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蚊子!

 

全世界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

蚊子是最为人所知的病媒,一般分为伊蚊、库蚊和按蚊三大类。伊蚊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寨卡病毒;库蚊能传播日本脑炎、淋巴丝虫病、西尼罗热等疾病;按蚊会传播疟疾给人类。

疟疾是致死率最高的病媒传播疾病,在2015年估计造成了42.9万例死亡。按蚊雌性蚊子在叮咬获取育卵所需血液时从受感染者那里染上疟原虫。在蚊子体内,这些寄生虫开始繁殖。当蚊子再次叮咬时,唾液腺所含的寄生虫进入被叮咬者的血液。



疟原虫在肝脏和随后在被感染者的红血球中迅速繁殖。一个人在受到感染之后一至两周,首次出现疟疾症状:通常为发烧、头痛、寒战和呕吐。如不用有效药物给予及时治疗,疟疾可通过感染和摧毁红血球以及阻塞将血液输送到大脑或其它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引起死亡。
谁有危险?
2015年,全世界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多数疟疾病例和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东南亚、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地区也受到影响。2015年,91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的疟疾传播。



一些人群感染疟疾病毒并发展为严重疾病的风险比其他人群高得多。高风险人群包括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以及无免疫力的移民、流动人口和旅客。国家疟疾控制规划需要针对这些人群的具体情况,采取专门措施保护他们免受疟疾感染。
疾病负担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估算数据,2015年有2.12亿起疟疾病例,42.9万人死亡。

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危险人群中疟疾发病率下降了21%;同期,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29%。据估计, 2001年以来,因疟疾死亡率下降,全球共挽救了680万人生命。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全球疟疾负担的比重仍然过高。2015年,该地区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0%,疟疾死亡总数的92%。13个国家(主要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占全球疟疾病例的76%和死亡人数的75%。

在疟疾高传播地区,5岁以下儿童特别容易受到感染、生病和死亡;三分之二以上的疟疾死亡病例(70%)发生在这一年龄组。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5岁以下儿童疟疾死亡率下降了29%。但疟疾仍是5岁以下儿童的一大杀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此病。
预防
病媒控制是预防和减少疟疾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某地采取的病媒控制措施覆盖率较高,整个社区就会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



世卫组织建议采取有效的疟疾病媒控制措施,为所有面临疟疾风险的人提供保护。两种控制病媒措施(即药浸蚊帐和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在许多情况下行之有效。

还可以使用抗疟药预防疟疾。旅行者可以采取药物预防措施,抑制疟疾的血液感染期,以防罹患疟疾。世卫组织建议对生活在中度至高度传播地区的孕妇使用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在妊娠早期过后每次安排产前检查时进行间歇性预防治疗。同样,对非洲高传播地区的婴儿,建议除在常规疫苗接种外,进行3剂磺胺多辛–乙胺嘧啶间歇性预防治疗。
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疟疾将缩短病情,并避免死亡。这还有助于减少疟疾传播。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



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针对疟疾或任何其它人类寄生虫的疫苗。一项被称为RTS,S/AS01的针对恶性疟疾的疫苗研究现已进入后期阶段。该疫苗已在非洲7个国家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对该疫苗进行评价,并在2015年7月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好评。

世卫组织日前宣布将于2018年开始在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接种RTS,S疫苗。如果通过这些试点项目证实此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广泛部署接种这一疫苗。
中国情况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大幅减少。

1955年中国报告得疟疾的人多达600万,2013年中国报告的疟疾病例已降至3000以下。2010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全国消除疟疾活动,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消除疟疾。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疟疾了。由蚊子传播的淋巴丝虫病已经不存在。由淡水蜗牛排出的寄生虫传播的血吸虫病患者也急剧减少。



但是,我们要把眼光放到未来,因为新的挑战正在形成。病媒疾病的传播方式开始超越其传统界限。当今世界往来频繁、气候变化,这都给病媒和病媒传播疾病带来了跨越国境另觅温床的机会。

疟疾、登革热甚至黄热病等疾病一直存在着再次入侵中国、引起疫情暴发的风险。

由于病媒传播疾病的危害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重视病媒控制工作。


    关注 联合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