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保国:傣族的美味(二)之傣味米线

 

来“曼峦回”多日,每天的早点都到村口的这家“米线店”来吃早点。在云南吃米线,各...



来“曼峦回”多日,每天的早点都到村口的这家“米线店”来吃早点。

在云南吃米线,各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的特色。蒙自有蒙自的特色,昆明有昆明特色,滇西有滇西的特色(如大理),滇东也有滇东的特色(如昭通),当然,勐海的米线也有勐海的特色,因为它必竟是傣族地区,曼峦回更有特色,它不仅有傣味,还有回族人的特色,光是配料就有十七八种,每一种配料都是他们生活的结晶。除了传统的配料外,还有傣族特色的配料,单单辣椒就有五个品种,尤其她们家的红烧牛肉非常好吃。



每次来吃早点,我都要一个大碗,感觉小碗吃着不过瘾。每次米线烫好后,我总是端着碗在配料桌前思量好久,看自己能接受哪些配料。等配料一一放全,再端上餐桌慢慢品尝。先喝一口汤,纯正的牛骨头饨了一个通宵才有的味道,红烧牛肉选料也很好,不是那些皮皮边边的料,每一块牛肉都有模有样,铰在嘴里都很有筋道。其实每个地方的米线都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主要要在“汤”和“肉”上做文章。真正好吃的米线店,他一定是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得把牛骨头煨上,红烧牛肉也一样,好的“汤”是需要真“功夫”的。





米线店的主人家有位年迈的老婆婆。岁月的风霜在她脸上刻着深深的印记,她一副傣族妇女的装束,头上缠一块傣式的头巾,上身穿件短衫加外套,下身围一条深褐色长裙。常常坐在离我不远处,用那慈母般的眼神静静的注视着我,每次我都在她的注视下吃完那碗米线。也许,是我每天都按时来吃一碗米线的原故,也许是我每次都用他们不熟悉的普通话跟她们交流的原因(她们都说傣语)。也许,她在想:这是一位外面世界来的穆斯林,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否精彩?这里的许多老人从来都没有走出过自己的村寨,有些甚至都没去过县城,她们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也许她们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出去看世界,当外面的人来到她们面前时,她们总希望通过我们这些人的行为举止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也许她在想:这年青人是不是没吃过米线,怎么每次都要一大碗?还吃得这么香。当我专心致志的吃完最后一根米线,喝完最后一口汤时,老婆婆才会起身离开。当她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才发现老婆婆的腰已经像弓一样弯曲。看着她蹒跚的背景,我在想:是不是岁月给了老婆婆太多的苦难,是不是她背负着历史沉重的包袱,太多的苦难和沉重的包袱压弓了她曾经娇小的身躯,太多的风霜写满了她曾经美丽的脸庞。从她“变形”的身躯中,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缩影。如今的傣回就像这位老人,在岁月的风霜和历史的重担下蹒跚着走到今天。



面对这位从岁月深处走来的慈祥般的老婆婆和这个承受过太多苦难的民族,我们只有怀着敬重的心情去对待他们。

当我吃完这碗可口的傣味米线,转身准备离开时,口中突然有种陈香的味道,由如这里的陈年普洱,让人回味悠长。

想加入昆明穆斯林各微信群的朋友(限昆明),可以先加王小丫138 8862 0632为微信好友。

长按二维码,关注昆穆公微


    关注 9007777我们的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