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着花无丑枝-豫剧大师马金凤

 

看过豫剧电影《穆桂英挂帅》的人,大概不会忘记影片中那个气宇轩昂、雍容大度的三军元帅穆桂英的形象。...

看过豫剧电影《穆桂英挂帅》的人,大概不会忘记影片中那个气宇轩昂、雍容大度的三军元帅穆桂英的形象。这位巾帼英雄的扮演者,就是在豫剧界享有盛名的马金凤。马金凤以她独到的艺术成就,曾被人们誉为“洛阳牡丹”。
马金凤饰演的穆桂英


马金凤1922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一个贫苦艺人家里。她的父亲是有名的河北梆子演员。马金凤从六岁起就跟父亲学戏,七岁随父亲同台演出。当时,人们叫她“七岁红”。

马金凤八岁那年,父亲所在的戏班解散,又逢灾年,全家逃荒到了河南。可是到河南以后,生计依然没有着落,举家冻饿难度。马金凤的父亲实在养不活全家,最后含着一把辛酸泪,忍痛把唯一的女儿卖给了一个姓马的戏班班主。马金凤的名字就是从那以后叫起来的。

童年的凄楚,生活的艰辛,使马金凤过早地懂得了人世的冷暖。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暗暗立下了一个志向:学好戏,演好戏,争取摆脱困苦的境遇。这样,在戏班的破落院子里,人们时常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穿着破衣服,不畏寒冬酷暑,日复一日地刻苦练功、吊嗓。后来,马金凤又先后拜当时祥符调名艺人马双枝、管玉田、司凤英和豫西调名艺人燕长庚、翟燕身为师,广泛学习了这些名家的精湛艺技。这些,都为她以后在艺术上的长足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马金凤辛勤探索,勇于创新,把豫东调、豫西调和祥符调浑然一体地融汇于自己的演唱之中。除此之外,马金凤还十分注意向其他剧种和其他优秀演员学习,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比如,她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水袖动作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而盖叫天的武生技艺又牵动了她的某种艺术构思。在马金凤的唱腔里,我们还可以听到河南曲剧、河南坠子甚至京韵大鼓的旋律和韵味。由于马金凤不间断地、虚心地广收博采,并融化于自己的唱腔、表演之中,她的艺术日臻完善多姿多彩,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豫剧旦角表演艺术流派,蜚声洛阳,誉满中原。
《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的艺术杰作。在这出戏里,她为了塑造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威武而又妩媚的女元帅穆桂英的形象,创造性地把青衣、刀马旦和武生的演技化用在穆桂英这一角色中,从而创造了“帅旦”这一独特的行当,在豫剧舞台上冠绝一时,堪称独步。这是马金凤对豫剧旦角表演艺术的一大贡献。
马金凤饰演的穆桂英

《穆桂英挂帅》是一出唱、做都很吃重的戏。从这出戏里,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马金凤在艺术上的高深造诣。她通过丰富的唱腔和多种表现技巧,把穆桂英不同的思想感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和细腻。这出戏的第一场,穆桂英有一段感叹杨家遭遇的叙述性的【二八板】唱腔。这段唱,马金凤赋予了一种沉郁、苍凉和幽暗的色调,把暮年的饱经忧患的穆桂英对朝廷昏庸和奸臣当道的愤懑不平,以及无奈归隐的压抑心情曲曲传出。马金凤在唱腔上的功力,表现在她善于根据人物的不同情感。对唱腔,即便是同一板式的唱腔,给以不同的巧妙处理,从而使她的唱腔艺术瑰丽多姿,犹如七宝楼台,光华迸射,美不胜收,绝无刻板、雷同之感。
马金凤饰演的穆桂英


比如“出征”这段唱,虽然也是一段【二八板】,但呈现的色彩和情绪与第一场那段【二八板】迥然不同。这段唱的第一句“打一杆帅字旗飘飘荡荡竖在了空”,一开口就在“打”字上使了一个高亢、悠长的甩腔,“帅字旗”三个字则是用一个小腔轻轻带过。这样,就使得作为动词的“打”字格外突出,从而勾画了一个帅旗挥舞、三军雀跃的火爆场面。这种场面,正式穆桂英五十三岁又挂帅出征时振奋心情的生动衬托。接着,唱腔又把“帅字旗”三个字重复了一遍,而这句重复的唱腔,却和前一次轻轻带过截然不同。唱腔在“旗”字上着力渲染,用了一个奔腾激越的大甩腔,恰似天马行空。这样处理,不仅在行腔上和前一个“帅字旗”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唱腔显得落错有致、起伏跌宕,而且由于突出了“旗”字,又勾画了另一个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女元帅正在帅旗下号令三军。帅字旗就是穆桂英英雄形象的象征。由于马金凤对“打一杆帅字旗”这一句的反复咏唱和对唱腔的不同处理,“出征”这段唱一开始就把穆桂英出征的英雄形象和不凡气度鲜明地勾画了出来,抒发了穆桂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和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豫剧电影《穆桂英挂帅》
马金凤的代表剧目是“一挂二花”。“一挂”就是《穆桂英挂帅》,“二花”是《花打朝》和《对花枪》。
马金凤饰演的七奶奶


《花打朝》这出戏的唱腔,具有绘声绘色、传情达意的艺术魅力。戏中的程七奶奶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女英雄。她性格粗犷、爽朗、不拘礼仪,而且还有几分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儿,是个生来就不知道烦恼的喜剧式的人物。罗成的儿子立下功勋,罗夫人要请程七奶奶赴宴庆贺。程七奶奶听说以后,就心急火燎地打扮起来。这里,程七奶奶有一段唱。马金凤把这段唱处理得妙趣横生,闻其声,如见其人,活泼中透着火爆,特别是唱到“后堂里来了我”的“我”字以后,唱腔戛然而止。紧接着是一个夸张的、富有戏剧性的、脆亮的喷嚏,然后再接唱“我王氏诰命”。这可以说是一个独具匠心的绝妙设计。它把程七奶奶爽快、豪放而又诙谐的性格特征和她无忧无虑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称得上是“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令人拍案叫绝。


豫剧电影《花打朝》

马金凤在《对花枪》里塑造的姜桂芝,是以老旦应工的女性形象,表现了马金凤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这出戏里,姜桂芝有一段长达一百多聚的大段唱腔,这也是马金凤的精心之作。一百多句唱词,如果处理不好,唱段有可能失之于单调和平板。
马金凤饰演的姜桂芝


马金凤从人物的性格和特定感情出发,对唱段作了细腻、妥帖的处理。在姜桂芝正面叙述身世的时候,运用了老旦沉稳、平和的唱法,以表现姜桂芝的老年持重;在姜桂芝回忆少女时代生活情景的时候,则巧妙地揉进了小旦那种风趣、俏丽的唱法。在行腔中,又运用节奏变化和音色对比等手法,使得整个唱段玲珑活脱,虽然长但并不呆板,收到了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同时,随着唱腔的行进,层层揭示了姜桂芝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豫剧电影《对花枪》

马金凤是一位造诣很深、同时又具有强烈事业心的艺术家。她在艺术上孜孜探索,刻意求精,辛勤创造,不断开拓。她忠于豫剧艺术、热爱豫剧事业,而且爱得深沉、执着,并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提出过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意思是说做学问、城市也要有顽强刻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我们把这两句词移赠给马金凤,不是也很合适吗?

编辑/卢玲

监制/卢玲


    关注 梨园乡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