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城市景观规划来自清华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异教授带领设计团队,历时六个月完成“峰会”北京市城市景观总体规划和部分专项设计。...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异教授带领设计团队,历时六个月完成“峰会”北京市城市景观总体规划和部分专项设计。规划设计包括:峰会标识系统规划、宣传系统规划、硬质景观规划、绿化系统规划、夜景照明系统规划等5项;专项设计包括:国家大剧院夜景照明设计、城市宣传系统设计、峰会室外标识系统等3项。

规划和设计方案突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峰会主题,力求展现国家发展成果,体现古都风貌,展示北京市民热情友好的风貌,彰显大国风范、古都韵味、开放包容、诚意待客的氛围。规划与设计以视觉环境设计理论为基础,从嘉宾、媒体和百姓三类人群的视觉区域和角度入手,对“空中看北京”、“行车看北京”和“步行看北京”3个视觉维度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以会场、住地、途经沿线及相关活动区域为核心保障区域的“三区、三环、六线、三周边”的城市空间规划结构。并且突出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周边,以“民族意识、庄重恢弘、厚德载物”为设计主题,与古都风貌相协调,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营造庄重大气的气质;奥林匹克中心及周边,以“世界意识、上善若水、同舟共济”为设计主题,通过会议元素和现代设计风格,表达中国的建设成就,以及开放与包容的态度;怀柔雁栖湖区域,以“生态意识、自然宜居、持续发展”为设计主题,体现生态宜居的区域特点。

国家大剧院是本次“峰会”嘉宾观看演出的场地,其周边夜景照明设计配合演出营造欢乐祥和的艺术氛围,通过严格的视觉评估、精确的数据计算和准确的灯具选位,尽可能减少照明总负荷和灯具数量,同时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体验上与国家大剧院室内和演出形成完整的视觉逻辑整体。设计着重关注了2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调整大剧院建筑泛光照明的色彩,使其增加到8种色彩,并采用“茉莉花”音乐节律进行色彩变化;采用11000只芦苇灯和气泡灯对大剧院北入口和南入口主通道两侧进行装饰,对主入口红墙和周边树木进行泛光照明,使主视觉范围内的光环境层次感更丰富。其次,通过隐蔽灯具的设计手段,并尽可能避免眩光的前提下,对北广场和南广场主通道两侧增设临时面光照明,使嘉宾在媒体画面中呈现出良好的形象,同时兼顾功能照明作用,使地面照度值由原来的2-8lx达到平均60lx,满足了环境视觉功能照明的要求,增强了会场主入口的友善和欢乐的气氛。



国家大剧院建筑泛光照明01



国家大剧院建筑泛光照明02



国家大剧院建筑泛光照明03



国家大剧院建筑泛光照明04



国家大剧院建筑泛光照明05


国家大剧院北广场夜景照明



国家大剧院北广场台阶照明及灯海装饰



国家大剧院北广场台阶照明及灯海装饰



国家大剧院北广场台阶照明及灯海装饰



国家大剧院南广场照明



国家大剧院南广场入口照明



国家大剧院周边植物照明

城市宣传系统设计和峰会室外标识设计,包括会场和驻地前标识、道旗、广告、横幅等。通过对外交部提供的峰会VI系统设计进行大胆的延展设计,解决了在城市环境中常出现的3各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其标准色彩和图形的基础上,针对自然光照和城市色彩等因素的影响,适度改变底色的彩度和明度,调整底纹的色彩对比度,使其与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更为协调。其次,根据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周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奥林匹克中心及周边的现代文明特征、怀柔雁栖湖区域自然生态特征,将道旗、广告、横幅等分为橘色、蓝色和绿色,并对应上述三种文化环境。第三,根据北京独特的城市空间尺度,将道旗尺寸由原3000mmX800mm调整为4000mmX800mm,使其与城市街道空间比例更为协调。



城市宣传系统(道旗)方案



城市宣传系统(道旗)方案



城市宣传系统(广告)方案

设计团队主创人员由清华美院不同专业领域中的专家组成,包括曾成钢、王红卫、刘晓希、白海军、李明山、杜伟、陶鸿、许正龙、师丹青、梁起春等,充分发挥了清华美院设计学和美术学的专业优势,虽然在设计过程中经历了颠覆方案的挫折、取消方案的遗憾、说服方案的坚持,但设计团队主创人员通力合作,不计得失,团结一致,最终圆满而高质量地完成了设计任务。

摘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关注 THU一ANU管理硕士校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