们学习各种技能,自己还坚持学习油藏地质、电子技术等方面知识。

这一坚持就是26年。“当时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知识,想把工作干好,就逼着学。”丁玉柱回忆起当时学艺的场景,脸上满是笑容。


“好习惯”赢荣誉
“录井就是在细微变化之处分析出结果。”对于自己的工作,丁玉柱说。

“在现场,要干好工作,就要在‘精’和‘细’两个字上下功夫,说白了,就是要把现场的每项工作做精做细。”

二十多年的录井生涯,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走进仪器房的第一件事就是核对井深。正如他自己所说:“井深是录井资料准确的最根本保证,一旦井深出现错误,所有录井资料都是零。”

对待设备和传感器,每天会像对待孩子那样认真细致地进行巡回检查和及时维护,与其说是出于对各种设备的爱护,不如说是他那闲不下来的习惯。
正是他对工作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圆满完成了一口又一口录井任务,录井期间从未发生过一起质量、安全事故。他的班组多次获得“优秀班组”称号,他个人荣获了“优秀员工”、“优秀班组长”、“劳动模范”及集团公司“百人千队”先进个人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好办法”解难题
打开他的QQ空间,里面是满满的各种设备故障解决方法和录井专业知识的内容,他喜欢搜集各类设备类型的缺陷,喜欢通过各种方法与同行的人交流工作中“千奇百怪”的问题,然后一个个仔细去研究。

“丁师傅,我们小队色谱出峰不正常。”

2015年4月,丁玉柱在果8-31井收到了邻井打来的求救电话。

“先判断电路,查看放大器参数能否达到技术指标,如果能则把故障锁定在气路上,按气路图逐级排查。”

“丁师傅,我们小队计算机采集机死机,再启动进不了系统。”

“这是计算机主板坏了,先在工作站安装采集软件,设置好,然后把采集机的多串口卡安装到工作站,工作站就可以当做采集机用了,这是个临时应急的办法。”

上面的情景经常在丁师傅身上发生,而他自己小队的仪器,他把它伺候得服服帖帖,而它也从来不发“脾气”。
如今,他编制的《色谱不出峰及色谱仪稳压阀损坏的应急办法》、《绞车板静电干扰井深跳变解决办法》、《XZ型旋片式真空泵保养及维修》、《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知识》等一系列培训教材在吐哈录井现场广泛应用。

“好秘籍”带徒传艺
在带徒方面,丁玉柱有自己的一套“好秘籍”。

2015年8月,在克拉玛依DX1701井,细心的丁玉柱发现一个现象,新来的大学生小李爱面子,遇到问题不好意思向师傅请教。如何改变?

一天,他出去巡回检查,对小李说:“走,跟我一起去。”一边走,丁玉柱一边讲工艺流程,讲每个传感器、设备结构和运行的实际情况,转了一圈回来后,他说:“你能帮我把说的写下来吗?我是会说不会写。”第二天,小李把整理得工工整整的笔记交给了丁玉柱。看着清晰认真的笔记,他说:“写得真不错,以后结合实践再修改修改,那就更完美了。”小李恍然大悟,原来丁师傅是用这种方法在教我技术。

在现场传授技能,大多的时候都是让徒弟动手去操作,他说:“在现场,我在旁边看着年轻人干活,当他们有不会干时会问。当有操作不当时我会制止,把这些提升技能的资源让给年轻人。”实际上,丁玉柱给年轻人传达的正是“技能是干出来的”的理念,他对自己的技术从不保留。

如今,从他班组出来的年轻人,小队长4人,大班3人,技师2人,其中工作年限仅5年的陈卫在2014年度公司技术比武中,获得录井组第四的好成绩,同时实现了身份转录。

党群工作科     章国华


    关注 西部钻探吐哈录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