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文化大讲堂】潮汕侨批故事多

 

现如今,要跟海外的华侨亲人聊天,只要打一个电话,或者通过网络视频,就能轻松搞定。可你想过吗,以前没有这些...



现如今,要跟海外的华侨亲人聊天,只要打一个电话,或者通过网络视频,就能轻松搞定。可你想过吗,以前没有这些通讯设备,海外华侨是怎么跟故乡亲人联系的呢?

本期“潮文化大讲堂”,小编要给大家讲讲潮汕侨批的故事。











汕头市长厦小学 严之艮/插图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宋元时期,潮汕地区就已经开始有人坐船出洋谋生,首选目的地在东南亚一带,俗称“下南洋”。可以说,潮汕的华侨文化与海洋是密不可分的,东南亚(南洋)的海域造就了大多数潮汕华侨。

他们背井离乡,只身下南洋闯荡,在外艰苦打拼,心里头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赚钱养家。无论华侨在南洋的日子有多艰难,哪怕只攒下一元钱国币也要按月准时寄回家,于是就有了这种“钱信合一”的家书——侨批。

在潮汕话中,批有书信的意思。侨批,就是特指由华侨寄回家乡,附有汇款功能的家书。侨批,表面看起来,只是普普通通的信件。巴掌大的信封,与普通信件并无二致,有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也盖了邮戳,但细细研读,小小侨批,却大有学问。它不仅是几百万侨眷的经济来源,也是用以思念海外亲人的信物,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
平安批与回批



华侨出洋后寄回家的第一封信叫平安批,一来是给家里人报平安,二来表示牢记自己肩负的重任,不忘接济家属的初衷。所以,平安批的最大特点除了向家人报平安外,还必须付上一点钱。钱多少关系不大,为了暗喻圆满、吉利,一般以偶数寄送。
回批是指侨户收到侨批后,寄给海外亲人的回信。上面除了注明所收批款金额,还附有家中近况的信息。它与海外寄来的侨批,共同组成了一对“来回”批。对于华侨来说,只有收到了回批,才能知道家中概括,并确认家人是否收到了钱。一封回批,既是收款依据,也是侨眷写给海外亲人的家书。
派送侨批的人——

水客和批脚

侨批的产生并广泛使用,催生了一个新兴行业——水客业。水客本身是华侨,他们经常往来于国内外,为侨胞带送侨批或物件。他们被称为侨批业的先行者。水客往往居无定所,四海为家,递送一次侨批和回批需要半年之久。

批脚,则是侨批局成立后,侨批局雇来专门从事侨批投递的人,相当于现时的邮递员。他们穿街走巷,挨家挨户将批信送到侨眷手中。批脚对自己的信誉很看重,他们一向恪职守责,更不会私吞批款,尽力将批信准确无误地送到侨眷手中。
在南洋,还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就是代写侨批,由于大多数华侨都不大识字,所以他们往往会请当地有文化的“老先生”代笔。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十分注重书信的格式以及用语,即便是家书,也需讲究修辞、文法和礼节。无论是信首的提称语,还是信末的启禀语,处处体现着对长辈的尊敬。

澄海籍华侨程应昌,在上世纪20、30年代去新加坡谋生。在外成家立业的他不忘故乡亲人,教育女儿写信问候国内的外曾祖母——
外曾祖母大人尊前敬禀者

您好!

我今年七岁,在立达联络所读幼稚园二年级。祝您健壮,福安。

外曾孙女陈寰宇谨禀
从一封封字字珠玑、情感丰富的侨批中可以看出,潮汕人历来家庭观念深厚,尊崇孝道。

信首通常会写上“双亲大人尊前”“跪禀”“敬禀者”“敬启”“叩禀”等,还有“尊前、膝下、知悉、如晤”以及“福安、大安、如意、尊安”等礼貌用语的使用,无不体现了潮汕人的优良传统,真值得我们发扬!
1
侨批局
随着出洋的人数增多,需要寄回家乡的侨批也越来越多,水客带批的方式已无法满足侨胞的需求。1835年,澄海籍华侨黄继英在新加坡正式创办了第一家潮籍侨批局——致成批局。
作为潮汕首家侨批局,致成批局采取了严格的收发制度,包括统一印制信封、回执,以及整理海外侨胞和收批人的通讯录,批局内部还有会计与经理等职位分工,侨批业开始进入体系化。

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明确要求“侨批业归银行接办”,历时一个半世纪的侨批局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10年2月

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10年5月

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3年6月

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证书


这是附在批信中的印度尼西亚陈君瑞寄回潮汕家乡的七绝诗稿。此诗以一个“难”字为题,写尽侨胞出洋打工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恋。

侨批翰墨腾芳,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得以流传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时我是刚十来岁的小学生,就有几位乡邻相识的老姆,因家无识字写批人,每每带着酬过神的或明糖或豆条或水晶包送我,要我代笔写回批。她们除了询问海外亲人的平安大赚,还要把唐山家中细微末节的琐事都写上,如年节拜祖酬神,生日婚嫁,甚至鸡孵猫生狗养猪出月也不疏漏,一遍遍地反复唠叨着。有位老姆话头一打开,就诉说起住在前房某孙嫂养的一群鸡,时常跑到后面俺家到处屙屎,赶又不走,曾几次还飞上俺家饭桌啄食,我一赶鸡,她就汹汹走来詈(lì)骂,有次手里还拿着铁钳(灶前夹柴草工具),惊得俺孙儿大哭,过后,她家公鸡还曾啄了俺孙儿的“龟鸟……”,唠唠叨叨大半天。巴掌大一张回批纸,还是用毛笔墨书,怎容得下三筐一大箩的琐碎,往往弄得我头乱如麻。听着老姆哀怨的话语,我只好硬着头皮梳理着,尽量压缩着写进批里。其实,每一位坐在我面前的老姆,都仿佛面对着日思夜想的海外儿夫,细诉着心头日积月累的郁闷,似乎焦灼地期待着什么,又似乎不是,只为着有人听她倾诉,就不太过于百无聊赖……

——潮汕星河奖基金会副秘书长

杨秀雁


侨批不仅记载了早期华侨的心酸奋斗史,还广泛涉及侨居国和祖居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乃至国际关系等领域。这份早期华人移民群体的独有记忆,是我们研究潮汕文化和华侨文化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遗产。


潮汕方言童谣

拥呀拥

拥呀拥①,拥金公②;
金公做老爹,阿七阿八来担靴③;
担靴担唔浮④,饲猪大过牛。
黄牛生马囝⑤,马囝生珍珠⑥;
珍珠辇辇圆⑦,五男二女来团圆。

这首摇篮曲,表达了平民百姓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生活无忧、子孙满堂的心愿。

[注释]①拥[ong6]:抱着,拥着小孩哄其入睡。②金公[gong6]:婴儿的昵称。③阿七阿八:指家中的奴仆,有的版本也作“阿文阿武”。担:读为[dan1],挑。④担唔浮[pu5]:挑不起。⑤马囝[gian2]:小马驹。⑥珍珠:“珍”读为[zing1],俗字常写作“真”。⑦辇辇[ling2]圆:滚圆滚圆。(选自《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


主办单位: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特区青年报《潮汕少年周刊》


    关注 文化汕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