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趣  与民国大师聚谈读书

 

读书让人如隐树下,树影遮蔽,无人打扰,自得一片小天地。...



点击上方蓝字 旧时风物 便可关注

胡须猫说    
读书让人如隐树下,树影遮蔽,无人打扰,自得一片小天地。

坐在这小天地里,身体好像只是个躯壳,许多门打开了,魂儿就跑出来了,游进了大天地里,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话,可以静悄悄的围观,也可以闹腾腾的跳起来。喜欢的就拥上去,不喜欢的就二话不说的跑开,那个天地里好像没什么规则。

在这天地里,有很多不会忘记的人,有很多奇妙而存在的故事。即使最终仍须告别远行,也会在很多个黑夜,遥望到他们的皎洁星球。

又一年读书日,请来了一些远行人,此时节绿意正浓,正适合树下围坐,话读书。
    H:为什么要读书?




周作人: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如《四时读书乐》所广说,读书之乐乐陶陶,至今暗诵起几句来,也还觉得有意思。此外的一派是说读书有利益,如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升官发财主义的代表,便是唐朝做《原道》的韩文公教训儿子,也说的这一派的话,在世间势力之大可想而知。我所谈的对于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



胡适: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林语堂: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钱穆:一是培养情趣。二是提高境界。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书中遇见的人可不同;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假如我们诚心想做一人,“培养情趣,提髙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各位如能在各自业余每天不断读书,持之以恒,那么长则十年二十年,短或三年五年,便能培养出人生情趣,提高了人生境界。那即是人生之最大幸福与最高享受了。
H: 喜欢读什么书呢?


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7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



朱光潜:中国书里,我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溪兹、雪莱、考老芮基、白朗宁诸人的诗集,苏菲里克斯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孟列德》、《李耳王》、《奥赛罗》,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戏剧集、杜格涅夫的《新田地》和《父与子》妥斯套夫斯克的《罪与罚》、福洛伯的《布华重夫人》、莫泊桑的小说集、小泉八云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H:现代人总说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读书,怎么看?


朱光潜: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能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



王云五:一个人只要志愿读书,断没有腾不出时间的。一天24小时,除去睡眠饮食等时间,最多不过10个小时,工作时间也不过10个小时,这样算来,每天至少还有4个小时可以读书。我觉得不要说4个小时,如果每天能坚持半个小时读书,坚持1年、5年、10年或更长,算算你能读多少书?我不说你也清楚,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读书贵持之以恒,常年累月。
H:应该怎样读书呢?有什么方法吗?


鲁迅: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胡适:读书,第一要精,第二要博。先说什么叫“精”。即读书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但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面的设备及思想的方法的帮助。手到就是要劳动劳动你的贵手。例如,标点分段,是要动手的。翻查字典及参考书,是要动手的。做读书札记,是要动手的。

什么书都要读,就是博。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譬如读《诗经》,你若先读了北大出版的《歌谣周刊》,便觉得《诗经》好懂的多了;你若先读过社会学,人类学,你懂得更多了;你若先读过文字学,古音韵学,你懂得更多了;你若读过考古学,比较宗教学等,你懂得的更多了。你要想读佛家唯识宗的书吗?最好多读点伦理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变态心理学。博学正所以“大其心使开阔”。我曾把这番意思编成两句粗浅的口号,现在拿出来贡献给诸位朋友,作为读书的目标: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老舍: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第五,哼,算了吧。



朱光潜: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久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木心:我读书的秘诀是:看书中的那个人,不要看他的主义,不要找对自己胃口的东西,要找味道。



马一浮:故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



杨绛:钟书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读书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第二是中文笔记。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关于读书,你有什么想说的?
留言分享你的书语~
抽一位送上猫近期最爱的一本书~
祝大家读书愉快!:)
编辑|胡须猫
转载请注明出处


胡须猫 出品 | 微信号:yunxiuxiaowu
日月有光



▲ 长按二维码 “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关注 旧时风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