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乡手工杂粮煎饼】魁乡爱,慈母情!

 

点击蓝字,送惊喜↑↑↑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这个人,叫“母亲”。母...



点击蓝字,送惊喜↑↑↑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这个人,叫“母亲”。母亲节又要到了,看着母亲慈祥的面孔,心生阑珊,那些不曾远去的童年依稀可见,尤其是我蹲在妈妈身边看她摊煎饼的情景,细细品来,仿佛昨天。我的家乡在牡丹江市,这是一座风景秀丽、经济繁荣的小城。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妈妈经常会讲起老一辈人闯关东时的艰辛,说当年来到牡丹江这片土地的以山东人居多,而且大多都会摊煎饼。为了维持生计,很多山东人都会聚集在一起,以摊煎饼为职业,我们家也是其中的一个。爱吃煎饼的山东人扎根在了东北,也让东北人渐渐喜欢上了大煎饼。
父母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受过什么教育,学历不高,更谈不上有一技之长了,唯一能糊口的就是这从太姥姥那里传下来的摊煎饼的本事了。在我的童年里,父母永远是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一直干到天亮,然后母亲推着自行车,去市里走街串巷的卖煎饼。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傍晚守在母亲回家的路上,等待着母亲推着自行车的身影出现,因为母亲每次回来时钱兜子里都有我们喜欢吃的桃酥、蛋糕一类的小零食。那时候尽管辛苦、生活条件不好,但那时候的我们,每天都是幸福的。
现在还能记起父母摊煎饼时的情景。父亲总是要将精选的玉米、小米、大米、红枣等原料与黄豆按比例调配好、磨成浆。这浆还得像发面那样发一下,浆没发,则容易滑鏊子,煎饼摊不成个儿;浆发大了,摊出的煎饼的口感又会发酸(经过二十几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现在“魁乡煎饼”的技术已经成熟,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配方体系)。浆准备好后,就开始摊煎饼了。那时候父母大多都是半夜三点多起来点火,试温度,当火着匀后,鏊子温度烧热时,先用油布抹上一点油底子,用来擦拭鏊子,油不能多了,多了,鏊子过滑,煎饼摊不成个儿;少了,摊好的煎饼揭不下来。母亲用耙子摊煎饼,手脚必须麻利,不仅又热又累,还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先在鏊子上放上一勺子浆儿,用丁字形搂耙搂匀,再用木制刮板沿弧形左右刮薄、刮匀,待浆略变颜色,说明煎饼已熟了,这时便用铲刀迅速将煎饼的边缘戗起,然后两手分开轻握煎饼边,将煎饼从鏊子上揭下来,整齐地码放在盖帘上,这一张煎饼也就算摊好了。摊煎饼,是个忙活人的活,一个人肯定不行,父母两个默契的合作,偶尔才能轮班歇歇气儿。那时我和弟弟都小,母亲总是背着经常将她后背尿湿的弟弟,一边摊煎饼还一边望着楼上楼下疯玩的我…
时光飞逝,品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随着时代发展与变迁,会这门手艺的人已经不多了,尤其年轻人更不知道摊煎饼是什么概念,所以现在很难再找到那传统、地道的老味道煎饼了。
有人说:每一次回到母亲身边,就像是一次加油,感觉从灵魂到精神都充了一次电。这话,只有被深深的母爱浸润过的人才可以发自肺腑的表白。每次回到家,我吃着妈妈亲手摊出来的煎饼时,儿时的快乐都会浮现在眼前。这都是因为母亲二十多年的辛苦坚持,才会在滚滚前行的社会中保留了那份难觅的淳朴与纯真!母亲不忍心丢下承载了她二十多年辛酸的手艺。母亲的爱伴我成长,母亲的执着赋予了我力量。2014年我决心回家创业,传承母亲二十多年的精湛手艺,继承母亲朴实的做人品质,开创了家乡自有品牌“魁乡煎饼”。 “魁”为首的意思,“魁乡煎饼”要做家乡的“首”将健康绿色的“魁乡”带入咱老百姓的餐桌,把“魁乡煎饼”打造成东北特产,咱牡丹江的名片!
小时候每次煎饼摊到最后时,爸妈会在煎饼起锅前撒上一点白糖,这便成了“糖煎饼”,如果在煎饼上倒点油,摊出来的便成了“油煎饼”。现在的“魁乡糖油煎饼”,就是在这基础之上升级改良的新产品。这一路走来“魁乡煎饼”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母亲默默的支持与辛苦付出,善良的她对我的要求只有一个:不许欺骗顾客、不许添加任何防腐剂与添加剂,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保证用良心做好每一张煎饼。
感恩多年以来一直支持着“魁乡煎饼”的顾客们!今后的发展之路还很长,“魁乡煎饼”会更用心去做好每一张煎饼,用成绩回报母亲对我、对煎饼付出的爱,
感谢母亲在这一张张煎饼摞起来的28年里对我付出无私的爱,现在我长大了,将煎饼交给我吧,我会用爱将它分享出去,将爱分享出去!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想对伟大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天下所有的伟大母亲说:您辛苦了!愿你们永远健康、幸福!

魁乡煎饼

联系电话:17745317434大梅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牡丹江美会】

微信号:牡丹江美会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牡丹江美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