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可以换,根脉不可断,走在三条大街上

 

名字可以换,根脉不可断走在三条大街上1青山镇到工人村通过工人村路连接NO1 青山镇乃江夏县一乡镇埠头。自清宣...




名字可以换,根脉不可断
走在三条大街上
1
青山镇到工人村
通过工人村路连接
NO1



青山镇乃江夏县一乡镇埠头。自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全国取消了驿站,成立了陆上运输线。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11月,青山人李善征等人集股创办武浒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从青山沿武惠堤到白浒山,路长35公里,于12月8日,开始营业,先通青山镇,随后延伸到渡口。到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将路修到白浒镇方全线通车。开办时有汽车7辆。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武昌县修筑县道由青山到王家店,路长18.96公里(此路今犹存青山镇经工人村、铁珞山、厂前、铁铺玲、张家铺、王家店)。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修筑武昌经青山镇、沙庙、葛店线、路长46公里,于年底完成通车。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因武汉沦陷,公路遭破坏,后经修筑,于同年9月18日,开通武昌经青山、葛店到大冶县班车。全程长116公里。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湖北省道发布:武昌经青山到葛店段为省道。



工人村是青山区第一座新兴的民居小城。自武汉钢铁公司1955年筹建开始,就有无数台推土机、挖士机在这里施工,把青山镇背后的一座座青山推平,修建了一条条的街道,一栋栋房屋。使这里变成了武钢十万职工的生活区。



1955年2月15日青山区正式成立,随之武钢的筹建工作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时,建设武钢的大军十余万人,从全国各地陆续云集青山。青山区初建,仅有一个方圆不到一、二华里的古镇——青山镇,一条百来米的老式街道——青山正街,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建设者。武钢承建单位——武汉冶金建设公司(一冶前身)为了急需,在青山镇东南上坡处的空旷地区,向西南延伸到红钢城桥头,日夜赶建简易宿舍,用很短的时间建成这么多宿舍,公安、城建部门,一时来不及正式命名,只好叫做“工人新村”,公安机关为了便于管理,从青山镇上坡处的大片空旷地带,哪里宿舍先建起来,哪里就叫一村。因此,从东南丝茅墩、往西南桥头村以东止,依次分别叫工人新村一、二、三、四、五、六、七村……



2
工人村到红钢城
通过和平大道连接
NO2

和平大道:又名武青二干道。西南起武昌中山路积玉桥路段,东北至青山工人村路,是武昌、青山两区之间的主要交通干道,从罗家港四号桥以西50米分界,东为青山区所辖,全长7404米。



该路青山段始建于1955年,为适应武钢建设和生产的需要修筑了此路。1967年此路曾改名东风大道,1972年恢复原名。该路由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二师施工,从罗家路至建设四路建成沥青路;从建设六路至青山港桥,涂家村建成7米的水泥路;从涂家村至工人村路建成7米的碎石路。以后,随着武钢投产和青山、武东地区工业建设的发展,道路逐年进行了扩宽,加铺改建,使道路宽阔平坦。



1958年至1999年进行了7次拓宽和降坡等改造。1991年青山区市政建设局施工,将建设一路至罗家路1483米长的道路两边加宽3.5米车行道,并铺砖2米宽的人行道。以后经过不断改造、扩建,工人村至建设十路段车行道按规划形成14米宽路面,人行道已列入工人村道路排水二期工程;罗家港至建设十路全部按规划形成车行道、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线型美观,景色宜人。路西端成为青山人民引为自豪的西大门。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工业三路双洞桥,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建八路人行天桥,建六路铁路立交桥,使平整通达的和平大道南北相连,东西贯通,全区次干道与主干道相通的田字型的道路交通网络。



3
红钢城到青山绿水
通过红钢城大街与南北外连接
NO3

青山区随着武钢的宝武重组,已经进入新的生态宜居宜业的后工业时代。建议将工业大道改名为:红钢城大街。将建设十一路改名为:青山绿水大街。将工人村路改名为:青山矶大街。



现工业大道,位于青山区和平大道南侧。南北走向。垂直于冶金大道与建设港之间。北起和平大道和冶金大道交汇处,南端止于仁和路北端。全长约550米,宽49米,水泥路面。路东为34街坊,属冶金街办事处辖;路西为38街坊,属红卫路街办事处辖。工业大道建成于1979年,此前皆农田菜地。为适应青山区的发展经城建部门规划而修建,以地处青山工业区中心地带而得名。工业大道将横跨建设港继续向南延伸。该大道北端与和平大道、冶金大道相接,是青山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













路名通过文字来表达,文字拥有音、形、义等要素,储存了相应的信息,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情感。

路名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和心理作用,道路命名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讲究文化和艺术修养。道路与路名要一一对应,不得重复。道路命名力求路线完整,并体现等级、性质、方向等特征。路名用词应当优雅吉祥,体现地方特色和等级差异。道路命名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充分顾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心理感受。路名方案应与规划方案同时编制,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规划部门应重视道路命名,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道路命名工作。



武汉市地名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的通名按照建设规模、道路走向分为下列三级:  (一)大道、大街:指城市的主干道、快速路;  (二)街、路:指城市的次干道、支路;  (三)里、巷:指除主次干道、快速路、支路以外的一般道路。”



建议规划更名三条路:青山矶大街(原工人村路)、红钢城大街(原工业路)、青山绿水大街(原建设十一路),一孔之见,仅为参考。请按法律程序申请更名。不得误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 我见我书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