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书孟】手抄《孟子》卌四天: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2016-04-26 星期二

三月二十  丙申年 壬辰月 戊寅日





历史上の今天世界知识产权日

全国疟疾日

1861年——詹天佑诞生,中国著名工程师。

1911年——清华大学建校。

1966年——人造泵植入心脏。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本期学习内容
PS:小编の话

1.Hi,大家下午好,希望木有因为昨天的内容大家把小编的公众号扔进小黑屋封掉。。○| ̄|_

2.恭喜大家完成了孟子七篇中最长最长的一篇。。小编预感你们以后抄写孟子的时候瞬间会觉得很轻松。。。

3.是我,是我,还是我。我又来布置作业了。

滕文公上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pú fú]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b][ruì]姑嘬[chuài]之。其颡[sǎng]有泚[cǐ],睨[nì]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léi sì]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b]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译注
墨家学派的夷之通过徐辟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愿意接见,现在我还病着,等病好了,我将去见他,夷子不必来。”

过了些日子,夷之又来求见孟子。孟子说:“我现在可以接见他了。(不过,)说话不直截了当,道理就显现不出来,我直截了当地说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学者,墨家办理丧事是以薄葬作为原则的。夷子想用它来改变天下的习俗,岂不是认为不薄葬就不值得称道吗?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是用他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了。”

徐辟把孟子的话告诉了夷子。夷子说:“按儒家的说法,古代的圣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说,对人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徐辟又把这话转告给孟子。孟子说:“夷子真认为爱自己的侄子就像爱邻人的婴儿一样吗?他只抓住了这一点:婴儿在地上爬,就要掉进井里了,这不是婴儿的过错,(所以人人去救。他以为这就是爱不分差别等级。)再说天生万物,使它们只有一个本源,(人只有父母一个本源。)然而夷子(主张爱不分差别等级,)是他认为有两个本源的缘故。大概上古曾有个不安葬父母的人,父母死了,就抬走抛弃在山沟里。后来的一天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啃他父母的尸体,苍蝇、蚊虫叮吮着尸体。那人额头上不禁冒出汗来,斜着眼不敢正视。那汗,不是流给人看的,而是内心的悔恨表露在脸上,大概他就回家拿来筐和锹把尸体掩埋了。掩埋尸体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掩埋他们亡故的父母,也就必然有(讲究方式的)道理了。”徐子把这番话转告给夷子。夷子怅惘了一会,说:“我受到教诲了。”

   小编将会在本篇文章最后更新赏析内容,请加深学习。

每天四点半之前截稿,书写完毕的小伙伴可以发送至孟庙孟府孟林公众号或MMMFML@126.com邮箱。


上期精品书写内容
出彩创意区
 ◆ ◆
书写者:尹筱羽
PS:筱羽同学应该是这次百日书孟比较小的写手了。小编心疼筱羽同学的小手,考完试又紧接着写孟子,不过就这认劲!考试什么的一定没问题 !!!

 ◆ ◆
书写者:张嘉译


PS:今日头条依旧是学生组!另一位张嘉译同学也是每次都书写的非常认真!

 ◆ ◆
书写者:洛阳·孟庆凯


PS:亲把生僻字标出来,小编才发现这篇这么多!亲真心学习好认真。

 ◆ ◆
书写者:儒韵


 ◆ ◆
书写者:博大·马金美


 ◆ ◆
书写者:横河集团·樊永华


 ◆ ◆
书写者:窗外




实名认证区
 ◆ ◆
书写者:刘绪伶
 ◆ ◆
书写者:盛旺


 ◆ ◆
书写者:邹城警方


 ◆ ◆
书写者:邹城·中国范


 ◆ ◆
书写者:夏雪


 ◆ ◆
书写者:罗红


 ◆ ◆
书写者:尹征


 ◆ ◆
书写者:顾海萍


 ◆ ◆
书写者:刘浈浈


 ◆ ◆
书写者:刘召芹


 ◆ ◆
书写者:邹城保险事业局·祝祥丽


 ◆ ◆
书写者:刘宪芝


 ◆ ◆
书写者:孟久旭


 ◆ ◆
书写者:滕人戴睿


 ◆ ◆
书写者:钱滋宇


 ◆ ◆
书写者:建安·孟艳




微信微粉区
 ◆ ◆
书写者:重写名著
 ◆ ◆
书写者:我是咩咩


 ◆ ◆
书写者:静待花开








孟子赏析

这是孟子批驳墨者的一段文字。就篇章的安排看,事情大约发生在孟子在滕国时。

墨者夷之要见孟子,孟子因病未见。朱熹的《孟子集注》说:“孟子称疾,疑亦托辞。”但从后来的发展看,孟子始终没有面见夷之,两人的对话都是通过弟子徐辟转达的。就孟子的脾性看,他是愿意和人当面交换意见的,这样拖拖拉拉求人转达,他并不喜欢。孟子曾明确表明:“病愈,我且往见,夷之不来。”所以,我想孟子说的应是真话,不是托辞,他的确是病了。

几天之后,夷之又找徐辟求见孟子,孟子终于答应和他交换意见。其实,孟子是了解夷之的:夷之是一位墨者,墨家主张薄葬,而他对自己的父母却是厚葬,说明他从灵魂深处讲还是儒家的。所以,孟子就把这位墨者“争取”过来。

孟子首先问夷之:他厚葬父母是不是“以所贱事亲”?夷之则首先问:“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他的意思是:古代儒家是主张爱无差等的。在国君面前,百姓都一样是孩子。他所以厚葬父母,不是“以所贱事亲”,而是根据“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其实,夷之的解释很牵强。“若保赤子”只是表示君民亲密关系的一个比喻,并不能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通过徐辟告诉夷之,儒家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差等”。以爱一般小孩为例,爱自己的侄子和爱邻居的无血亲关系的孩子,其感情自然不一样。这是一本,出自人性,人人如此,不可改变。而墨家又提出一个“爱无差等”,其本何在?其本自然与人性之本不同,所以墨家是二本,而二本找不出理论根据。孟子还举例说,上古人们在父母死后并不埋葬,而是抛尸沟壑。后来,当儿子经过那里看到狐狸吃父母、蚊蝇吸吮叮咬父母的尸体时,额上不禁流出冷汗,眼也不敢正视,于是回家取来筐和锹,把双亲埋葬——这就是埋葬的起源。如果是外人看到他人父母的尸体被野兽蚊蝇糟践,是不是有如此强烈的反应的。这就充分说明,“爱有差等”是天经地义的。

听了孟子的两番话,夷之终于明白了墨家“爱无差等”的主张是错误的。他所以这么快就发生转变,据朱熹分析说:“盖因其本心之明,以攻其所学之蔽。是以吾之言易入,而彼之惑易解也。”




    关注 孟庙孟府孟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