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box:“快乐”与“学习”如何兼顾?

 

“快乐就好”和“学业至上”如何选择?怎样兼顾“快乐”与“学习”?晴妈的个人生活经验分享。...



本篇是“智力”分支课的番外篇,没有经典说,也没有什么图,只是晴妈聊聊天。



前两天出现一些新情况,打断了晴妈说的正常更新。

这两天差不多终于应付过去了,更新恢复正常。晴妈说不会因为这些突然事件受到影响。

一个公众号和一个人一样,只有在连续性中才能找到自我。

今天想顺着前一段时间大热的话题聊聊,“快乐就好”与“学业至上”如何兼顾,也聊一点晴妈自己的生活经验。

看过几个文探讨这件事,“快乐就好”的妈妈如何最终变成了“虎妈”,讲对孩子的期待,如何从无所谓走向紧张。

这方面的文章比较多地讨论了教育的社会资源问题,对这方面,晴妈不想多说。晴妈只想对“快乐”与“学习”的冲突说一句:为什么不兼顾呢?

很多时候,认为不能兼顾,是出于对“快乐”的理解。认为“快乐”等于散养、不学习、不做努力。

我们之所以认为快乐等于不学习,是因为被强迫学习,产生了内在的抵触。

让我们反感的不是“学习”,而是“被强迫”。



人生的快乐与否,不取决于生活方式,而取决于人对它的态度和感受。最持久而有力的快乐,源于自愿选择并全心投入,无论是爱还是学业。“被强迫”则引起最持久的反感。

千金难买“我乐意”。

那些我们喜欢的事情,抱着琴学吉他、捧着书学二战军事史、看韩剧一帧一帧学韩语、把家里折腾得一团糟学烘焙,都给人强烈的兴奋感。那些快乐都源于自我。

“快乐”与“学习”的矛盾是伪命题。自愿投入的学习不仅不痛苦,而且是最强烈的快乐来源。快乐是学习的前提。

回到婴幼儿教育,晴妈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不止一次说过,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让孩子主导。

完全不给孩子知识和学习环境,他长大可能并不快乐,还会埋怨“为什么小时候都不让我学”;强迫和灌输孩子学,则又引起我们熟悉的抵触。

最好是父母创造好的知识环境,由他的大脑选择要学的内容。

我们提供,但不强迫接受。We provide, but not give. 

孩子天生爱学习,但学习愿望会在两种情况下夭折。一种是无聊,一种是挫败。教学是不断让孩子有新鲜感,再帮助他,使他不至于备受打击。

自主和难度适中,是快乐学习的两大关键要素。

无论是动作、语言、英语、古文、识字、算术、绘画、音乐还是运动,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如果感兴趣就会跟着学。这方面,孩子就是自己的专家。

在丰富的知识环境中,宝宝有选择权,也有选择的能力。有些知识,父母教的时候没效果,过了很久却蹦出来。

晴晴经常像周一踩尾巴周六才疼的恐龙,教她一个玩具的玩法,没有反应,两个月之后突然会了。重要的不是时间表,是对孩子的观察。给他素材和时间,他会成为自学的大师。

在孩子打怪升级的路上,他才是super star,你是怪,你是药,你是许久寻觅后宝箱的秘籍。



有人留言希望晴妈分享一些英语教学的小经验。

首先说一句,这里不是任何科学教学法,只是生活小经验,并不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晴妈大概是一岁五个月开始让晴晴接触英语,到现在四个多月了。当时晴晴的中文进度不错,可以自己说简单的整句,就开始让姥姥教她一些英文单词。

最初学得很慢,大概一个月就会apple, banana, ear, nose这几个词,我们也不多要求。从第二个月开始,学的速度突然变快了。我们并没有任何教学进度表,只是喝水的时候教cup,喝奶的时候教milk。

具体的方式是,第一次告诉她某个词;第二次问问她这个怎么说,然后再告诉她;逐渐拉长等待答案的时间,某一天她就可以答上来。

这里面也有态度的转变,最初教她也没什么反应,给她念英文书,她会爬走,说“听不懂”。但是过一段时间,她开始主动问“马桶怎么说”、“肥皂怎么说”。

学会一些单词之后,告诉她如何组词。这也花了一段时间。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就是上个月在浙江的旅途中,她第一次学会了更换搭配组合,最早说出的是big dog和small dog,后来会说blue car, red car。最早学会的句子是“I eat ...”,“...”部分会换上apple, banana。

问答方面,先让她听懂“what's this”和“what color”,她会回答事物的单词和颜色,后来学会的是“do you like/want...”,她会真实回答yes/no。更多问答还不大会,也没强求。

晴妈并没有采取从一开始就念英文书、或是全英文交流的方式,一方面是比较困难不现实,另一方面是觉得她不容易接受。按照“阶梯式原则”,最初完全用中文告诉她单词,后来逐渐加一些英文问题,再后来用英文说一些句子。读书也还是会用中文解释,只是逐渐减少解释翻译的次数。

教材方面,用的最多的教材是生活场景,坐车就说车,吃饭就说勺,逛公园就说花。



到这里,晴妈对前面的“智力”课做一点简单的总结。

晴妈的智力课都说了些什么?

父母的作用:父母要参与

培养语言能力:多和孩子面对面说话

培养数学能力:多和孩子数数、讨论生活中的数量

培养空间能力:多和孩子玩积木搭模型

培养想象能力:多和孩子编故事

综合培养:了解孩子的进度,设计难度

这些总结起来是什么?就是一句话:

父母们多陪孩子玩!

(晴妈你也是够了,这么简单一句话,一开始说明白不就完了。)

想学数学吗?有什么能比老爸跟儿子玩扑克“加11(或21或whatever)”更能锻炼呢。

只有深度参与的玩耍,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精神进步,并帮助孩子一步步学会人世间的基本技能。

最后,晴妈补充一两句闲谈。晴妈说的很多东西,除了有自己育儿的经验,更多是来自成长经验。

晴妈很幸运的有一个给自己很多自由、同时很多帮助的晴姥姥。等车的时候认字、择菜的时候背诗,不知不觉学习,三岁多读一点书,十岁看红楼梦原著。这个过程中,没有强迫,也就没有痛苦。这种来自学习的快乐是非常持久的,可能很多人没有感觉,因此晴妈想把这种肺腑之言传递给大家。

“智力”分支就到此结束,五一晴妈还是去旅行,回来之后会开始“行为”管教分支。具体日期还没定,要看旅行疲倦程度。

欢迎留言和转发,也欢迎加晴妈微信:lereveinitial。

想了解更多婴幼儿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欢迎关注“晴妈说”。


    关注 晴妈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