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业的春天

 

尽管人们对资本操控下的高票房满怀狐疑,但无论是“吸金”还是“吸睛”,电影行业在国内都已成功上位。也许,属于中...



尽管人们对资本操控下的高票房满怀狐疑,但无论是“吸金”还是“吸睛”,电影行业在国内都已成功上位。也许,属于中国电影产业的黄金时期真的到来了。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当今中国电影业的真实写照。
当“吸金”大户楼市与股市的大门半开半掩时,蜂拥的资本把电影业当成了一个可以倾泻的洼地。资本所到之处,一片狂欢。
与国内经济近年来总体发展趋势逆向而行的是,中国电影票房持续火爆,节节攀高。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徘徊不前后,2010年,国内电影票房终于冲破百亿元。随后,昂首向前,一发而不可收拾。仅用三年时间就进入200亿元俱乐部,2015年达到440亿元,在全球电影票房中坐稳第二把交椅。2016年2月,国内电影单月票房更是达到69亿元的新高,首次超过北美市场。
面对如此超常规的发展速度,有外媒甚至称,中国有望最早于2017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票房市场。
尽管人们对资本操控下的高票房满怀狐疑,但无论是“吸金”还是“吸睛”,电影行业在国内都已成功上位。也许,属于中国电影产业的黄金时期真的到来了。竞合时代
电影业“冲高”的幕后,资本一直在上演抢滩的好戏。
除中华电影基金、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这类专项基金外,红杉资本、软银等资本大鳄也裹挟而来,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华策影视、华录百纳等国内影视企业都纷纷登上资本的船。一个资本与电影业亲密接触最直观的说法是,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十位中就有八位在玩电影。
没有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的日子,中国电影行业的领军者除了有着国字号身份的中影与上影,再就是华谊、博纳、万达、光线、乐视等数家较为传统的民营电影公司。但BAT之后,格局全变了。
中影与上影一直行进在“上市”路上,在没有完成蜕变之前,行业观察者很一致的看法是,二者要想在已经很成熟的电影市场上有大的作为并不容易。而华谊、万达等其实已经走了很远。2015年,华谊兄弟在电影娱乐领域动作很大,先后并购美拉传媒、东阳浩瀚和上海刃游,用资18.06亿元。其中对美拉传媒和东阳浩瀚的控股达到70%。同年,万达则完成了对慕威时尚、重庆世茂、福州世茂100%的股权收购,并收购了其他9家相关公司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对电影行业很有感觉,其以1000万美元入股的韩国电影特效公司,目前市值已超过2.6亿美金。光线传媒也不含糊,四面出击,投资覆盖在线售票、内容制作、网络文学版权、动漫开发等领域,共计2.025亿元。作为影视圈的“后起之秀”,乐视在发起多轮融资后,最终将作为一个很大的资产包注入上市公司乐视网。而博纳则因在美股估值过低,回归国内主板。
但当BAT大举进入电影业时,所有的行业内并购都不再是简单的分分合合,而带有寡头的味道。
阿里影业的前身是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2014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出资62.44亿港元收购其60%股权,8月份阿里影业正式诞生。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阿里一俟进入影视业,就不断攻城略地,大肆并购。
腾讯正式进军电影业几乎与阿里是同一时间。2015年9月,基于发展横向产业链的企鹅影业与基于发展纵向产业链的腾讯影业先后成立,腾讯作为电影业巨头的身影开始露出地平线。入股博纳与华谊兄弟也成了必然选择,而购入微影时代、哔哩哔哩以及原力动画股权,布局在线选座的行为表明,腾讯在争抢二次元市场上也将不遗余力。
百度则注资星美院线2.25亿港元,并以百度糯米网正式发力,布局电影领域的垂直O2O,整合知心搜索、百度地图和糯米团购业务,力图在电影搜索、在线选座和团购支付上有所作为,与万达和中影集团合作开展售票系统和取票终端合作,以完成整个交易闭环。
微票儿(腾讯系)与格瓦拉握手,淘宝电影(阿里系)与大地院线言欢。独身的猫眼,或许要不了多久也会“委身”腾讯……并购、并购、还是并购,互联网资本张开了一张巨大的网,几乎要将电影业中所有的鱼都一网打尽。如今,电影业到处传说的都是鱼的故事,但翻腾的是鱼,渔网则越收越紧。
BAT强势进入掀起一叠叠艳丽的浪花。许多业内人士惊呼,传统电影公司忙前忙后,很可能都只是在为BAT打工。
“帮工”的担忧尽管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电影业的分分合合也还在继续,但国内电影业疯狂并购的最终指向很可能与美国一样,进入寡头当政的时代。



网络电影
国内电影业火爆的不仅仅是院线电影,网络电影正风起云涌,蓄势待发。
2016年3月13日,在《裸漂辣妹》、《玩命追逐》两部河南本土电影首映仪式上,郑州郑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10家电影投资方签署合作协议,拟联合发起成立河南省首家影视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5000万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无法与大资本投资院线电影相比,中小资本发力追逐微电影的升级版——网络电影已成燎原之势。
与传统院线电影动辄过亿元的投资额、过长的拍摄周期不同,一部网络电影投资不过百万元,有时几十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就能搞定,而从创意、拍摄到后期制作,两三个月就能完成,播出也快,不需要像传统电影、电视剧一样被动等档期,跟国内一些大的视频网站签订完协议就可以上,只要有足够的点击率,成本回收很快。如果剧情、创意都不错,分账收益很可能比院线电影还高。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没有“高大上”的机器设备,也请不起那些动辄百万身价的大明星,玩网络电影是最好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电影人开始把自己的电影梦投入到网络大业之中。
中小资本、年轻电影人、网络电影,三者一拍即合。
只要剧情好,创意不错,制作水准也达到一定的层面,网络电影的赚头很足,视频网站日益成熟的点播付费分账模式为网络电影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以爱奇艺为例,2015年上半年,其网络电影的放映数量就超过500部,比院线排片量还要高,如果按院线电影票房计算,相当于1.5亿~2亿元的票房,其中票房分账超过 5000万元。这当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跟同期院线电影的票房相比,顶多算个零头,但网络时代,电影业的低门槛无疑是大势所趋。
因为资金不足,网络电影无法延请影视界的明星大腕过来压阵,这让其很难与院线电影一样借“人”养势,但这也未必就是坏事,不能借别人的光,就只有自己发光,依靠好的策划和好的故事来打动人,靠年轻人自己认同的叙事方式与超越常规的表现手法来吸引人。也就是说,网络电影要吸引网民眼球必须“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人心。
这对年轻的电影人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独特、独创、有味,灼人的片名、诱人的海报、精致的前6分钟,只有同时做到这些,你的心血才不会白费,你的影片才会让网民愿意付费、脱颖而出。
来自视频网站的数据说,至少30%以上的网络电影仅通过网络发行即可收回成本,这无疑是个利好,这样的业态无疑让网络电视成了年轻导演、编剧、演员的孵化器、练兵场。没有太大的成本压力,各种反传统的玩法很可能大行其道。
重内容、重表述、新潮,这些特质很可能会让一些有才华的“社会人”蜂拥而来,而一些在院线电影中玩得很转的导演、编剧与明星也不会一直无动于衷。毕竟,一部电影,观众喜爱不算,还能低投入高产出,那才是王道。疯狂的票房
电影业的涨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票房。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就表现得十分抢眼。
那一年,随着《西游降魔篇》《小时代》《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无人区》《风暴》等国内电影及引进大片《钢铁侠3》《环太平洋》《霍比特人》的票房纷纷过亿元,中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顺利跻身世界电影市场的第一方阵。
2015年春节,大年初一,《天将雄师》《澳门风云2》等几部贺岁大片同时发力彻底引爆了当年的电影市场,国内电影票房冠军屡被刷新。先是《速度与激情7》于当年5月12日收官之时狂卷24.26亿元票房,4个月后,《捉妖记》出奇制胜,利用63个放映日获取24.4亿元的票房,超越前者成为票房新贵。
而2016年2月8日,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一上映便势如破竹,一直稳坐单日票房冠军,一个月后突破33亿元票房,拿下“中国电影票房标杆”桂冠。
不断刷新的高票房不但成功捕捉了人们的注意力,也迅速提振了人们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信心。
但是几乎所有国产片的高票房表现都受到过质疑,《捉妖记》《港囧》《美人鱼》等在票房上傲视群雄者都曾陷入“造假漩涡”,而近期上映的《叶问3》上映票房的超常展示更是让人疑窦重重,资本在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其种种超常规的玩法也让业内人士深感忧虑。
票房的背后,跃动的是与其相关的整个金融链条。
高票房的背后往往都晃动着上市公司的身影。用高票房推动股价上升,让股东、制片方、发行方全部获益。即使票房不如预期,投资方也毫发无损,所有的窟窿将由二级市场或者基金购买方来填补。
大资本进入之后,电影的票房收益不但可以债权化,也可以证券化,对赌不算,还可以以票房收益的预期从众筹平台筹集资金。
票房与资本的收益息息相关,种种与票房相关的怪现状就不可避免。中小影院午夜场、早场上座率爆满可以有;总票房收入与上座率严重“失调”可以有;影厅前两排座位售罄,中间黄金位置空出也可以有。
最让业内人士担忧的是,一些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算不上上乘的电影却在资本的运作下坐着火箭跑到云端去了,这种神剧的不断上演,将给国内电影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资本在激活电影业的同时,也让剧情老套、创意贫乏的电影大行其道。

《企业观察家》杂志微信公众号“qygcj2014",期待您的关注。
联系电话:0371-68107382
邮箱:qiyeguanchajia@126.com


    关注 企业观察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