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艾黎有传奇,工合留青砖

 

珍藏在徽县博物馆的“工合”青砖,不仅令考察团成员震惊,同时也见证了一段段路易·艾黎的故事。...



寻访路易·艾黎足迹文化考察报道之四

珍藏在徽县博物馆的“工合”青砖,不仅令考察团成员震惊,同时也见证了一段段路易·艾黎的故事。

25日早7时,由中国甘肃网、兰州城市学院、山丹县委联合主办的寻访路易·艾黎足迹文化考察活动在陕西凤县进行了深入采访后,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甘肃徽县。由于时间紧张,考察团成员没顾上吃早饭,就出发了。
经灵官峡、两当县后,直奔徽县。9时20分抵达徽县,随即在徽县县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当地宣传、史志、党史部门的有关人士及研究人员介绍了有关情况。
曾调查过工合在徽县历史的杜发恭老人讲:1939年,工合双石铺事务指导所指导员姜琇来到徽县发展工合事务。同年成立工合事务指导站。1942年改为工合事务指导所。工合在当地,先后建立了十多家工合合作社,开展加工生产机械、砖瓦、皮毛等业务。
上午11时,考察团成员来到徽县“工合”在县城东大街火神庙内巷,在小巷内杜发恭老人向考察团成员讲述了工合机械社用大型木轮动力车床生产纺织机的情景。杜发恭老人的姑父就是工合的一员,是徽县比较早的工合学徒。据老人讲,他姑父在凤县双石铺学习完后,回到县城试制火枪。不幸的是火枪炸膛,胳膊残疾。路易·艾黎知道后,给他赠送了一台手摇织袜机,以便他谋生,这台织袜机一直使用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随后,考察团前住徽县博物馆寻访“工合”砖。据徽县博物馆副馆长曹鹏雁介绍,徽县发掘“工合”青砖6块,长23厘米,宽11厘米,厚6厘米,出土于城关镇袁湾,是1942年工合砖瓦合作社生产,主要用于徽县当地基础建设,而且参与其中的工人都是工合合作社的合资人。此砖与山丹的“工合”砖遥相呼应。

关注书迷新声,历史文化,兰州故事,每天都有哦:


    关注 书迷新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