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跑步时,我学到了什么

 

试论学习的方法和知识的状态...



骨折休养的那段时间,锻炼被束之高阁。体重仪上飙升的数字无情地记录着一块块赘肉的征途。恢复之后,我便开始丧心病狂的锻炼。单次跑步的里程变长了,速度也加快了。坚持一个月之后,我感到膝盖有种隐隐的疼痛。明显地,我跑步过量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需要修正自己跑步的姿势和方法。

人是天生会跑步的。难怪有人说,跑步是人类的第二天性。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们发现自己可以迈开双脚,飞快地奔跑。大多数人一直保持着最初的姿势跑到现在,只在速度和里程上有所加强而已。但是我们真的懂什么是跑步吗?甚至于,问题还要提前一点,我们意识到自己不懂跑步吗?

这里要引入人类获取知识的几个主要手段:

  1. 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

    想象一下,小时候放学后一群小伙伴在操场上踢球。如果你想学踢球,那第一步要做什么呢?是触球。你必须要知道跟着球跑是什么感觉,这是一切学习的开始。

  2.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Trial and Error)。

    刚开始踢球的人,总是习惯用脚尖出球。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会很疼。头脑灵活的,可能会试着用脚弓、脚背。总之,要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

  3. 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外一个“聪明”一点的,也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观察”。

    试错总是要代价的,观察可就省力很多。球龄长的、踢球好的,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

  4. 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阅读可以说是观察的升级版。阅读的对象可以是书籍或者影音。这些对象的作者将一套套经过千锤百炼的成功方法呈现给初学者,为他们少走弯路提供了捷径。

  5.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思考是一次筛选。将适合自己的、自己认同的留下,充盈自己的知识宝库。

而我们对待跑步呢,仅仅到“体验”就戛然而止,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这就不得不归罪于我们偷懒的大脑了。

大脑遵循的准则是:能不用,则不用。

正是我们的大脑阻断我们进一步学习跑步的道路。

与学习知识的手段并行的是我们对知识的感知状态:



这里面最可怕的是第三象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这也正是我们对待跑步的状态。 当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一切学习的方法和手段都无从谈起,因为我们觉得动用它们毫无必要。

那怎么跳出第三象限呢?感谢我的膝盖给我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建立反馈

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自己对待每一件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并且追根溯源。这种看法从何而来,有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有没有确定的依据? 很多时候,这种审视是很难自发的。所以,必须设立一些外部的触发点

膝盖是跑步的触发点。足球踢得好不好,进球与否就是触发点。工作做得怎么样,绩效就是触发点,同事的口碑也是触发点。

最后,还是要批评一下我们的大脑:它比那个脖子上套着大饼却饿死的孩子还要懒上数倍。 不要轻易相信它。


    关注 和梦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