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之影术第十七期(第二辑)获奖诗人谢颖诗歌创作交流会

 

【砺之影术】2016.10.20日晚8点——9点半,成功举办了砺之影术第十七期(第二辑)获奖诗人谢颖诗歌创作交流会...







【砺之影术】


2016.10.20日晚8点——9点半,成功举办了砺之影术第十七期(第二辑)获奖诗人谢颖诗歌创作交流会,主持人杨东晓对获得砺之影术第十五期同题诗赛《最忆是西湖》一等奖的诗人谢颖进行了现场访谈,群友针对诗歌创作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现对当日现场进行回放。





13号:最忆是西湖

作者:谢颖

小巷因为雨水更加幽深

足音踩碎风声,没有尘埃也没有上千亩的水纹

这是走在岸上的西湖,莲花开满裙摆

旧院落比诗句更安静,一杯茶正在平息涟漪

穿粗布长衫的男子,站在墙边,一树石榴正在羞红

雨后,仍在滴落的水珠不带声响

有人在酒馆靠窗而坐,他并没有把酒写进信里

小楼借用柳树的秀气,泪眼婆娑想要在风中飘荡

没有含住水滴的那片叶子追着飘落而下

莲花走过青石板,清香易散,不似游鱼

等过她的人,化作吴歌余音

不是不起浪拍岸,是风没有让水面动情

 评委点评【卢卫平综评】 “风雨欲来忆满楼”这是一幅时代的画卷打开的湖面。这是一座孤独的巷道呈现的心街。走在巷子的人,怀抱万亩荷塘。他带走的风声泄露了湖水的秘密。在刻意布局的庭院里,他收好揽绳,就可以起航!他放下波光,就能够过岸!当然,如果埋下的伏笔豪放些,全诗的格局扩展些,表达的技巧深入些,让人沉潜其中的一定不只是流于表层的风景。

【张作梗综评】这首诗最为成功之处是用文字描摹了一幅几可触摸和嗅闻的“西湖”世俗图。这需要强大的专注力和敏锐的捕捉力。在这幅图画里,人物来回穿梭,场面不停转换,但都是值可信赖和亲近的。——情由境生,境反过来又促成了诗情的更全面的散发;从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深谋远虑和驾轻就熟。诗歌说到底是一个人向自我经验的渗透,而如何使这从属于个人的经验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境界——也就是说,与公共经验接通,这需要广阔的诗学和人文修养。显然,该诗作者使我充满了巨大的期待。
谢颖简介

江西宁都人,曾用笔名醉后言语,1975年9月生。有诗集《目光的深度》。诗观:让诗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让生命成为诗歌的一部分。

杨东晓简介



民刊编辑,诗歌散见于《新诗想》《网络文学》《诗中国》《红旗渠》《河南诗人》《尧神》《澧水》《万花山》《鹰城》和一些纸刊微刊。有诗入选《2015星星诗人档案》《世界诗歌文学》《当代诗百家》。


杨东晓

主持人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诗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持人杨东晓。今晚的风凉爽,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在这如诗的夜晚,我们欢聚一起,感受诗的美好!诗歌是清泉,滋润你我的心田;诗歌是星光,点亮你我的灵魂。砺之影术第十七期(第二辑)获奖诗人诗歌创作交流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拉开序幕。感谢大家光临,有您的支持和参与会让今晚的活动更加精彩。谢谢大家!现在掌声有请今晚的主角江西诗人谢颖闪亮登场,大家热烈欢迎!


 谢颖

获奖诗人


感谢砺影及主持人!

趁此机会祝贺各位获奖诗人,祝福诗歌!感谢为诗歌提供平台,也感谢各位评委的付出!写诗的人都有自己的门道,更有属于自己的理论,我不懂诗歌理论。在此只谈个人心得。不当之处敬请飘过!


杨东晓

主持人
谢颖,你好!首先祝贺你获得砺之影术第十五期同题诗赛一等奖!这次诗赛题目是《最忆是西湖》,你的诗如画卷一样,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你去过西湖吗?怎样把西湖描绘的如此美不胜收如人间天堂一般?


 谢颖

获奖诗人


主持人好!

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回答。一、11年与13年我两次去过西湖。面对西湖,自己是渺小的,也是外围的。二、从神话故事、诗歌、电影等,我无数次到过西湖,甚至有时会觉得自己住在西湖边。

同时我深信一句话:世间美景都源于眼睛,源于心灵。


杨东晓

主持人
我们写一首诗,很多时候都是写进去了,走不出来,我通常都是这个毛病。你是怎样从这美景中走出来,收放自如,写出点睛之笔“不是不起浪拍岸,是风没有让水面动情”?


 谢颖

获奖诗人
我一直也被困在其中。但我知道两点:一、诗歌可以先在闪现灵感时完成记录,之后放下,回头再看,就走出来了;二、写景一定是为抒情或者说是为思想服务的,纯粹的景物肯定比不上数码相机来得快与美妙,因此让景色成为安放你的情感的景致。


杨东晓

主持人
刘年老师说过:诗写到最后,技术含量会显得不够用,需要用自身的品质、胸襟及信念,给词语注入生机和力量。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谢颖

获奖诗人
我个人的理解是:诗歌写到最后是回归自然,因此任何人为的技巧与痕迹都将是败笔。譬如花儿绽放、草木萌芽、流水回旋等,自然而流畅,没有任何技巧与手法却能撼动人心。这些就是至纯的诗与诗人。只不过是做了一件事,把情感或思想放在合适的事物上,形成完美的融合。


杨东晓

主持人
叙实性的诗歌,离读者和大众近了。而且平易亲切。似乎解决了读者一直耿耿于怀的难懂的难题。但是距离太近,过于平凡,使诗歌过于小,冷,软,人间烟火味足了,但是诗歌的超然绝尘的品质又少了些。谢颖,你是怎样做到诗歌有烟火味的一面,又让诗歌有高贵纯净的一面?


 谢颖

获奖诗人
我们从自然界取来真理与得到情感。“烟火味”就是我们的生活,“高贵纯净”就是朴素的情感。打动人心的往往就是这些身边事物,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生活里将它们捞出来,重新放在一起,让它们有机地重新组合,并替人说话。


杨东晓

主持人


一首诗,它在叙述的明线中快速闪现和推进。暗线却隐藏着余音和回味。从主管推至绝缘,暗合某种广义的情怀或诉求。你在写诗的时候是怎样构思它的明线和暗线?


 谢颖

获奖诗人


如果叙述是框架,那么抒情就是给框架添加砖块或者装修。

框架就要有框架的简洁与承重力度,像简单明了的线条,虽未成画,却又足够支撑起整个画面。而“暗线”就是个人的审美与喜好,有人喜欢留白、有人中意戛然而止、有人却偏爱缠绕。


杨东晓

主持人
你通常都看些什么书?喜欢谁的诗?你认为古诗和现代诗有关系吗?


 谢颖

获奖诗人
就爱读不一样的诗,各种诗,因此写得好的诗人都心存喜欢。对于古诗与现代诗,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继承其精炼、布局、设境、传情等技法,却又在不断地摸索出新的方向与道路。古诗一定会长久地引导现代诗并最终走向成熟,两者之间是脱不了关系的。


杨东晓

主持人
叙述性成分的大量入诗,补救了以往诗歌的重于抒情而造成的虚空,增强了诗歌的生活质地。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谢颖

获奖诗人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但又敏感。我只能这样回答:一滴水被不同的人看见,会赋予不同的含义。在忧伤者眼里是泪水;在心寒者看来是冷露;也许有人从中看到月光的栖息;有人却看到孩子的眼睛。

水滴是从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关键是你让它流动还是静止;让它慢慢消失还是放其回家;是让它仍然是水,还是一定要“指鹿为马”。


杨东晓

主持人
话又说回来,诗歌毕竟是一种抒情言志的艺术。要把叙述和抒情调配,结合起来。达到诗歌的表情达意之宗旨。谢颖,你的诗歌里叙述和抒情结合的很好,你是怎样做到的?


 谢颖

获奖诗人
取物立象,要有立足之地,不强求不雕刻,合乎自然,才能得体。


杨东晓

主持人
张作梗老师评你的这首诗说:最为成功之处是用文字描摹了一幅几可触摸和嗅闻的“西湖”世俗图。这需要强大的专注力和敏锐的捕捉力。在这幅图画里,人物来回穿梭,场面不停转换,但都是值可信赖和亲近的。你在写诗的过程中怎样养成强大的专注力和敏锐的捕捉力?


 谢颖

获奖诗人
张作梗老师真的很厉害,一眼看穿。我个人觉得学会凝视很重要。生活中经过我们的人、声音、场景、或某个事物,往往都是我们日后能够用上的素材,一个忙于赶路或者两眼空空的人,心里也不会有波澜的。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和生活有某些交流,不能白白任其东流。你在凝视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在走远,而是有些东西在你心里住下来了。


杨东晓

主持人
诗人谢颖,你灵感的碎片一般来自哪里?是记忆中的一些片段?还是在阅读中瞬间擦起的火花?


   谢颖

获奖诗人
也许是记忆、也许是阅读、也许是一次相视、也许是一次对话、有时来自笑声,有时来自眼泪,有时来自心跳,也许有时是思想成熟时自然掉落的一枚果子刚好被我接住。

感谢主持人!


杨东晓

主持人


再次感谢谢颖精彩作答!下面进入自由提问时间,亲爱的诗友们,尊敬的老师们,准备好了吗?

温馨提示:1、大家所提问题不与主持人问题重复;2、提问期间积极踊跃,秩序井然。

请群友开始提问!




宾歌

诗人
谢颖,诗是身上滴落的汗珠,农夫让它成为水,商者让它成为盐,而诗人却将它变成意外的空气,你平常是怎样收集汗水的?


 谢颖

获奖诗人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后,生活在县城。工作却一直在农村。我几乎没有远离汗水。


壬阁

诗人
谢颖,如何理解诗歌的“隔”?作为诗人如何处理“隔”和“白”的比例?


   谢颖

获奖诗人
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难题。留白与隔,是一些技法。熟了就透了。一起探讨吧。


纳兰若哥

诗人
谢颖,请谈谈如何看待现代诗人对母语的传承?


 谢颖

获奖诗人
我们是汉语言的传承者,我们都应该把汉语言发挥到极致,尽我们所能。


流星雨

诗人
谢颖诗友,你在写诗过程中遇到过瓶颈期吗?你是怎么度过的?


 谢颖

获奖诗人
突破。我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也曾获过奖。后来很多老师的很多理论。我沉默了三个月。理论与自己的诗歌相互对照,反思,出击。不过,我现在仍在继续这方面的努力。


纳兰若哥

诗人
诗人面对诗歌理论,理论永远都是过时的~


壬阁

诗人
纳兰若哥 是的,理论都是对当前优秀诗歌的一种猜测和分析,是滞后的。


岛岛

诗人
沉淀,对诗人和诗歌都重要。


陈润生

诗人
谢颖,请回答我为什么写不了诗?


 谢颖

获奖诗人
大哥是在咬茧,短暂的沉默会飞出蝴蝶。


落花生木树

诗人
感觉自己诗歌不被人理解,有人说晦涩,受众越来越少,要不要写浅白一些?


 谢颖

获奖诗人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面对:一、我的老师阿固说过一句话:诗歌写好了就不属于我了,是读者的。意思是,读者能不能进入诗歌那是读者的事,诗人负责写诗而已,如果还要帮读者读懂,会比写诗更要人命。二、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诗歌,是不是真的晦涩难懂。如果是,重新寻找写作方向,再往下走就是魔就是深渊。三、处理办法。多与人交流。就知道有没有问题和问题出在哪里。


 沈宏

诗人
有人说,现在的诗太讲求"精巧",而缺少"情怀",你是怎么看的?


 谢颖

获奖诗人
其实这两者之间不仅不矛盾,反而还是现代诗的一种追求方向。“精巧”如果体现在结构上,那么就是一种语言产生的美感,那就是有“情怀”的,那些词语之间的气息就是诗意,也就是“情怀”;“精巧”如果体现在语言上,同意也与“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非“精巧”仅仅是指语言华丽得到的是华而不实。因此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的精巧,在好的诗歌里或诗人手中,都能达到传递“情怀”的效果。也就是说,真正的“精巧”与“情怀”之间并不是敌对关系,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杨东晓

主持人


时间过的真快!不忍心说再见!再次感谢谢颖接受专访,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创作访谈,通过访谈和大家相互间的交流也让我们了解到谢颖的诗歌创作历程,以及她对诗歌的理解和渗入。秋天的画卷已经铺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这个诗意和收获的季节,诗友们,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秋天,拥抱那湛蓝的天空,拥抱那习习秋风,拥抱绚烂红叶,拥抱秋日暖阳,放飞思想,用诗歌抒发情感,写出更多饱满清新的诗篇!祝福谢颖!祝福亲爱的诗友们!今晚的活动到此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编委会LIZHIYINGSHU
顾    问:大解  李南  卢卫平

总    编:砺影

副总编:量山  高梁  宾歌  东伦

编    辑:昔之兰昔  可馨  萧萧竹

水轻云  徐慧根


编辑制作:砺影

常按二维码    关注砺之影术



常按二维码    关注鼎诗刊

转载请注明“砺之影术”


    关注 砺之影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