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斋&2016年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学工组工作交流会

 

12国学斋&2016年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学工组工作交流会2016年4月25号下午四点,国学斋成员在马冬老师的...

国学斋&2016年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学工组工作交流会

2016年4月25号下午四点,国学斋成员在马冬老师的指引下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关于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的交流会。会上,北京各个高校派出代表讲述他们学校准备比赛的过程,包括如何在校内进行选拔优质人才。他们建议改变决赛选拔机制,人文知识竞赛应该多一些自我发挥,多一点人文氛围,不要搞的太机制化和体裁化,把量变达成质变才是比赛的终极目标。因此每个人应该发挥自己擅长的领域,重点发展,根据题目类型(诗词,写作,问答)等术业专攻。而在人文演艺方面,代表们提出,人文演艺应该要求多变,不要一味沿袭前辈们的表演方式,缺乏创新。再者,对于复活赛,学校们纷纷觉得时间太紧,难以统筹准备,更提出了各高校轮流举办复活赛的想法。





工科学校接连表示在学校里,人文知识竞赛选拔面临的困境:后继无人,参与度不高,也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同身受,甚至有人提出,文理科院校分开比赛。

在同学们的发言之后,北师大的蒲帅就社团建设问题和校内选拔机制两个问题进行剖析,也给了各个高校恰当的建议;高校间进行结盟和资源的共享,校内人文知识竞赛出题不要死板,结合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特色,学校的比赛不一定等同于北京市比赛,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接下来程刚老师建议学工组多开经验交流会,为各自学校提高更多的交流空间,以配套点为基础扩散,扩大比赛的影响力。其次,校与校之间可以多“手拉手”,校与校选队比赛。

晚上七点,我们受邀参观了北师大人文知识竞赛决赛的现场,看着他们丰富多彩的比赛模式,大家表示非常值得学习。他们的题目很有特色,囊括古今,延伸西方,现场更有老师倾心解答疑惑,全程气氛达到高潮。





国学斋成员通过此次会议收获多多,首先就是要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与联系,进行校与校之间的比拼;再者就是要寻找老师的支持,多问问老师对校内人文知识竞赛的理解及出题方向,以便更好地进行校内选拔;最后就是心态问题,要敢于做肯去做,有耐心,争取人文知识竞赛获得校内学生更大的支持!


    关注 华电国学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