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接近梦想

 

我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

我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







[b]点上方
绿标
可以收听
[/b]


辞职一周年。

一年前,当朋友知道我离职,大吃一惊,说:“你裸辞?真有勇气!”当时我不懂这个词的意思,笑起来:“哪有,我又不是光着屁股走出办公室的。”

我采访过的罗斯,三十二岁那年在可口可乐公司身居高位,却坚定离职。她说走出中信泰富的一刹那,抬头看天,感觉好蓝,突然自由了,终于可以关照一下自己的身体。老公和小孩给了她最大程度的支持,她用了一年的时间,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家里调养。之后,用存款开了一家服装店,越做越大,手头宽裕后,雇了些店员,轻轻松松又开了一家咖啡馆,开心时做做拿手私房菜。

和她不一样,离职那天,我走出静安寺上海商城西峰,平静得好像只是出门散个步,一会儿还要回来的。深深吸了口气,想找些情绪上的宣泄,却隐隐听到一句淡定的内心独白:“现在,新工作开始了!”

所以,我并不是裸辞,只是从一个项目转到了另一个。



最近有个老朋友辞职,意气风发,和我说了诸多未来的灿烂计划。我想起来,一年前的我,绝对没有意气风发,倒是有点脚步沉重。现在也未必意气风发,以至于动笔想写点成为“无业人员”(或高雅些,自由职业者)一周年的心得时心情诡异。我并不想宣扬“离职,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不愿意否认“继续工作下去,也许同样会收获很多”。

我羡慕海明威,只要有灵感,可以接连几天几夜对着打字机一顿激情敲打,叼着烟,往肚里灌几口烈酒,心里想的都在手指上面。我也用这种状态来判断对一件事的感情程度。面对“辞职一周年”这个话题,手指在键盘上,不再动了。

是一周年这个时间概念不够有意义吗?的确也是。我在中国走了一圈,尚未走完;要见的采访者,单子依然很长;资金足够,因为出版新书的版税、网店卖签名赠言书以及网络集资,反是有增无减。可是项目才进行一半,总结不出个三五心得,唯有一个大概感受:我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阅读、写作、生活在不同城市、和陌生人聊天。

嘉倩,作家,“交换梦想”采访项目发起人。

旅居欧洲数年,曾于荷兰任职华人报社记者、于巴塞罗那任职媒体咨询顾问、于英国外交部任职新闻官员。现已辞职成为独立记者,走遍全国,与陌生人共同生活1~3天,体验他们的生活,听他们讲述自己的过去,畅想未来,记录他们的故事与梦想。

微博:@嘉倩姑娘


    关注 听林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