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素材从女性文学角度谈三毛、萧红和张爱玲的不同

 

三毛、萧红与张爱玲都作为杰出女性作家而为大家所熟知,故不免常常被别人拿来作比较。那这三者的差别在哪里呢?下面...







三毛、萧红与张爱玲都作为杰出女性作家而为大家所熟知,故不免常常被别人拿来作比较。那这三者的差别在哪里呢?下面这篇文章将从“女性文学”角度为大家分析~

三毛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但她的作品只能怡情,是在你闲暇的下午用来消磨时间,陶冶情操的,你要是非想从这里边看出点女性意识,恐怕太牵强。我不否认她回忆以前和在撒哈拉的散文中有一些自己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落后部落中女性受欺凌的批判,但那也仅仅止于记录,浅浅淡淡的一笔带过而已。她把自己融于社会情境当中,固然可以感同身受,但也缺乏宏观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三毛只是在突出自我意识和拥抱世俗中寻找平衡点,人家根本没打算反映什么女性问题。至于作品推荐,我建议她的所有作品有时间可以都读一下,不做研究,只为感受那种浪漫温柔和强烈唯美的主观意识。相比之下,三毛的作品更适合用精神分析学来研究。

要说张爱玲和萧红的共同点,其实还真不少。比如凄惨的童年经历,坎坷的情感生活,以及写作视角。她们的女性意识都是在被歧视被欺凌的童年时期就产生的,与重男轻女的家族抗争,离家出走,坚持求学等等。关于萧红的生平有个电影叫《萧红传》,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不枯燥,至少我觉得很好看。她们两人与其他女性文学作家如冰心,王安忆,茹志鹃等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写作视角。张爱玲是非常看不起冰心,也非常讨厌别人拿她与王安忆作比较的。这些作家善于歌颂爱,歌颂光明美好的生活,对于女性意识是从歌颂母爱,赞扬追求精神之爱这些积极向上的方面来写的。而萧红和张爱玲,总是善于发现那些阴暗丑恶的东西。用王安忆的话说,张爱玲是“冷眼看世界”,萧红更是描写饥饿,寒冷和苦痛。她们两人可以说是勇敢,把问题推向极端,写人世间的残忍和冷漠。这与她们的人生经历也不无关系。还有一点就是她们都和鲁迅相关,萧红得到了鲁迅的帮助得以成书出版,张爱玲则继承了鲁迅辛辣犀利的批判手法,直接揭露人物内心。对同一人物的欣赏,自然也形成了两人一些观点的不谋而合。

两人的不同也显而易见。生活背景这种就不多说了,一个是东北小镇,一个是十里洋场。说说关注重点。

萧红关注的是女性的生存现状,更多的是反映女性被欺凌的生活,是对女性的悲惨境遇的情感认同。在《生死场》写到了产妇生产时的痛苦和丈夫的折磨,女人沦为生产工具。此外,女性的形象在男性心中是空洞的,女性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始终触摸不到生命的价值。她表现女性意识比较主要的作品就是《呼兰河传》和《生死场》,如果觉得长篇太耗时,我推荐一篇我很喜欢的作品,《小城三月》。有女性意识,有乡村生活,还有属于萧红的在欢乐的情景描写中穿插了突兀的悲伤的写作特色。

张爱玲则倾向于从心理层面来解释女性生存状态的原因。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毫无主体意识可言。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新派还是旧派,无不凸显着一种“依附意识”。婚姻是她们寻找依靠的手段和出路。同时,这些女性还善于把爱欲变为物欲,或者说,用物欲来支撑爱欲。于是她们在金钱和情欲的冲突中多是扭曲变态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嫁给瘫痪的丈夫,尽管充满了厌恶,但又不愿舍弃少奶奶的名分,在这名分下得来的金钱和待遇使她死心塌地地服侍丈夫。《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明知道范柳原是个花花公子,却想尽办法想拴住他,利用婚姻逃离家庭。看张爱玲的文章会有一种深深的悲哀,那些在内心挣扎的女主角们,以为自己得到了自由,实现了自我,其实不过是从一种束缚到了另一种依附,依然没有独立的人格。有时候自己也不禁反思,我现在追求的所谓自由所谓逃离,是不是在某个可以洞察全局的人眼中,也只是无谓的挣扎呢。张爱玲的大多数小说可以当做女性文学来看,没提到的还有诸如《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篇,《色戒》。

一句话概括,萧红是用悲悯的笔调去展示女性的生存状态,真切动人;张爱玲是用嘲讽的笔触去洞察女性意识心理,深刻尖锐。至于她们谁的境界高,我认为就像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一样没有可比性。说通俗难听一点,萧红的女性意识是,男人欺负女人,女人好惨,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如果女人依然这样想,活该这么惨。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哦^_^
每日更新大量免费的语文知识、高分作文技巧、人物作文素材、高考诗词解析、名家美文共赏、哲理名言和学习陪读建议等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搜索yuwenbaodian
或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_^


    关注 高考语文宝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