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你真的是最完美的吗 ——浅谈自恋型人格障碍

 

浅谈自恋型人格障碍...



你真的是最完美的吗

——浅谈自恋型人格障碍

你心目中自恋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是这样?
还是这样?


自恋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罕见,但过度的自恋容易成为人格障碍。

在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人们在人格方面出现的异常状况。

它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

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

人格障碍有分很多种,有三大类。


反常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

表演型

自恋型


古怪类:

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焦虑类:

回避型

强迫型

依赖型
由于患者人格在内容上、

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

病人遭受痛苦,

或使他人遭受痛苦,

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相关问题。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夸大,需要被人羡慕和缺乏移情能力。

具有这种障碍的人常常夸大自我重要感,沉浸在无止境的对成功、权力和美貌的幻想中。他们通常相信自己是出众的或独一无二的,同时他们期望其他人也这样看待自己。

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需要他人给予自己不断的关注。他们具有明显的权力感,这使他们缺乏对他人需要的敏感性。他们还具有利用和剥削他人的倾向。

[1]由此看来,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显得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作完美的代表并把这种观念灌输甚至强加于别人。
举个例子吧,大家还记得她吗?
没错,她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凤姐。
她自称自己智慧超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是否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我们尚不能判断,但她的言论确实显现出她对自己的过分自信,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

这种不对称的思维容易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的失衡——毕竟不是谁都能忍受如此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
那么,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家庭地位的原因:

例如,一个人是在家庭充当父亲的角色,他作为家庭的核心,他需要对家庭的整体状况有一定的把握,这尚是正常的;而自恋者则习惯通过某种强化,使孩子对他产生依赖,甚至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绝对是病态的,既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更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建立。

母亲的原因:

与母亲气质一致的儿童更容易发展自恋特征。[1]毕竟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之一,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对儿童的成长当然不能忽视。

先天才能的原因:

尽管我们认为人与人生来平等,但每个人的天赋确实有明显区别。有些人在发展自身才能的时候获得过多的称赞和强化,导致自恋者对自己有了过度的自信,在内心中逐渐把自己的才能无限放大,更加渴望别人称赞自己的过人之处,逐渐就变得自恋。
既然是病,就得治!


传统的疗法赞成推崇健康的自恋,让患者接受自己偶尔的软弱,接受自己能力有限,把患者自以为是与脆弱的一面结合起来。治疗的任务就是让病人接近真实的积极并接受自己,从而促进自己重塑新的、健康的人格。

精神分析疗法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是由自体结构的缺陷造成的,而造成这些缺陷的因素很大可能是因为童年期的某种欠缺。该治疗法要求患者人格中具有观察性的成分配合治疗师的工作,让受压抑的人格欲望和对童年的防御性反应接触。治疗师帮助患者忍受由此带来的焦虑。

催眠疗法的过程听起来有点复杂,它需要对病人进行催眠联系,使病人获得矫正体验。练习加强了病人将治疗师当作“好的客体”,将自我当成“好的自体”的观念,为的是消除“坏的客体”。自恋病人还需要将正面和负面的经历结合起来,治疗师也要帮助病人体验安全感和舒适的象征来创建过渡客体。

以上的治疗方法看上去是不是很复杂呢?

其实病人只需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乃至康复都不是太难的事情。

随着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判断与治疗将会更加准确,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当然,不得这种人格障碍才是最好的结果!因此,人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1] 黄爽.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及治理[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年 (1):72-75

图文 | 江江江梓岳

编辑 | 胡胡胡胡胡子

审稿 | 大大大大大毛毛

心理学研究会

微信号:scnu-xlxyxyh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华南师大心研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