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建园林,移花接木

 

终于,有了一个让乾隆从零设计园林的机会,就是清漪园,于是就把那些他喜欢的、有名的建筑,移植了过来。...



清漪园是乾隆皇帝用了十五年建成的皇家园林,可以说是他在园林设计上的巅峰之作,经过了英法联军烧毁和慈禧的重建,改名叫颐和园。颐和园里有不少神形兼备的建筑,上次用动画给您演示了一下。

园子主要是皇家用来避署和休闲放松的,乾隆爷六下江南,非常喜欢那边的景色,那会交通不方便,去一趟不容易,所以每次都带着画师,把喜欢的景色画下来,回宫以后还能回味。

终于,有了一个让乾隆从零设计园林的机会,就是清漪园,于是就把那些他喜欢的、有名的建筑,移植了过来。下面就对比几个颐和园里的仿造建筑。

▲ 西堤VS苏堤


北宋的时候,苏东坡在杭州当知州,他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来的淤泥,堆出了一条堤岸,后来慢慢整理、建桥、绿化,形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浚湖筑堤,就把它起名叫苏堤。
▲ 苏州街VS苏州水乡
在江南划着船逛街,对北方人来说是件新鲜事儿,所以就仿照苏州的水乡市集建了一条买卖街,叫苏州街。不过苏州街只有皇帝驻园期间才开门营业,宫女太监们扮演掌柜的和客人,让皇上划船打这儿一过,感受百姓集市的那种热闹气份。


▲ 谐趣园VS寄畅园


江苏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建于明代,园内叠石理水、树竹深深、雅致清幽、借景巧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江南园林,康熙和乾隆都来过多次。
▲ 凤凰墩VS黄埠墩
凤凰墩上原来的建筑已经被英法联军烧毁了,只能从古画里看到,它的原型是无锡惠山运河中的黄埠墩,它本来是河中遗留下来的一个小岛,因为战国时候,楚国的春申群黄歇曾治理过这里的水域,所以起名叫黄埠墩。康乾二帝下江南时都多次上墩小住,康熙把它比喻成“水中兰花”,乾隆比喻成仙境“蓬莱”。
▲ 十七孔桥VS卢沟桥


卢沟桥建于金代,横跨在北京的卢沟河上,所以叫卢沟桥,以前是燕蓟地区的交通要道。卢沟桥是十一孔的石桥,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而且形态各异,十七孔桥,顾名思意,多了六个孔,是为了从两边数到中间都是九,桥上的狮子也那么的多,那么的不同。
▲ 四大部洲VS桑鸢寺


桑耶寺,也被翻译为桑鸢寺,“桑耶”是藏语译音,是“不可想象”的意思,建成于公元779年,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寺庙。

颐和园里的仿建不止这些,虽然仿建很多,却丝毫没有影响它的高大尚,设计时把具有各地风格的这些建筑和协地组合到了一起,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局部,都产生出一种新的感觉和意境,不得不说这也是移花接木的一种升华。


    关注 四九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