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朝圣地:复刻版民国范儿张爱玲故居

 

八十年过去了,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常德公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每位到访常德公寓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这里是张爱玲...



八十年过去了,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常德公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每位到访常德公寓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这里是张爱玲与胡兰成恋情开始的地方。如今,常德公寓外观虽已斑驳,但依旧显得鹤立鸡群。它建于1936年的意大利式的建筑,当年的名字还是爱丁顿公寓。张爱玲从香港读书之后返沪,和姑姑一起租住在这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被无数张迷朝圣的地方。



张爱玲故居的今昔对比
毕业于文学系的董菲亚对传奇作家张爱玲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想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去缅怀”——复制一个张爱玲的“故居”。


常德公寓入口
董菲亚的家也在这里,2011年,她结束了十年旅居美国的生活,返回上海后将新家安在了常德公寓四楼,邻居有杨二车娜姆和王家卫。也正是因为常德公寓尚属于私人住宅区,前来瞻仰的人们大多只能望着公寓门框上掉色的“常德公寓”四个字,意兴阑珊地拍照离去。


常德公寓外观
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51室”和“65室”已被当作文化保护单位被铁栏封了起来。2013年底,董菲亚通过中介租下常德公寓二楼的两个套间,按照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图景,几乎照原样复制了她的故居,并将这两个房间以民宿的形式放在Airbnb上进行短租。


老照片中的张爱玲故居
“张爱玲的家具在当时是非常西化的,她还会自己设计家具,比如她房间里的地毯、吊灯,都出自她本人的手笔。”董菲亚的改造几乎是恪守着张爱玲生前的家装理念,还将从照片中看到的张爱玲曾用过的书柜、盆栽原分不动地进行陈列。被复原的张爱玲故居位于常德公寓一楼,董菲亚把它租了下来,并按照留存的照片与文字资料进行了还原,并命名为“1939 1944”。



1939年是张爱玲第一次入住常德公寓的时间,1944年则是她搬出的年份,这两个数字比较有意义,于是董菲亚特地用它们做门牌号。


窗外就是繁华的静安寺闹市
改造花了半年时间,家具都进行一比一的打样制作。沙发、落地灯、桌柜,打样制作,点滴再现1939年至1944年期间张爱玲居住在此的那五年。


根据照片改造后的住所


按照旧式定做的沙发和落地灯


面对这么悠久的老建筑,改造与复原也要多花一些心思。“家具可以打样制作,但复原当时的抽水马桶就是一个问题了。由于30年代的抽水马桶没有水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采用污水管作为直冲的进水管,足够的压力才能对马桶进行冲洗。” 室内设计上,董菲亚并未过多改动旧有的室内布局,但在功能性上,则增添了洗衣机、简易厨具、烘干房等基本设备。



在董菲亚经手的大多旧房改造项目中,排水管道的布置都是工程中最为困难的一环。由于老式居民楼中排水管道一般位于楼外,厨房与洗手间一般为公用。可现代人不论是购买还是日租,都希望有更私密的使用空间,因此,不论多小的居住面积,董菲亚都会通过破拆老房中部分墙壁的办法,在房间中重新隔断出单独的厨房与淋浴间。



张爱玲喜欢公寓生活。她在一篇名为《公寓生活记趣》的散文里写,“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房间入口处的张爱玲的照片墙




从董菲亚家的阳台望出去,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65室就在眼前,而每一位房客在到来之后,董菲亚都会陪同他们走上六楼,隔着铁门看一看这位已故女作家曾经的居住之地。董菲亚告诉界面记者,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均在此完成。









在董菲亚的作品看不出所谓的风格定位,她更注重西方生活方式与东方文化的杂糅,空间灵魂与主人的深层次对话。如今,在静安与徐汇区的很多老洋房改造中,也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还想看到更多?
下载ArtGoer,
每天接收最新鲜最有趣的艺术资讯!


    关注 艺术狗artgo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