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翩E行地球日后传——每天都是地球日(三)

 

它们曾经来过我们的世界有些动物踪迹已在中国消失:1新疆虎新疆虎被认为是在中国新疆生活的里海虎,1989年已被...



它们曾经来过我们的世界




有些动物踪迹已在中国消失:
1

新疆虎



新疆虎被认为是在中国新疆生活的里海虎,1989年已被宣布灭绝。主要分布在新疆中部,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

新疆虎的个头仅次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属第三大虎。体长一般在1.8米,尾长约1米,平均全长2.3米。一般重约195公斤。

新疆虎原来生活的环境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有大量的食草动物和充足的水源。但由于森林成片的被砍伐,草场被耕种,致使河流断流,土地沙漠化严重,绿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沙漠。自此,食物来源几近断绝,生命顽强如新疆虎也不得不面临灭绝。
2

中国犀牛


印度犀


苏门答腊犀


爪哇犀

中国犀牛是指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的统称:印度犀(大独角犀)、苏门答腊犀(双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犀角的所谓药用价值,使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

据记载,1916年,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爪哇犀被杀。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3

亚洲猎豹



亚洲猎豹是仅分布于南亚和中东的猎豹属物种,主要栖息在半干旱沙漠或空旷草原和浓密的丛林中,其捕食猎物的本领是猫科动物中最像狗的一种。亚洲猎豹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3千米,一次跳跃9.1米,是跑得最快的陆栖动物。

亚洲猎豹因其性情温顺。很早以前拥有训练有素的猎豹是达官显贵们的一种富贵象征,但猎豹在当时人工饲养下根本不繁殖。亚洲猎豹的皮毛也极具经济价值,大量成年猎豹被捕杀。再加上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就这样,本就为数不多的亚洲猎豹更是举步维艰。

据文献记载,最后一次发现亚洲猎豹是在1948年的印度南部。自此,这一物种彻底消失。
4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是野马的亚种之一。头部长大,颈粗,耳比驴短,蹄宽圆。外形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

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计野生种群已经灭绝。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野马从欧洲引回中国新疆、甘肃半散放养殖,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而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
5

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别名赛加羚羊。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

由于其羚羊角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现仅见于俄罗斯。目前,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6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是属于台湾特有的云豹亚种。云豹身体两侧约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这也是它之所以叫云豹的原因。主要栖息在台湾亚热带茂密的丛林中,还有沼泽地区。

台湾云豹一般体长0.8-1.2米,尾长0.7-0.9米,重约20公斤。属于夜行性树栖动物。台湾云豹是爬树能手,爬树时,它那又长又粗的尾巴可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身上的斑纹在树上是很好的保护色。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但由于它的美丽毛皮可制作皮衣,它的骨头也被人当做中药材,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大量捕杀。1972年最后一只台湾云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枪口之下。
7

镰翅鸡



镰翅鸡是松鸡科鸟类中分布范围最狭小的一个种,体长为32~41厘米,体重为600~700克。雄鸟和雌鸟的羽色相差不多,只是雌鸟羽色稍淡。

镰翅鸡是典型的森林鸟类,栖息的海拔高度范围一般在700~1600米。食物主要是植物的种子和昆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部黑龙江的下游及小兴安岭东北侧。在国外仅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等地。

2001年09月05日,新华社援引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研究结论,正式宣布:野生动物镰翅鸡已在中国境内灭绝。
8

小齿灵猫



体型较小的一种灵猫科动物,体重1.5~2.0kg,体长400~500mm,尾特长,明显地超过体长。面部中央有一条细窄的白色纹。体背中至腰臀部有三条纵行的暗褐色条纹。

主要栖于热带沟谷雨林和季雨林及其林缘灌丛中。为夜行性灵猫科动物,晨昏活动,以小鼠、两栖类、爬行类和昆虫等为食。

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国内仅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和勐养,种群数量非常少。70-80年代,云南大面积种植橡胶,使小齿灵猫生存生境大面积的消失,估计已在野外绝迹。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11月在云南再度发现一只,被好心人放归自然。
9

白臀叶猴



白臀叶猴,是体色最绚丽多彩的灵长目动物之一。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雄性体形略大于雌性,体长为61-76厘米,尾长为56-76厘米,体重7-10千克。

白臀叶猴主要栖息在热带森林,为昼行性完全树栖的猴子。以果实、种子、嫩芽和叶柄为主要食物,也吃鲜枝嫩叶、花苞、竹笋、小鸟及昆虫。成熟年龄较晚,繁殖率低。

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近几十年,中国动物学家们也在海南岛进行过多次资源普查,可惜的是,再也没有发现过白臀叶猴的踪影。所以断定它们已在中国灭绝。
10

白鳍豚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体形呈纺锤形,身长约2-2.5米左右,体重可达200千克以上。嘴部又长又细,背呈浅灰色或蓝色,腹面为纯白色,善于游水,时速可达80千米左右。由于长期生活在浑浊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视听器官已经退化,但大脑特别发达,声纳系统极为灵敏,头部还有一种超声波功能,能将江面上几万米范围内的声响迅速传入脑中。

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白鳍豚寿命可达30多年,野生状态下,自然繁殖率很低。

白鳍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由于人类
对其食物鱼虾过度捕捞、
对长江水质污染、以及
很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白鳍豚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2006年,在白鳍豚的栖息地长江对淡水豚类进行的一次考察最终无功而返。
2007年8月8日,一次重新评估中,白鳍豚被贴上了功能性灭绝标签。




全世界每天约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当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活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和环境破坏。或许你不知道,一次简单的消费行为就可能导致大洋彼岸某个物种的灭绝。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约束自己。选择不购买任何濒危动物制品,减少过度需求。如果一个生活上的小小改变就可以保护物种免遭灭绝,那何乐而不为呢?


    关注 全民行动qpyx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