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受难者, 当之无愧的摄影大师

 

他的图像佐证和他所遭遇的内心矛盾,是我们了解1978年后中国社会的宝贵资料。...



侯登科是谁?为什么他的摄影回顾展可以让中国纪实摄影领域的“大佬”云集深圳?为什么拥有世界一流暗房制作经验,曾被美国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青睐有加的摄影家付羽愿意耗费足足19周的时间,为他制作展览的原作,甚至连每天的午饭都顾不上吃?他拍摄的42000张底片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侯登科的世界。
自觉的受难者,当之无愧的摄影大师
撰文丨阿倍仲麻吕
年轻的朋友们可能对侯登科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如果把时间稍微向前推上二三十年,即1978年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这个纪实摄影的黄金时代,侯登科却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侯登科早期亲自放大的原作
他的《麦客》,还有他和其它几位摄影家合作完成的《四方城》,早已成为中国摄影不可磨灭的经典,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侯登科和他的摄影也是被这两本画册所定义的。

而实际上,侯登科的高度不止于此。

在4月的深圳,用《现代摄影》的原主编李媚的话说,我们将有机会重新发现侯登科这个名字真正的意义。
▼侯登科早期对形式语言进行探索的作品
与以往对侯登科的印象不同,这次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策划的展览让我们了解到侯先生不只是一位只拍农民主题的纪实摄影家。至少在摄影生涯的早期,他就曾针对摄影的形式语言进行过大量的拍摄实验,其鲜明而成熟的现代主义风格并不比欧美的摄影大师逊色。

肯定有人会说,这点片子有什么了不起?斯蒂格利茨,乃至后来的罗德钦科这些致力于形式探索的大师都比他早上好几十年。可这种论调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事实: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活在内陆省份陕西的侯登科,哪里会有机会看到这些大师的作品呢?

他的尝试是在极其封闭的文化环境下“摸着石头过河”闯出来的路,因为没有太多摄影史的传承关系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侯登科的形式探索已经很让人钦佩了。
▼侯登科,麦客,1982-2000
但侯登科很快就从玩儿形式搞画意的尝试中走了出来,而他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帮助他确立了日后长期坚持的纪实摄影的道路。

在他这一代摄影家中,侯先生无疑是最有自我批判自我反思意识的一位。即使在消息闭塞的年代,他也从来不忘通过阅读向康德这样的思想大师汲取营养。
▼侯登科,麦客,1982-2000
▼侯登科,麦客,1982-2000


在多数纪念侯先生的文章中,与他相识相知的亲友都会这样描述他:侯登科终其一生都把自己放在思想的火焰上炙烤。不过,无论多么丰富的阅读和深刻的思考都没有让他成为摆弄腔调和姿态的知识分子——他始终站在农民中间。

在侯先生看来,农民,这个数千年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乃至核心地位的群体始终缺乏书写者——他们总是在由统治者撰写的历史中被遗忘被排除,而侯先生终其一生,都致力于用摄影的方式,将中国农民的尊严和他们的生活哲学记录下来。
▼侯登科,工地·民工
▼侯登科,工地·民工
中国的麦客,中国的民工苦吗?

我们都觉得在中国的经济还未腾飞的年代,他们个个都深陷于生活的困顿之中,他们贫穷、疲惫、愚昧,没有尊严,他们是无名者,被裹挟在历史的巨轮中难于抽身。但侯登科的照片却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农民有自己的生活智慧,他们并不是国民“劣根性”的代名词,正相反,他们面对苦难与困境时的姿态有时会令我们肃然起敬。
▼侯登科,工地·民工
▼侯登科,工地·民工


在侯登科关于农民的作品中没有哪个具体的人,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在工地上小憩,在现代都市的车流中迷失,在盘桓的山路上歌唱,在广袤的大地上起舞……

侯登科用最直接的方式记录下了属于中国农民的无数难忘的瞬间,而在他织就的影像世界中,正是这些决定性瞬间共同构成了中国农民更为多元且更接近真实的总体形象。
▼侯登科,计划生育突击
▼侯登科,计划生育突击
▼侯登科,计划生育突击
纵观世界摄影史,像侯登科一样勤奋和专注的摄影家也是凤毛麟角,何况他的天赋也不在他人之下。如果用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的话说,侯登科是多少年都遇不到一个的天才。
▼侯登科,乡村
侯登科习惯使用一台尼康fm2手动胶片相机,并且从来不用过片马达,但他按快门的速度却快得吓人,著名摄影家、同时也是侯登科挚友的于德水曾坦言,他们一起拍照的时候,即便给自己的相机装上可以连拍的过片马达,他的速度也不一定能比得上侯登科。

不过侯登科也从不乱拍,一个场景最多拍上个三四张,但他却总能捕捉到那个决定性的瞬间。
▼侯登科,乡村
拍照时,侯登科总会像猎犬一样逼近拍摄对象,但有时也会因为太过激动而手臂发抖而错过最好的时机,特别是让侯登科产生强烈情感共振的场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他都懊悔不已,不停地惩罚着“不中用”的手臂,但我们知道,这更多的是因为他对摄影近乎偏执的专注和对拍摄对象——农民——的深厚情感。
▼侯登科,乡村
侯登科的一生都在矛盾中度过,他的执着与专注成就了他,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的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了太多的煎熬。

于德水曾聊起他与侯登科一同来深圳的经历,侯登科因为目睹了极具经济活力但却日渐被资本游戏和享乐文化统治的都市生活而感到忧心忡忡。
▼侯登科,四方城,1996-1997
那几天,侯登科变得特别暴躁,每次回到宾馆他都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当他看到高档餐厅里每位食客的后面都站着一个服务员的时候,当他看到深圳的年轻人在迪厅里疯狂地自我释放的时候,他不禁感慨:这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吗?中国应该变成这个样子吗?

因为侯登科的性格,因为他永远不想忘记的农民身份,面对这样的思想冲撞,他总要陷入极度的矛盾中,对身份的焦虑,对社会的忧虑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海中回响……他总要想方设法调和这些几乎不能解决的矛盾,这让他的摄影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动力,但也过多地消耗了他的身体。
▼侯登科的日记
侯登科有写日记的习惯,这让我们有幸在今天窥见他的内心世界。总的来说,读罢他的文章,我们很难把侯登科视为一个纯粹的人,他远比“纯粹”复杂和立体得多,而他的思考历程也早已超越了摄影,延伸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所以李媚和于德水才说,侯登科是当之无愧的纪实摄影大师。

他不仅是共和国第三代摄影家中极具代表性但又不乏个性的个案,他的图像佐证、他在日记中显露的内心矛盾与焦虑以及他用文字和摄影同他所处时代进行的对话,也是我们了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

书名:侯登科的世界
作者: 侯登科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6-4


4月的深圳,与侯登科摄影回顾展开幕同步的是,一本侯登科的准全集《侯登科的世界》也终将面世,这本包含了侯登科近4000张照片和数十万字的文论、日记及其它文献资料的准全集已经不是“画册”两个字能涵盖的,它所展现的就是“侯登科的世界”,是了解侯登科、他的作品以及他的时代一个可能的入口。

侯登科为什么重要?读罢侯登科的故事,也许我们不再需要依附于别人的观点,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展览名称:侯登科摄影回顾展1978-2002
开幕时间:2016年4月26日(周二)10:00
开幕地点:关山月美术馆 越众历史影像馆
展览时间:关山月美术馆至2016年5月10日
越众历史影像馆展期至2016年10月30日
展览统筹:范生平 黄丽平 鲁珊
策 展 人:李媚 于德水 孙粹
策展助理:徐紫晋
战略合作媒体:图虫网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更多关于侯登科的作品和评论文章
●  ●  ●
文艺连萌 ·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长按二维码,勾搭图虫君~


    关注 图虫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