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 书名:《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
  • 分类:社会学
  • 作者:(美)傅高义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08-6
  • 售价:48.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378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内容介绍: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研究当代中国的第一部专著。他以广东为着眼点,考察和叙述了从1949年到1968年的20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深刻、激烈的政治运动。持论公允,叙述可观。一方面,他充分肯定,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国带来了秩序、朝气和希望,以及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给人民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好处,过去的黑市、通胀结束了,赌博、卖淫、鸦片消失了;官员有一种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经济领域统一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在经济事务之外,集体合作组织在消灭文富、推广公共卫生等活动中也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党通过政治组织已经实现了相当大的经济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共产党建立了强大的政治体系控制社会、改造社会,重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农村的活动都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决定取代了市场机制,政治指挥经济,也造成了很消极的后果: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也没有明显提高。拿广东来说,经历这么多年之后,绝大多数人还是从事农业;合作化运动所追求的改革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迅速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大跃进”的失败,“文化大革命”以大规模的群众政治运动摧垮务实政策和主张务实的领导人,竭力维护意识形态的纯洁性,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作者(美)傅高义介绍:

1930年7月出生。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大学享有“中国先生”的美称。他自20世纪6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等著作。傅高义教授目前列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邓小平时代,是《邓小平震撼世界》的编者。傅高义教授还著有《日本的新中产阶级》、《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日本仍是第一吗?》等日本研究的书籍,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日本研究的第一人。当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艰难时期,傅高义教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敦促美国政府恢复和中国的往来。他对中国全面客观的分析有助于美国社会化解对中国的偏见和敌视态度。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目录大纲:

序一
序二
英文版前言
壹 导言
绪论: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建立
帝国秩序
混乱
共产主义的兴起
第一章共产主义前的广州
南方边疆
地理环境
商业传统
广州人的多样性
市政当局:现代组织的构建
革命的摇篮
贰 建立新秩序
第二章 地方城市控制:接管与巩固,1949-1952年
“后解放区”
当务之急:平稳过渡
共产党干部的整合
干部的录用和训练
镇反
驱逐外国人
调整教育、工业和商业机构
创造收入和财政稳定的条件
改造知识分子
秩序的恢复
第三章 中央控制:土改的遗产,1951-1953年
土改运动的开始
南方抵抗的原因
南北冲突的激化
从妥协到纠正
一竿子插到底
第四章 经济控制: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广州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迅速改造的负担
思想准备:肃清暗藏的反革命运动
粮食准备:“三定”运动
组织准备:乡政府
农业合作化运动
广州的工商业、手工业、个体摊贩的社会主义
改造
社会主义新秩序
叁 适应新秩序
第五章 缓和:右派插曲,1956-1957年
基层官员的看法:战线过长
高层官员的看法:矛盾
攻击的焦点:干部作风
“大鸣大放”,1957年5月1日-6月8日
精英反对的本质
……
第六章 乌托邦:“大跃进”,1957-1960年
第七章 重建:恢复工作及其后果,1960-1965年
第八章 政治复兴主义,1966-1968年2月
第九章 对社会的政治征服
附录A:朱光《广州》(50首)
附录B:表格
附录C:资料来源缩写
人地名对照表
名词术语对照表
译后:二十年与十年——傅高义与广东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音乐社会学

《音乐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西南师大.2014-5-1

“《音乐社会学:音乐的理性基础与社会学基础》是引进的一本音乐社会学著作,为音乐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之作。分为七章,依次从以下四...”

现代性和大都市

《现代性和大都市》

[英] 彼得·布鲁克.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2

“本书赋予读者众多的乐趣和享受,其中之一是:它用崭新的、生机勃勃的方式探询了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同时在整个20世纪广阔的...”

西藏的唐卡艺人

《西藏的唐卡艺人》

李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

“唐卡是西藏特有并与藏传佛教密切联系的,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以宗教内容为主,唐卡画师中僧人与俗人共存,师...”

英语发展史

《英语发展史》

张勇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6

“一本有分量的专著,同时又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是当前最通用的国际语言,为此,作者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贸易、宗教、文...”

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

《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

Michael Norton.三联书店.2010

“《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为你提供了365条创意,也提供了有用的网址和足够的信息,那么,还等什么,下定决心,并且行动起来...”

可卡因传奇

《可卡因传奇》

(英)斯特里特费尔德.中信出版社.2005-01

“无畏记者孤身犯险,深入南美丛林,近距离接触毒枭、特工与反政府游击队提供第一手材料,还原历史真相,披露最真实的可卡因世界。...”

青春期理论 (第六版)

《青春期理论 (第六版)》

[美]罗尔夫·E.缪斯(Rolf E.Muuss).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8

“该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家族理论为主线,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化学、女性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系统地解释...”

逍遥

《逍遥》

主编:王凯丽,作者:罗杰斯、张晓刚、费勇、百尝、乔珊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0

“这个时代很平和,很慌乱。仿佛一切都在消失中,一切都在改变中。怎么办呢? 人类社会在这20年中发生了种种变迁,有的已经消失...”

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城市研究高铁系列

《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城市研究高铁系列》

甄志宏,高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1

“”

媒介学引论

《媒介学引论》

雷吉斯•德布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3-1

“新闻传播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媒介学引论》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传承的时代;“中介即信息”;“这个将毁灭那个”;象...”

重塑发现

《重塑发现》

[美]迈克尔·尼尔森(Michael Nielsen).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

“作者迈克尔•尼尔森认为,我们正生活在这样一个阶段的曙光中:在这个阶段未来的三百年间,科学领域将经历它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变动...”

风俗论(上册)

《风俗论(上册)》

伏尔泰.商务印书馆.1994-11-1

“《风俗论》虽是伏尔泰为夏莱夫人学习历史而这写的,但重要的是有所为而发,当时法国不少史书,特别是博絮埃的《世界史讲话》按教...”

Between Birth and Death

《Between Birth and Death》

Michelle King.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1-8

“Female infanticide is a social practice often closely associ...”

中国绅士研究

《中国绅士研究》

张仲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09-01

“这是一本经典的学术著作。是研究十九世纪中国绅士的构成、特征、人数、政治生涯、社会地位,以及绅士阶层对十九世纪中国社会方方...”

古希腊风化史

《古希腊风化史》

利奇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2

“本书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性"来解读古希腊的风俗文化,通过挖掘性爱在爱情生活、宗教、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公众生活、娱乐...”

文学制度

《文学制度》

(美)杰弗里·J.威廉斯 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我们通常会从书架上的小说、诗歌和剧本中找寻“什么是文学?”这个经典问题的答案。《文学制度》一书则改变了提法,转而审视文学...”

火车头震荡

《火车头震荡》

赵瑜.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4

“宜万线,即湖北宜昌经湖北恩施到重庆万州的铁路线,作为古蜀道最南端的通道,全程337公里,在这里修铁路就像“在吸饱了水的海...”

中国社会学(第十卷)

《中国社会学(第十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编.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6

“本书是社会学研究前沿论文集,收录了最近几年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内关于“社会理论与社会治理思想”、“中国经验”、“经济与社会...”

英国庄园生活

《英国庄园生活》

(英)亨利・斯坦利・贝内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

“本书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季节的影响,田间劳...”

The Good Project

《The Good Project》

Monika Kraus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4-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