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笔记2:不风不雨正清和

 

上巳节时魏老师听晨诵,指出存在的问题——点太多,20分钟内既有节气习俗,又有歌曲,加上论语中的“暮春者,春服...





上巳节时魏老师听晨诵,指出存在的问题——点太多,20分钟内既有节气习俗,又有歌曲,加上论语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的句子,还有《兰亭集序》,四个点太多。散的结果就是容易导致学生对哪一点也印象不深。节日的晨诵不要变成知识的堆砌,要避免碎片化,要从存在的意义上入手。

4月19日是谷雨,想着要解决上次节气晨诵时存在的问题。所以申请再次教研。

太过知识化,是魏老师一直批评我的问题,去年听我上课他就曾这样说过。当时他说了就说了,我一直没太想明白到底如何才是从存在意义上入手。课件每次上课前肯定是要修改的,学生作品情况也是增加了的,还要如何呢?

春天闲谈时,他又曾说,纷飞是亚里士多德型的,博览群书,不是柏拉图型的。所以如何如何。

好吧,这点我很承认,但是一直以来我们上学都是学知识的啊。我是看书不少且庞杂,很多时候孩子们会很佩服我,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老师无所不知,有些家长也会如此说。似乎这也没什么问题吧?

但我分明知道魏老师说的正是我的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上次所说,我非常佩服魏老师听课评课的切中要害。并非是因为他是校长我是老师,而是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清清楚楚的能听明白,就是他说的那回事,那就是问题的关键,而且他给出的建议比我的设计高明的多。

那么节气部分如何才是从存在意义上入手,如何才更有整体性,而不是知识碎片的堆砌。



在17日做完《桃花庵歌》后,开始仔细思考这个问题,翻出上巳节当天魏老师评课的笔记,翻来覆去的看。节气这部分,我们的资料中基本是包括三大部分的,物候,风俗(农谚)、诗词。那么这么多的内容如何取舍安排,就是18日晚最费思量的地方。

到觉得逐渐想通了之后,就进行了大量的删除和添加工作,一个从存在意义上入手,二是整体连贯。最后自己确定的郑板桥的诗,网上搜不到任何资料,就老老实实的自己翻译。



从身边的物候变化入手,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就从立春走来,从梅花已谢杏花新,杏花凋零,桃花盛开,到今日春红落尽,满目绿色开始。从苇岸的二十四节气到校园里的耕种,从魏老师拍的校园里各班开垦菜地的身影到10班的种瓜点豆,这就是谷雨。此刻江南采茶正忙。今天我们的窗外正是深深浅浅的绿,天气正好,不风不雨正清和。于是郑板桥七言诗也就从这里开始了“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看到休宁,想起我们的晨山学校,索性资料贴上。



晨诵完,听魏老师点评,说进步很大,纷飞终于开始克制知识性了,整体设计还好,但讲解依然是存在过多的问题,如何更流畅是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当然解读上还有一些问题在。

开心的是对于从存在意义上入手终于明白些了,当真正的用心思考的时候,想到凌晨三点醒来觉得还有要修改的,不修改好就无法安睡的时候,也恰好是取得突破的时候。去年上《最后一头战象》如此,这周上《谷雨》也是如此,每一次都是某一方面的一个大的突破。之前困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这才是值得开心的。亦知修炼之路漫漫,干老师说,还得需三五年方得一窥。那就继续吧,一直在前行就好。

另:这一周晚上无课时都在招生办参加《儿童纪律教育》的共读,听王校在哲学层面上把黑格尔的正反合、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以及皮亚杰的建构理论打通了来谈,获益匪浅。干老师、魏老师、王校讲解各不相同,互为配合,极妙。每想到暑假三大巨头可以齐集,我能好好当段学生,聆听思考,就会眉开眼笑了。这个谷雨节气,正是“不风不雨正清和”。


    关注 星空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