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当玫瑰开出杜鹃花(家长必读)

 

近来的几个事情,让我的情绪有些激动,愤慨、无奈、痛心、伤感,只因被莫名就扣了“帽子”,当然不是我被“扣帽子...



近来的几个事情,让我的情绪有些激动,愤慨、无奈、痛心、伤感,只因被莫名就扣了“帽子”,当然不是我被“扣帽子”,是孩子们被“扣帽子”。

有一个高三孩子,只因为考试不能答完考题,只因为他习惯从第一题开始作答,就被老师冠以“具有强迫症”;

有一个小学生,只因为在家情绪激动,只因为不想去学校,就被某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一次诊断,只是做了几道题的测试,就定型为“急性精神分裂症”。

虽然我已经习惯了接待被人乱扣帽子的客户,但是当我听到这些,我的内心还是非常不舒服,尤为气愤。

我们凭什么就可以随随便便,自认为是地就为他人贴标签、扣帽子呢?凭你是老师、医生的受人尊敬的职业身份?凭你是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士?凭你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高尚逻辑?凭你自认为的专业和负责?还是要凭你所谓的职业素养?还是要凭你具有特殊使命的特殊高尚职业,需要你特殊地对待这样天真可爱、纯洁无暇的孩子?!

到底你凭什么?

你的专业就是你的局限



我们往往认为自己专业性强,拥有最最专业的知识,就可以专业解决问题,当我们在拥有一门专业的同时就是限制自己的开始,这个世界是开放的,这个世界的专业也不止一个,一旦我们陷入专业这样的陷阱,就会如井底之蛙,你的专业可能是最厉害的,解决了你专业内的一些事情,甚至很多很多事情,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你拥有的某一门专业来解决的,尤其是人的事情。

我们总是尝试着用自己拥有的专业去回答所有问题,好像这个世界上除了宗教外,没有一门专业学科可以回答完所有问题!而宗教也是为问题而去各种解释。

就心理学这一门学科来说,目前400多个流派里,各有各道,每一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去分析解释,但是并不能把人,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个体搞清楚搞明白。这些理论只是一种可能性,用一种可能性就去分析判断千千万万复杂的人类,显然是有些偏颇,而且人是不断变化的,用一套理论或者几套理论来想搞定一个人,就像刻舟求剑般教条固化一样,你最后是找不到那把剑。也许今天你恰好符合了这套理论,但是不代表你明天也符合,更不代表你永远都符合,今天的你这样,不代表明天的你也这样。

当我们学到了某些理论,不是拿去分析评判,更不是去乱扣帽子乱贴标签,而是让这些理论成为你帮助他人飞翔时,为他插上翅膀,成为他人前进的助推剂,成为他人飞跃时的垫脚石。



我们从小就喜欢以标准行事,以规则约束,这没有什么,我们允许为自己的心永远留一扇窗吗?

留一扇悦纳世界,接受变化,开放开明的窗。

当我们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局限自己的时候,因为我们只能聚焦于此,不能旁骛,所以如果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个空性的状态,允许更多的可能性的发生,就会有奇迹产生。因此不要被自己的专业绑架,不要被自己的专注迷惑,保持觉察,让一切皆有可能。



人是很复杂的,比你知道的所有都复杂。

我们经常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内心也相信自己是独特的那一个,从古至今研究人的学问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是没有一个学问说把人研究清楚明白的,也正因为人的复杂和多样性,让人对人有如此的迷恋。

用我们仅仅是头脑中的那一丁点所谓的知道去解释一个复杂的“人”,有些完全不对等,可是,我们经常会这样去干。艾瑞克森教导过很多学生,每一个都成为了他们独特的那一个,风格迥异,各不相同,而孔子三千弟子也是一样,因为他们不会用一套标准去套用所有人,他们尊重了每一个人的独特,想想我们现在正在制定各种标准流程标准作业来流水线生产输送莘莘学子,就有些担忧。我们如果能够多一份尊重独特,兼容并包,那将是一个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一颗独特的只会开出原本属于自己那朵花的种子,或玫瑰、或月季、或百合、或蔷薇、或郁金香、或太阳花、或梅、或菊、或兰、或杜鹃、或康乃馨、或茉莉、或丁香……

如果有一天玫瑰开出了杜鹃,它就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中。


    关注 NLP江河湖海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