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农业】小达瓦心中藏着一个“大太阳”

 

小达瓦说这些年由他带动精准扶贫的养蜂农户达到15户,每一年平均每一户养蜂达到10箱,每一年养蜂的收入达到40000万元,他家里两个考上大学的儿子就是靠养蜂的收入供养出来的,当地群众对他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奖小达瓦心中装着一个大太阳。...






我既要养蜂还想把这座山变成一个大花园

本报记者史效轩五境专电文图  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海拔2700米的五境乡仓觉的雨雾山中的松林里竟然是一片花的世界,而在这花丛中的空心砖上竟然搭建着150多窝的中华蜂巢,伴随着夏天和煦的阳光,这些嘤嘤嗡嗡的蜜蜂正在自己的巢穴里开始筑巢采蜜。养蜂虽然不算是傈僳族人的独享专利,今年已经45岁的小达瓦原本是建塘镇杰迪村的一个藏族小伙子,90年代竟然上门到五境乡仓觉村吉史卡这个最边远的山村做了倒插门的女婿,别小看这个憨厚朴实的小达瓦竟然是一个有着多种技能的汉子,既是村里的大木匠,又是村里的篾匠,还是村里擅长雕刻工艺的匠人,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最擅长养蜂的农户,特别是经过多年的观察与了解,与他对话的过程中讲到养中华蜂的历史与故事,小达瓦简直就是如数家珍,面面俱到。据小达瓦说这些年由他带动精准扶贫的养蜂农户达到15户,每一年平均每一户养蜂达到10箱,每一年养蜂的收入达到40000万元,他家里两个考上大学的儿子就是靠养蜂的收入供养出来的,当地群众对他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奖小达瓦心中装着一个大太阳。





面对仓觉村吉史卡这个海拔2700米的山村,虽然村子里有28户人家目前没有通中国移动电话,目前尚归属于通讯盲区,村里的水泥路也刚刚通到村里,但在没有污染的山村空气质量异常好,山坡上到处是杜鹃花与山茶花的世界,据小达瓦说经过多年的观察,中华蜂一般情况下除了采花之外,这些蜜蜂还会采集松子松的果实以及松林的松针,有的蜜蜂竟然还会采集树皮上的胶囊,这是五境中华蜂所能做到的,这也是与香格里拉大草原上放养的意大利蜜蜂存在天囊之别。一般的中华蜂适应一定的海拔,气候,光照,温度,即便是一江之隔的德钦霞若各么茸村子的中华蜂也需要适应,去年他到霞若各么茸村子购买了12箱蜜蜂,一箱中华蜂花费1200元,但是将这些蜜蜂放到吉史卡这个山坡上的时候,有5箱蜜蜂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温差竟然逃跑了,让他白白亏损了6000元,而今通过发展他打算在这里可以投放到1000多箱的中华蜂,然而要投放这么多的蜜蜂就需要大量的花海,所以今年他打算发动群众义务栽花20亩,种植木瓜、梅子、玫瑰、小杜鹃,山茶花。由于小达瓦最擅长养蜂,所以村子里所有养蜂的农户打算把所有的蜂巢集中在一起让小达瓦负责管理,每一箱蜂巢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蜂农只需要到开箱收取蜂蜜的时候才可以到现场来。





据了解,小达瓦这个话语不多的汉子,两年以前由于车祸自己拉沙的农用车曾经被人一头撞下金沙江,所幸天公开眼没有让他这个不懂水性的汉子沉入江底,而是自己浮出来捡了一条性命,造成耳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残疾的人就是有自己的追求与爱好,每做一件事他都力求完美,而且他天生不怕吃苦,在当地老百姓中威严可以说没有半个“不”字,今年春节他还与村里的残疾青年养牛、养羊大户农布一道策划搞了一次五境乡残疾人春节联欢晚会,受到州县残联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好评。





小达瓦骄傲地对五境乡党委书记高志华与记者说;我们五境仓觉村到处是湖泊景区,山花烂漫,溪水涓流,还有地下湖泊与溶洞可以开发,如果我们养蜂的农户每一年扩大花海的种植面积增加养蜂的数量,不出十年我一定要把我们这个村变成花海的村寨,变成迪庆州养蜂的大基地,配合当地的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养蜂种花的产业。


【三江推介】广告DM(报纸)微信版 161期(星期一)


责编:李卫丹        营销:李卫丹

统筹:李卫丹      法律顾问:李志春

加盟、商务:0887-8268883

微信号 sjzxwxh 或加 13988707171

投稿邮箱:396628718@qq.com


    关注 三江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