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疟疾监测"1-3-7"

 

中国于2010年启动疟疾消除计划,并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在多年的疟疾防治中,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工作经验。建立、健全疟疾监测网络和应对体系的'1-3-7'模式是中国特色的经验之一。...



~前言~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60多年的积极防治,中国疟疾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于2010年启动疟疾消除计划,并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在多年的疟疾防治中,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工作经验。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疟疾乃至消除疟疾树立了光辉典范,其中的经验可以展示、传播、试用于其他流行国家,对于推动疟疾防治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健全疟疾监测网络和应对体系的'1-3-7'模式是中国特色的经验之一。

消除疟疾要求监控系统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病例并迅速做出响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传播的发生。中国的'1-3-7'的模式指明了用于指导、监督与报告的目标,调查和响应的方式,即在1天之内完成疟疾病例报告,其确认和调查须在3天内完成,在7天内采取适当的公共卫生对策以防止传播。有效实施该模式的关键是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及时沟通与通力合作,前者要做到报告及时和全面,后者则要提高监测与应对的能力。该模式涉及的目标简单明了,其他国家和类似的疾病防治与消除项目也可以采纳。

中国疟疾防治的经验与启示系列之一
“1-3-7”: 中国疟疾监测策略

背景

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13年全球估计有1.98亿疟疾病例和58.4万死亡病例,近82%的疟疾病例和近90%的死亡病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5岁以下儿童和孕妇所受影响最为严重。

疟疾曾经在中国广泛流行,近20年来全国疟疾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据相关疫情报告,2002至2014年全国疟疾发病数由35298例下降到3078例,发病率由0.35/万下降到0.002/万,发病数明显减少,本地感染病例逐年降低,表明近年来中国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去往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劳务人员日益增多,中国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加。2010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全面启动消除疟疾工作,制定了“到2015年在全国除部分边境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根据2006-2008年全国疟疾流行情况,该计划将全国以县为单位划分为四类地区,即一类县(75个县,有本地病例报告、且发病率高于1/万)、二类县(687个县,有本地病例报告、但发病率低于1/万)、三类县(1432个县,无本地病例报告、但具备传播条件)和四类县(不具备疟疾传播条件、无疟区)。为强化病例发现和疫点调查与处置,在原有的疟疾病例报告、监测和疫点处置的策略基础上,中国提出了“1-3-7”的疟疾病例报告和监测策略。

“1-3-7”策略概况

中国在现有的监测系统和监测策略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1-3-7”疟疾病例报告与监测的策略。该策略突出在一定时限下的以疟疾病例报告、调查核实和疫点处置为核心的措施,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源,进而阻断疟疾传播。该措施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是指所有的医疗机构必须在疟疾病例诊断24小时内(1天)上报国家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该病例信息通过系统完成对县-市-省-国家四级的信息通报,以实现逐级实时响应;
“3”
是指由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3天内对报告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核实。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治疗史以及本次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以判定病例的来源,同时开展实验室复核,从而确认病例诊断;

“7”
是指对疟疾疫点在7天内完成调查与处置。调查内容包括:疫点周围媒介调查、主动病例侦查等,处置内容包括:针对活动性疫点的室内滞留喷洒、周围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等。

“1-3-7”效果

“1-3-7”策略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对消除疟疾阶段的病例管理、疫点调查处置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效指导。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国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上报率为100%,3日个案调查的及时完成率为99.0%,7日疫点调查处置完成及时率为96.4%。即便是在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疟疾高流行区域接壤的边远地区,如云南省,其“1-3-7”策略指标完成情况与全国指标的完成情况未见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1-3-7”策略在中国消除疟疾进程中整体实施效果良好。

中国经验与启示

1. 有执行力的政策保障

中国“1-3-7”策略的有效实施和消除疟疾取得的进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支持。除2010年由13个部委联合下发的《行动计划》之外,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下发了《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对消除疟疾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1-3-7”的监测策略提出了明确而严格要求,从而保障了该项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推广。

2. 疾控体系建设是根本

中国“1-3-7”策略的实施基础是中国已经建成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体系和相应的网络直报系统。这个系统化的网络从专业人员、业务硬件等方面,保障了病例报告、疫点处置的高质量有效的开展。它不仅有助于疟疾防控,同时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控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这也是中国传染病防控取得巨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逐级培训和全民动员是政策落实质量的保证

中国“1-3-7”策略的有效实施,得益于其完善疾控体系基础上的逐级培训。在各级疾控机构明确自身的职责后,所有的技术措施均可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结合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4.26全国疟疾日等,对公众普及疟疾防治知识,实现了消除疟疾的全民动员和全民参与。

政策建议

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是有效清除疟疾传染源和阻断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也是消除疟疾阶段疟疾监测与响应的需要。鉴于“1-3-7”策略在中国的实施效果和中国消除疟疾的进展,建议具备相似条件的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的“1-3-7”策略,根据国情将时效要求整合至本国疟疾监测与响应策略、措施中。

参考文献

[1] 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Action plan of China malaria elimination (2010- 2020). 2010.

[2] 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Annual reports of Schistosomiasis, Malaria and Echinococcosis 2012. In: China, editor. 2012 ed. Beijing 2013.

[3] WHO: Disease Surveillance for Malaria Eliminati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4] Cao J, Sturrock HJ, Cotter C, Zhou S, Zhou H, Liu Y, et al. Communicating and monitoring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activities for malaria elimination: China's "1- 3- 7" strategy. PLoS medicine. 2014;11(5):e1001642.

[5] Zhou SS, Zhang SS, Zhang L, Aafje E.C, Andrew R.R, Rony Z, et al. China’s“1- 3-7”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trategy for malaria elimination: Is case reporting, investigation, and foci response happening according to plan? Infectious Disease of Poverty. 2015(4):55, DOI 10.1186/s40249- 015- 0089- 2.

(供稿: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



下载本文PDF版,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网站。本文亦发布在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微信公众号“GHSP与全球卫生”。


    关注 全球卫生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