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仙境——醉忆阆中(三)

 

巴蜀文化,实属璀璨;从学生涯,实属绚烂;...







讲到阆中美术实习写生,不得不说说摄影。

首先说构图和取景。

摄影和画画一样,需要构图技巧。

疯子理论知识匮乏,但是自从有了数码产品,可以无限制的练习。摄影构图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法则,就是“黄金分割”比例。

无论是建筑设计、规划管理、地产开发、服装设计等等,黄金分割比例是应用做多的。

美女的穿着打扮,所谓得体与否,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用“黄金分割”。

其二是色彩。

摄影也讲究色彩,当然绝对不是说五颜六色就是美。

很多自然风光的照片,山、水、树、花,都是一种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色彩关系。

有些古建筑,本身是土黄色的墙身,可是因为年代久远,生了绿色的青苔,那种似黄非黄、似绿非绿的色彩绝对不是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

关于色彩,疯子喜欢纯色,疯子固执的认为纯色就是最美的色彩;最最简单的,就是最美的!

当然,摄影还有光圈、焦距等专业的技巧,原谅疯子才学疏浅,不再一一卖弄。

但是,这些基本的摄影技巧,是美术、建筑创作的基础知识。

带着对景物的取景、构图、色彩等粗浅的知识,我们在阆中的实习是非常快乐的,也是收获满满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写阆中之行第三篇,要写摄影的原因。

人家说,当代“文艺大叔”有三招,一是进口相机脖子挂,二是胡子风飘背画夹,三是马尿二两吟诗句。

这第一招,咱说说这相机脖子挂。

90年代初期,电脑刚刚兴起,学校电脑机房还基本都是286,那时候最最流行的电子产品就是BP机和相机。

那个同学腰里塞个BP机、脖子上挂个相机,那可是不得了的配置,起码家境比较富裕或者业务比较繁忙。

当然,在重庆这个开放的城市,大学生自己当老板不是稀奇的事,好多同学都是边读边工,这个后面专门篇幅再忆。

念念不忘的老师和同学们,好像是在歌乐山拍的班级合影



言归正传,疯子的班主任姓宋,当时可能也就四十多岁吧,戴着一副眼睛,非常和善,清瘦清瘦的,走路步子缓慢,不急不躁,讲起话来也是一巴渝腔,我们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  疯子年幼多病、家境贫寒,在这四十多年里,关心帮助疯子的老师、同学、亲戚朋友,有很多很多人,疯子一一记在心里,永世难忘!因为这篇文章,写的是“文艺大叔”,所以只能把其他的恩师益友先放放,望见谅!]

宋老师,他是疯子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重要的人。

第一,他是班主任,对那个懵懂稍事少年的成长,帮了不少忙。

第二,才是重点,疯子的摄影水平,全是宋老师的真传。

至今,我始终不忘宋老师的那句话——“心中有爱,眼中有景”。

无论出差还是瞎逛,看到美的画面、感人的瞬间、喜欢的构图,我总会用现在发达的数码产品记录下来!

我一直自诩开车水平高,有是边开车边拍,现在事后想来,也是后怕!但是每次碰到好的景致,总是不顾一切掏出手机去拍。

很多朋友说我是“苹果粉”,其实是因为我更喜欢苹果手机强大的摄影和编辑功能。

建筑学专业,有一门重要的课程——摄影。

最近随手拍,逆光



最近随手拍,夜景



那时,全是清一色老式海鸥,胶片机。那个年代,吃饭都要精打细算,自己买胶片、两个同学合租一部相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现在,数码产品彻底取代了胶片机,那时的胶片机也就变成了一个回忆!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会有很多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可以去歌乐山写生、可以去解放碑摄影;

当然也可以去看原版镭射进口大片、去沙坪坝区图书馆滑旱冰、区重师或者川外泡舞厅。

哈哈,学建筑学实属人生之一大幸事!

摄影不难,心里有爱、眼中才会有景!(这篇文章不是说明文,原谅疯子不再卖弄)。

疯子只是想用这话,向恩师致敬!

毕业十年的聚会,我见过一次宋老师。至今又十年过去了,我心里甚是想念那个宋老头。

也很想念重庆的一草一木,想念重庆和学校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更想念正宗的火锅和重庆小面!哈哈

想念同学们在一起上课、游泳、游玩的每一天!

想念那个陪伴我几年时光的学校广播站,想念广播站的兄弟姐妹们!

十年前,我们聚会重庆,在那座50年代左右建造、木质结构的教室里找到了自己当年的课桌座椅。

每个人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苗班长带领大家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至今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宋老师等恩师,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又十年过去了,疯子也衷心祝愿他们身体健康!

请恩师原谅疯子的不敬,这十年没有联系!

疯子就像是飞散了的一只燕子,一个人飘在江南的这座古城。

但是疯子心里一直记挂着曾记得恩师和美如鲜花的同学少年!

(文疯子,图自网络,未完待续。)


    关注 峰语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