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盛宴封面图片

《美的盛宴》

李晓,曾逐今著.第1版 (2006年7月1日).2006

“本书以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为主要内容,向读者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线索及其艺术发展的...”

中国美术史讲座封面图片

《中国美术史讲座》

李霖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

中国美术史封面图片

《中国美术史》

耿明松编..2007

“”

中国美术简史封面图片

《中国美术简史》

周伟主编..2008

“《高等学校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美术简史》共分9章,除引论部分概说和提挈全书外,其余部分以时间为序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中国艺术简史封面图片

《中国艺术简史》

主编杨先艺..2010

“《中国艺术简史》简要地介绍了中国艺术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引导读者漫步于十国艺术的长廊之中,使其了解中国艺术的...”

你能读懂的中国美术史封面图片

《你能读懂的中国美术史》

杨琪.中华书局.2011-7

“本书主要介绍美术史,古代的美术史,我们叫做“传统的美术史”。例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这种“美术史”实际上是绘画品...”

中国美术史封面图片

《中国美术史》

李福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此书特点:小而全。文字量小,美术门类多;少而精,照顾全面,突出重点,从美术史的实际出发,不同的历史阶段突出不同的美术门类...”

飞动之美 : 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封面图片

《飞动之美 : 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

薛晓源著..2010

“《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选题巧妙得体,听风、看云、观水,处处是相,处处是理。相里有哲人诗笔的浸润,...”

观看之道 : 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 : 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封面图片

《观看之道 : 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 : 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

郭景华..2010

“《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以当代著名学者饶宗颐的中国古典艺术史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饶宗颐...”

天雨流芳封面图片

《天雨流芳》

李霖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

中国美术 , 五代至宋元, from the five dynasties to Yuan dynasty封面图片

《中国美术 , 五代至宋元, from the five dynasties to Yuan dynasty》

薛永年, 赵力, 尚刚著.中国人民大学.2010

“《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内容简介:接续中国隋唐时期的发展,宋、辽、金、元在文化领域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因相异的政治形...”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封面图片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

吕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内容简介:从晚明开始,西方传教士带来了他们的艺术,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中国画工、画家笔下的变...”

中国美术史 : 白金版封面图片

《中国美术史 : 白金版》

王树良, 张玉花主编..2012

“《中国美术史(白金版)》在编写思路上本着“一切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的宗旨进行: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

中国古典艺术精品图解 . [1], 建筑封面图片

《中国古典艺术精品图解 . [1], 建筑》

徐怡涛编著..2012

“《中国古典艺术精品图解:建筑》主要收录了晋祠圣母殿、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卢沟桥、妙应寺白塔、北京城、明长城、明十三陵...”

中外美术交流史封面图片

《中外美术交流史》

王镛.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5

“《中外美术交流史》一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镛主编,邀请国内艺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中外美术交流是...”

故宫藏美(彩图典藏本)封面图片

《故宫藏美(彩图典藏本)》

朱家溍.中华书局.2014-2

“本书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

中国美术史 . [2], 明清至近代封面图片

《中国美术史 . [2], 明清至近代》

单国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明清两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阶段的两个王朝,呈现出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工艺美术的文人化和世俗情趣的渗透三大共性时代特征。...”

长物封面图片

《长物》

[英] 柯律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5

“晚明时期,品类繁多的“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过去所不曾享有的重要角色,关于物的分类、使用、品评,以及对它们所感到的不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