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兴衰浮沉40年,绿宝之光风流依旧

 

康熙五彩以有绿色的宝光为贵,目前仍是收藏和研究的好时机。...



碗形器较为罕见的,用来冰镇玻璃酒杯。用时先把冰加入,然后把杯口埋在冰中,杯底挂在口沿。


康熙五彩,《陶雅》中称为硬彩,曾有绿宝之光的美誉。1862 年,法国人Albert Jacquemart 在他和别人合著的瓷器史书中将之命名为“绿色家族”(Famille Verte),其后该名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Jacquemart 这样解释:“这个名称是完全基于对这类器物的感官体验。它来自此类器物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在几乎所有的大块区域,有一种生动、透明、时常带有虹彩的绿釉在器表灿烂地闪烁。”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康熙五彩都以绿色为主,Jacquemart 的命名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鉴赏视角:康熙五彩以有绿色的宝光为贵。

这种宝光和康熙青花中的翠光各具风流。它是以“净”为基础,各色绿釉在白色或淡青的亮底上显现出鲜艳欲滴的绿色生命力。由于国内外对康熙五彩的专著较少,本文以已有确论的外销瓷为基础,对康熙五彩的特点略作探讨。

康熙五彩虽流行时间比粉彩短得多,但它瑰丽晶莹的釉彩、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对古典名著的生动描绘,都是瓷器中难以逾越的高峰。相对于青花,五彩在国外的价格并不高,而数量比青花少,目前仍是收藏和研究的好时机。


左边的和中间的是晚明五彩和青花五彩,右边的是康熙五彩,私人藏品。
康熙五彩

40年间的兴衰浮沉


装饰手法上,康熙五彩承袭晚明五彩和明清际青花五彩,但有创新。万历以来,政府财政每况愈下,官窑衰败,陶工们多寻求外销市场来维持收入。出口的五彩器中,比较有名的是漳州五彩和出口到日本的古赤绘。但晚明的五彩红色比例较多,画工多草率,彩釉没有晶莹感,总体上呈现一种热闹但俗气之感。同晚明五彩比,康熙五彩虽然也热闹,但以雅致和贵气替代了俗气。康熙五彩和青花五彩比,青花五彩比较含蓄而收敛,而康熙五彩则率直和奔放。

那么,康熙五彩是何时兴起和衰退的呢?

从大环境分析,1683 年康熙海禁消除后,出口陶业逐渐有了恢复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五彩恢复和发展是符合逻辑的。根据能相对明确断代的沉船瓷来看,比康熙晚期风格略早的碗礁一号沉船瓷中已有少量五彩器,说明在海禁开放后,五彩即已出现。所以我们大致可认为在1690 年康熙五彩已开始兴起。

五彩的衰退通常被认为和粉彩的兴起有关。据已故的纹章瓷权威David Howard(英)考证,粉彩是1720-1722 年间开始使用的。他的论证之一是两套可精准断代的、英国在中国订制的纹章瓷。一套是1720 年英国的Thomas Pitt 男爵定制的。它主体为五彩,其中开光处冠的红色是矾红多次平涂,说明当时粉彩尚未使用。其二是1722 年伦敦的Sir John Lambert 准男爵定制的,虽然边花用五彩,但其铭文卷、纹章四周均用技术尚不成熟的粉彩装饰,说明1722 年粉彩已经开始使用。


1722 年Sir John Lambert 准男爵定制的纹章瓷。纽约嘉士德2016 年1月21日0175号拍品,径41 厘米,成交价7500 美元。
粉彩由于使用玻璃白,能够表现色的渐变,粉状不透的釉又能表现质感。和釉半透明的五彩相比,粉彩比较柔美,能表达静态的细腻感;而五彩比较爽朗,能表达动感的生命力。雍正的铁腕吏治是不是以柔美粉彩来平衡无法考证,但西方洛可可风格的流行在出口瓷中无疑偏向了粉彩的审美。到1730 年,五彩已退出主体装饰,偶尔有的话也是作为零星的辅助装饰手段。David Howard 作过统计,1730 年以后( 含1730 年),英国在中国定制的纹章瓷中再无一套是五彩主体装饰的。


粉彩由于使用玻璃白,能够表现色的渐变,粉状不透的釉又能表现质感。
所以,康熙风格的五彩终止于1730 年。那在五彩兴起的40 年中(1690-1730),市场是怎么反应的呢?

从外销沉船瓷来看,虽然碗礁一号有少量五彩瓷,但1690 年的头顿沉船(Vung Tao Cargo) 在嘉士得1992 年的拍卖目录中未见五彩,而1725 年的金鸥沉船(CaMau shipwreck) 在苏富比2007 年拍卖的76000 件中也未见五彩。康熙及雍正早期的沉船瓷中五彩仅有少量发现( 绝大部分是青花),说明在出口行货中五彩占的份额较少。从装饰风格看,外销的康熙五彩绝大多数为中国风格装饰,比如当时外国人多不知寓意的中国花鸟和人物故事题材,西洋题材很少见。这也说明当时西方的大众市场对五彩需求较少,否则就会按西式图案订制。

那么,当时欧洲上层社会对五彩的需求怎样呢?

在早期欧洲著名的瓷器收藏中,1730 年代编号的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Augusta II) 藏品中有不少五彩。再看下英国贵族18 世纪初期在中国订制的纹章瓷。据David Howard 统计,在1729 年前( 含1729 年),英国向中国共订了178 套纹样瓷,其中主体装饰( 纹章除外) 为矾红金彩(rouge-de-ferand gold) 的占91 套,青花的占37 套,中国伊万里风格的占30 套,而五彩的仅占15 套。这些数据说明在五彩兴起的40 年,它和其他流行的装饰风格相比,总量需求是最少的。

但是,在Howard 的年代细分中,在1710-1719 年间( 含1719 年),也就是康熙晚期的十年,英国向中国订的纹样瓷共32 套,其中主体装饰为中国伊万里风格的为12 套,五彩的是11 套,青花的是5 套,矾红金彩的是4 套。这说明,在这个期间,五彩和中国伊万里是当时英国上层社会最受欢迎的装饰风格。这些数据的说服力固然有限,而英国也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及亚洲,但在没有更多的沉船瓷资料情况下,我们也许可暂作假定:康熙五彩有过黄金十年,即在康熙晚期的1710-1719 年间,五彩是当时上层社会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康熙五彩

本土风格增添收藏趣味
康熙五彩以绿彩、黄彩、紫彩、蓝彩( 釉上彩)、黑彩和矾红/金彩为典型的色彩组合。其中绿彩、黄彩、紫彩、蓝彩均清澈且时有水汪感,而绿彩最是鲜艳欲滴。釉上蓝彩是五彩成熟后发展的新事物,用以替代釉下青花。从传世器物来看,蓝彩质量不甚稳定,浓淡不一,且时有脱落。这些蓝釉单独看也许不错,但和五彩中的绿釉和矾红金彩不容易配,协调不好的话会影响整体奔放的生命力和热情。


康熙五彩花卉盘中的黄彩  私人藏品


康熙五彩牡丹盘中的绿彩  私人藏品


康熙五彩花卉盘中的紫彩  私人藏品


康熙五彩花卉盘中的蓝彩  私人藏品


康熙五彩中鲜见青花饰,那为什么不用青花而用釉上蓝彩呢?荷兰Jorg博士的解释是:做素胎和青花的作坊和上五彩的作坊是分开独立的,它们一个制胎,一个上彩,彼此受执照分工限制不能逾界。这样负责监制出口瓷的中间人把西洋器型提供给制胎作坊,且若是青花器那么绘制也是那里完成。但若是五彩,则需要送到五彩的作坊去加工,而那里受执照限制是不能绘青花的。这种解释虽和1712 年在景德镇的法国传教士报道中提到的流水线分工有相通之处,但尚缺乏资料佐证。

康熙五彩中的矾红若单独和粉彩的粉红比,在表现花朵方面实受其原料限制。粉彩能表现花朵的娇艳和质感,而平涂的矾红既无质感也不透,没有层次。但康熙五彩中的矾红往往配金彩,矾红花朵用金描边或填加内容,其亮丽的金光和流淌的绿彩竞相闪耀。

外销瓷中,康熙五彩有个不寻常的特征:尽管康熙五彩中有不少西方器型的制品,但图案装饰基本都是中国本土风格,西式的很少。这个特征令人纳闷,因为同时期的青花或其他种类的外销瓷多有西式装饰。Jorg 博士的解释是器胎和五彩装饰分别是不同作坊制作,而负责定制的中间商只提供西式造型给胎作坊,而没有提供西式纹样给五彩作坊。这个解释猜测的成分较多,也可能当时国外订制五彩的人喜欢新事物,不介意或者喜欢寓意不明中式装饰的神秘感。不管当时原因如何,对今人而言,康熙五彩中的本土装饰风格增添了它的收藏趣味。


1690 年的荷兰人捕鲸鱼图。作者为17 世纪荷兰画家Abraham Storck。当时外国人多不知寓意的中国花鸟和人物 故事题材,西洋题材很少见。


罕见的西洋风格康熙五彩碗碟。私人藏品。此套应是按上图画稿定制的五彩器。


康熙五彩在18 世纪即有仿品,有些是国外制作,现仿除外,五彩仿品最多的时期是晚清和民国早期。那时艺术和工艺美术运动(Art and CraftMovement) 在英国兴起,遍及欧美。运动宗旨是抵制没有灵魂的机器制品,鼓励高水准手工艺制品。在这种大环境下,五彩仿品应时而生,大量出口欧美。


典型的晚清五彩仿品。其造型夸张,釉彩“软”,画工虽整齐但缺乏康熙时的迅捷和力度。
-END 喜欢不如分享-
编/雨葭 
图文/郑轶伟博士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收藏拍卖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