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与李斯特的《钟》丨“音乐通过与诗的艺术,它可以使艺术得到更自由的发挥和更符合时代精神!”

 





提示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关注!每天更新!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文本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古典音樂”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长笛演奏帕格尼尼《钟》
这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据记载,1831年3月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而写成。

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竖琴演奏李斯特《钟》
在这里,小提琴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被李斯特转化为更加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技巧,他把轻盈活泼的小提琴主题移植到钢琴上,以各种不同的织体和技巧在各个不同的音区作了形形色色的变奏,我们可以从中模仿小提琴演奏技术的断奏、跳弓,十分新颖的在钢琴上做出前所未有的表现方式,像同音上的轮指、长串的半音阶进行、单手带旋律声部的颤音,连续的八度进行和左手远距离的八度大跳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骇世惊俗的,超乎一般钢琴家的能力极限,令当时的听众叹为观止。
音乐通过与诗的艺术,
它可以使艺术得到更自由的发挥和更符合时代精神
——更紧密的结合起来的革新艺术。
——李斯特

陈学弘讲解李斯特《钟》
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告知删除


    关注 古典音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