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刚 读中学才关注心理健康就晚了

 

应用心理学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盛会之一---华人应用心理学大会于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加州湾...



应用心理学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盛会之一---华人应用心理学大会于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加州湾区费利蒙市(Fremont)联合校区学校心理学家谢刚博士就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实务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本文是由i 雅典娜 微信公号根据谢刚博士的发言录音进行的文字整理。

主持人:

我们有请今天演讲的第三位专家,谢刚博士。谢老师是我们北师大心理学院的校友,她是在北师大读了硕士之后到美国读了博士。在博士毕业之后长期在美国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她所关注的年龄阶段就是我们讲的大、中、小幼——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主体是在中小学学校心理学这样的一个领域,应该说据我所知在我们中国大陆,学心理学出国留学的不少。但是心理学背景出国留学更多的人是在做偏基础的,像现在在做心理统计的华裔学者很多,做认知的、认知神经的很多。但在偏社会性层面,就是讲咨询啊这样一些层面,尤其真正深入到美国的教育体系里面去做这样一个专业工作的人还是为数不多的,所以我们大会这次特地邀请谢刚博士回来跟我们各位来分享在美国这样一个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间,学校的辅导工作是怎样开展的,他们有关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怎样评估,有关学生的心理健康体系怎样建构。今天下午的这半个小时是一个简单的分享,明天她还有一个专场,有关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怎样建立的,从她自身做为一个在美国从事心理辅导工作15年以上、她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超过20年时间,这样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来给大家做分享。

机会很难得,下面我们有请谢刚博士跟大家分享今天的内容。

谢  刚:

非常感谢!

我是1996年硕士毕业离开,刚刚是正好20年,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国内的各位同仁交流。

我不是教授,我是在中小学工作,我们就叫School   Psychologist学校心理学家。我非常高兴看到在座这么多从事心理教育专业的(同仁)。因为1996年的我们系的跟我同时出国的好多同学他们都转行了,觉得非常遗憾。所以现在看到大家这么多,来了1300多位参加这个应用心理学大会真的心理非常激动。我相信心理学的应用在中国一定会前途越来越光明的。

我讲的是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实务。今天特别激动的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早上听到林崇德老师,下午听到方晓义老师还有我们刚才乔老师讲的,我非常激动,因为大家都重视到了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你把它拿出来当一门课,您觉得效果会很好吗?

心理健康是什么?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很简单,就是你能发挥潜能,处理生活中的压力,有效地为社会做贡献的状态。



谢刚博士与北师大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合影

1美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我常常跟家长在讲:你没有心理疾病,你有心理健康吗?

不一定。

心理健康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来之前跟我的很多同事在讲,我要去讲这个心理健康,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美国的心理健康是全世界最成问题的,大家知道吗?世界卫生组织每次调查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美国都是最高的,所以,肯定是他的教育没做好对不对?

他有很多的社会问题,造成了他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已经牵扯到孩子了。这是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美国精神疾病联盟:编者注)的统计,9-21岁间的青少年21%有可以诊断的,真正有诊断的没这么高8%-12% 。但是有可以诊断的症状的,已经这么高了。包括我们湾区,我是住在旧金山地区,那我们地区离斯坦福啊,波士利都非常近。2009年的时候,离斯坦福大学非常近的那个小城,叫Palo Alto,非常富裕的一个小城,大概房价是200万美金算是中下了已经。那个城市2009年的时候,一个学年之内,连续发生了6位高中生卧轨自杀,同一个方式。就那年之后,斯坦福大学成立了Challenge success 挑战成功这么一个组织。当时整个社区特别震惊。所以,西方教育不是一个轻松的天堂,我们也有很多的问题。

他当时是调查了我们湾区5000多位高中生进行普查,发现54% 的女生和32%的男生说他们最近一个月有三个以上的身体症状和压力有关,如头疼、腹痛、难以入睡等。把他送到医院查不到原因的。这些都是没有接受过任何诊断的、普通的高中学生。

这是2013年春季对上万名9-12年级的高中生进行的调查。数据出来的时候家长们都吓坏了:15%很严肃的考虑过自杀,13%已经做了计划,8%已经尝试过自杀。所以我们也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谢刚博士在讲座现场

2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到整个生活中



所以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和后续的服务,有完美的吗?可不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

不太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多方面的看一下,借鉴一下他们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吸取经验,可以把我们自己的做的更好。

有生理的因素,有心理的因素,还有环境的因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您建立一门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大家想想,心理健康,大家有这个意识了,觉得很重要,国家也觉得很重要,我们把它甚至安排专门的老师来教,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今天中午我去展台看了一下,有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的教材,很高兴看到,现在有了。20年以前是没有的,20年以前我们毕业生毕业后只能继续读博士,做科研,没有机会做这种心理健康的工作。现在不但有了,还有专门的教材,非常好。但是我看了一下那个教材,我就发现,这只是一个开端,但不是一个最佳的途径。

因为我不是教授,我是在中小学工作的,所以我谈的具体一点。

我们校区有3万4千名学生,雇佣了31位Psychologist。我们不是校外人士,我们就是学校的雇员。我们80%的时间是测评和诊断,还有服务。去教心理健康课我们是没有机会的。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也在做品格教育,非常非常多的。因为每个州、每个校区都可以自己选择。讲的其实跟我们国内是差不多的,他们也在讲诚实啊、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这些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跟我们现在的心理健康或是德育有点相似。但是我要给大家看的是这个:2010年美国国家教育研究中心对美国应用最广的七种品格教程的跟踪调查显示,它们对学生的行为、学业成就、学校风气等没有持续或显著性提高 。花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为什么没有效果?跟刚才方晓义老师讲的那个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多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是最小的?

乔老师讲座之后也有老师提出这个问题,这是高中生的生涯教育发展,那小学怎么办呢?幼儿园怎么办呢?乔老师说当然生涯教育是针对高中生的了,小学幼儿园重不重要?太重要了!

您到高中再讲心理健康,晚了!心理健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生就开始了。

所以我自己的观察,一个是中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制度:班主任制度。所以她可以一直跟着孩子。美国小学还有一年一个老师跟着一个班,到中学之后都是六位老师,根本没有班主任制度的。所以您说小学一年一个班,一年一换这些老师,风格也不一样,今年这个学校采取品格教育了,明年又换了一个教材了,他这个不够一致。而且呢?没有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心理健康一定是从家庭开始。所有的情商教育都在告诉你家庭才是第一个学校。一定要和家长结合在一起。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大不大?大。这个我书里也有写到,改变我命运的就是我高中老师的一次家访。老师家访后我端正了态度,开始好好学习,从倒数几名甚至可能毕不了业到后来一直是前三名,就因为那半个小时的家访。老师的影响太重要。

可是老师改变的很有限。家长一定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品格教育也好,乔老师叫生涯教育也好,一定要有很多的选择。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考大学这条道路吗?不是的。

加州9月份也要开一个中小学精神健康的会议,邀请我和另外一位教委的华裔成员去参加会议。另外一位成员她就告诉我,我不去,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指美国的教育制度)现在还是cookie cutter。就是说像制造饼干的仪器一样,要求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样怎么谈精神健康啊?我查了一下,德国的教育是4年级,就是9岁就开始职业教育,觉得你不适合上大学的,有动手能力,技术员啊之类的这些工匠,是很受尊重的。所以他就分开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德国的精神健康的发病率是美国的一半,我觉得跟他的教育是有关的。

美国这点的确做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他高中也会有木工课啊,心理学是一门选修课,有很多的俱乐部啊社区活动啊,这就是刚才方老师讲的实践的体验的问题。我一直在跟家长讲,孩子怎么样才是心理健康?就是两个C:Competence 、Connection,你有成就感,还有跟别人健康的关系,所以如果孩子不适合学习,他在学习上找不到这种成就感,然后他再跟别人没有这种健康的关系,这样的孩子,你给他修再多的心理健康课,他也健康不了啊。

3可以有哪些积极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



从早晨到现在我最感动的就是大家一直在说,心理健康不是要拿出一堂课来。大部分孩子的时间是在其他老师的课上,如果其他课的老师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训练,那孩子仅从一学期四次的心理健康课上能得到什么呢?而且家长也没有这个概念,无法跟你进行配合,那效果一定长远不了。所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是在每天跟孩子接触最多的家长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我们要去增强孩子的意识。比如他们从三年级开始每年都做这个,就是你有什么特点啊,不光是学习,而且你在上面讲你的特点时同学都会给你记下来,最后还会做成一本书送给你,有很多老师也很尽心,全班30个学生她就做30个奖状,都是不一样,有跑得最快的奖,有最耐心奖,最喜欢帮助人奖……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拿到最符合自己特点的奖。这些年我辅导3岁到22岁这么多的孩子,我见过各方面都优秀的,我没有见过一位一无是处的孩子,您见过吗?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少的是找到这些特点的家长和老师。

还有很多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都能做到的。

比如说看到孩子好的地方多鼓励。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个老师说,我惩罚一个学生,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教训他,而是不理他,no attention比负面的注意力伤害力更大,多多发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时地鼓励。还有就是孩子们的能力不一样,要多关注不同方面的能力,不能歧视学习能力差的孩子。

还有霸凌现象,我们每年都会有全校范围的讨论,我们为什么不喜欢霸凌,遇到霸凌怎么办。还有就是教职员工一定要提供行为管理的咨询,以及家长之夜啊、自杀防御啊、心理健康啊情商的培养啊这些都是。还有社区举办的微电影比赛、征文比赛等。

以上谈的都是校级范围的。接下来谈谈出现问题了怎么办,总是有孩子需要更多的服务。

我们有一个制度叫做学生研究团队,非常有特色。在谈孩子的行为问题之前一定要谈孩子的长处在哪里。因为怎样帮助孩子进步,一定是从他的长处出发。这个就是校长、学校心理学家,家长,班级老师,大家坐在一起讨论,现在是这个问题,孩子有这些长处、特点,校内有什么样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帮助他进步,比如像社交小组这样的资源。国家规定是一位心理学家负责1000个孩子,但实际上我在全职工作时,一天8小时,一周五天曾负责3~4个小学,或两个小学加一个高中或初中。有孩子后,每周工作3天,负责一个初中或高中和一个小学。虽然加起来学生总数近2,000名,远远超过学校心理学家协会推荐的1∶1000的比例,但其中需要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服务的不足15%。所以我们很少有时间做心理健康普及方面的工作,现在正在希望朝那个方向发展。

小学有什么资源呢?小学有这个校外的机构的实习生(台湾跟美国很像,在你拿到license之前要1500到3000个小时,一整年的实习),这些实习生一周提供1到2天的咨询服务。初高中每500个孩子要配备一个counselor,当然counselor大部分时间是帮助他选课之类的,但是还有很多的时间也帮孩子调整心理健康,但是没有时间做每周的服务。

还有很多的社区资源,我相信中国也有,每个市政府都有一个青少年家庭服务中心,会给家长系统的讲一下怎么给孩子做行为管理。然后还有很多的机构去提供这种服务。像我们城市的心理咨询机构,也会在学校有需要的时候为孩子提供每周的服务,他们是根据家庭的收入来收费的,大家也都支付的起。

还有就是504方案(1973年通过的康复法案第504条,由民权办公室负责,规定凡接受联邦资金的单位不能因为任何人的残疾而排斥或歧视。在公立学校里服务那些有医疗诊断但对学习的影响程度没有大到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包括考勤、课上行为的宽容,作业、考试的灵活等)。比如有多动症的孩子,可以要求每一年的老师必须把他安排在前排,一定是老师不用叫名字,可以轻易接触到的地方。周围安排比较专心的孩子,作业和考试都比较灵活,有需要跑腿的活比如发卷子这类的就给他多一些机会。

第三个就是最顶尖的个人法服务了,美国的1975年开始制定的特殊教育法,规定不能因为孩子的残疾来歧视他们。这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已经有将近11%了,所以这里面35%都是有学习障碍,第二个就是语言障碍,emotional disturbs情绪障碍仅占学生总数的0.7%。

我要指出的是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已经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没有办法专心学习,不能用智力来解释的,没有办法有满意的人际关系,正常的环境下产生不良的行为或是情绪反应,持续不快乐或是抑郁的情绪,并且有生理反应。当达到这个要求的时候,后效已经会很差了,有医学诊断的8%到12%左右,但是达到特教服务要求的0.8%左右。因为大部分的孩子有这个诊断,如果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他的学习通过修课能够完成的,就不需要这个特殊教育服务。小学里达到这个标准的,三个城市共用一个班就可以了,初中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一个情绪障碍特教班,高中的每个学校都有一个,那这个班的师资就不得了了,这样的一个班,不到12个学生,就要配备一个专职的School  Psychologist,而且还有一位老师再加两位助教,还有两位行为管理专家。我们校区是3万4千学生,其中有个人化特殊教育服务的有3681位,有504方案的是700多位,但是真正达到这个严重情绪精神障碍的只有99位学生,这99位又分76位是在我们校区内的特教服务班接受服务的,还有我们服务不了的18位,只能送到专门的特教学校,还有5位这种学校也服务不了的,住在这种寄宿学校里。当达到这99位的程度的时候,后效就已经非常不好了。

10多年前做过的一个长期调查,研究所有的这些接受个人化服务的学生后效怎么样,结果发现有情绪障碍的孩子,教育后效是最差的,旷课时间最长、平均成绩最差、辍学人数最高,毕业率最低、高中后能够继续求学的比例也是最低的。我问过我们校区从事多年情绪障碍康复服务的专家,他们告诉我,也只有20%的孩子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会后与听众交流
再精彩的讲座只要能记住一点在之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是没白来的,这个是做过心理学调查的,今天我希望大家记住的一点就是:预防永远大于善后,赶走黑暗最有效的方式肯定是光明。我们要想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说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是要寻找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大程度。我们的课程如果能符合学生的特点,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孩子不会有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就是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和家长提供行为管理的培训,达到对心理问题进行防预和早期干预的目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2016年

4月29日
i 雅典娜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考


    关注 i雅典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