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思考】各地清明特色习俗知多少

 

各地特色清明习俗

清明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家家户户到墓地祭祖,以尽孝道。宋代有一首诗描绘了清明的扫...



各地清明特色习俗



清明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家家户户到墓地祭祖,以尽孝道。宋代有一首诗描绘了清明的扫墓风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扫墓作为民间的重要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游娱的内容——踏青、放风筝、拔河、荡秋千、插柳植树以外,各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清明习俗。小编在此盘点出了部分特色的清明节习俗。

江西:食贡祭祖,茶叶祭祖,二次葬

在赣县流传的用面团制作成“鱼肉”祭祀先人的习俗。制成的祭品名叫“食贡”,与一些地方大鱼大肉祭祀的铺张相比,食贡以其“素”而显得与众不同。有学者认为,食贡的产生是中原文化以面食祭祖之俗与当地融合的结果,加上旧时食粮紧缺等因素,用面食祭拜折射了先人勤俭节约的智慧与美德。

在九江德安一带流传着祭祖拜神时敬献一碗茶汤的风俗,他们认为敬神后的茶能够消除病痛,保佑人们健康。清明节敬奉祖宗的牌位,或祭扫祖宗坟墓时,除了摆放各种祭品之外,还要选用最好的茶叶,斟上一杯清香的茶。

修水县东部的黄坳、黄港等地,人们遵从一个奇特的习俗。在亲人已经入土的两三年后,家属往往选在清明节这天,挖开坟茔,将骨骸装入一个陶罐当中,易地安葬。据了解,“二次葬”又称“迁葬”“拾骨移葬”,曾在江西地区广泛存在,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首次时没有条件,只好简单完成,或是首次下葬后,家人运势不佳,旧时人们受风水观念影响,因此再次择地下葬。

广东:敛糕祭祖,食蔗食到尾

清明的惠州,除了踏青、祭祀、扫墓等习俗,还有身带末草、包艾?吃的特有习俗和饮食。在惠州本地习俗中,焚烧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敛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做法。敛糕原来是礼仪专用食品,惠州居民每当出生、婚仪、寿诞等喜事,就要蒸红敛糕,丧事就蒸白敛糕。

清明节肇庆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湖北:上坟,标墓

在湖北武汉,不管有多忙,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回老家给先人祭祖,当地俗称“上坟”。当地“上坟”包括坟前祭拜、送纸钱、献花、添坟等流程。祭拜前,由家中长者或长子首先除去先人坟墓上的枯叶杂草,另外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前期工作完成后,当地人会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摆上香楮、元宝纸钱、鲜花祭品等,然后按辈分为祖先烧纸钱。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影响,在湖北恩施、咸宁等地,人们会在坟墓附近的小树上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叫做“标墓”。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坟了。



云南:傣族清明放水灯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清明节和着春天的脚步来临了。清明期间,在云南的傣族地区,只要有江河的地方,都有放水灯的习俗。           过去的水灯是用香蕉叶制成圆型花灯,置于香蕉杆上,环饰鲜花,在 中间点燃蜡烛,放置水面,任其漂流。现在的水灯,工艺越作越精致。颜色鲜艳,有大有小,花式各异,玲珑别致。水灯上,还插上了所祭奠亲人的名字或各种祈祷祝福语的小签。

夜幕降临,男女老少手持五彩缤纷的水灯和绚丽的鲜花,云集到江河两岸,漂放水灯。水面上,漂浮着的水灯像繁星落水,表达着人们敬祖思亲,祈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湖南:苗族清明赶歌会

赶清明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旧时,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内蒙古:扎鲁特蒙古族清明剪马鬃
过着游牧生活的扎鲁特蒙古族,原本没有清明上坟的习俗,过上了定居生活后,才逐渐养成了在清明节到坟地添土烧纸供酒肉的习惯。扎鲁特蒙古族清明节要剪马鬃——所有3岁以上的马匹,挨个儿抓起来剪修。先把马群赶到广阔平整的草地上,以防套马时摔伤。一旦抓起马来,大家一起动手,有的抓住马,有的剪鬃修尾,一气呵成。清明的剪马鬃如同一场搏斗,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浙江:仙都清明祭黄帝
浙江省缙云县的仙都,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在传说中,黄帝铸鼎升天的鼎湖峰下复建有黄帝祠宇,恢复北陵南祠的格局,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北南两处都要公祭(民祭)朝拜始祖黄帝。



广西、云南:壮族五色糯米饭

壮族清明节习俗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者清明节的大日子里,壮家人通常会制作五色糯米饭祭祖、招待亲友。

孩子满月,乔迁之喜,也会蒸煮五色糯米饭分送给左邻右舍,表达敬意。壮人爱枫叶,并认为枫叶可以“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祥和平安。因此,农历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饭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门口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有的还会将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染料渣撒在屋子外围或者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颜色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妇。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纷起床,把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彩色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三月三吃过五色糯米饭便去赶歌圩,清明节则把热腾腾的五色糯米饭装好,准备拿去上坟祭祖。过去,即便是穷人,家没有大鱼大肉,清明上坟祭祖的时候也一定会摆放一碗香甜的五色糯米饭来祭拜长眠于此的亲人。
江苏:泰州撑会船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
广西:横州标坟、挂青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河北:踏青、看花、挑菜、簪柳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上海:扫墓、踏青、吃青团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温州:吃绵菜饼

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绵菜是 清明饼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有的.做绵菜饼可是很有讲究的,先要去地里采摘绵菜,(绵菜这东西可不是种的,是每到这个清明时节就会自已长出来的,)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个石头做的一种工具,以前他们用来捣年糕用)捣碎后,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要把绵菜全部均匀的融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后就要准备里面的馅,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要放一张柚子叶,一、是避免粘锅、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放了柚子后,这个绵菜饼里会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好吃起来口感好多了,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上25分钟即可。
四川:祭祀李冰父子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陕西:游水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关注 学子思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